大发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深度关羽怎么死的,敌人太狡猾还是祸起萧墙
TUhjnbcbe - 2023/4/8 10:56:00
治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index.html

导读

公元年(建安二十四年),厚积薄发的刘备大发神威,在汉中之战中一举击溃了一生的苦主曹操,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随后,刘备进位汉中王,对群臣论功行赏,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同年七月,关羽从荆州南郡挥军北伐,强攻樊城,襄阳之战爆发。在战役初期,关羽强势出击锐不可挡。他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一时威震华夏,逼得曹操一度打算迁都来避其锋芒。

但可惜的是,关羽未能一鼓作气拿下樊城,从而给了曹操喘息的机会,同时也让自己孤立无援的命门暴露无遗。而缓过神来的曹操则迅速以“许割江南以封权”为条件,成功策反孙权退出孙、刘联盟,调转枪头共同对付关羽。此后,孙权、曹操对关羽形成南北包夹之势,此时关羽已是在劫难逃了。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趁着关羽在樊城与曹仁陷入拉锯战的时机,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南郡,端了关羽的老窝,猝不及防的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俘杀。

襄阳之战是个转折点,战前,刘备集团空前强大,可以说是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在实力上碾压孙权,已具备与曹操一掰手腕的资本。但此战失利却使刘备失去仅有的荆州三郡(南郡、零陵、武陵),以及上庸三郡(东三郡),刘备势力被迫完全退出荆州,并直接导致了夷陵之战的爆发,从而使蜀汉从鼎盛进入到衰退通道。

襄阳之战关乎蜀汉的北伐大计,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从关羽出征樊城到兵败被害前后长达半年(约)的时间内,刘备、诸葛亮却一反常态地选择坐视关羽孤军奋战,而不是按常理派援军策应或支援关羽。这点令后人百思不得其解。事实上,这就是争论至今的三国悬案:关羽怎么死的。

大多数吃瓜观众、学者认为,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他在襄阳之战中兵败身亡的直接原因。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则认为关羽的性格缺陷,是他兵败身亡的罪魁祸首。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然羽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但是,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关羽之死的主要推手在蜀汉内部。因为他功高盖主、骄横跋扈,有图谋自立的倾向,所以,刘备、诸葛亮就假借孙权之手将关羽除掉,以绝后患。

一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关羽之死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他真的是蜀汉内斗的牺牲品吗?

今天,我们就拨开重重迷雾,还原出历史上关羽之死的真相。首先,我们从襄阳之战的发起人说起。

襄阳之战发起人:是关羽擅自行动,还是奉刘备之命而为?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若荆、益,保其岩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襄阳之战是蜀汉发动的首次北伐之战,也是蜀汉在荆州方向的唯一一次北伐之战。此战的失利对蜀汉的打击是全方位的。

在战略上,使《隆中对》中“跨有荆、益”的战略构想彻底成为泡影,失去了从东边北伐的基地;其次,荆州是当时富饶的鱼米之乡,失去荆州使蜀汉的经济遭受了重创;再次,此战不仅直接损失了数万精锐之师,让兵力本就捉襟见肘的蜀汉雪上加霜,也是后来蜀汉出现人才危机的根源。

可见,说襄阳之战是蜀汉的国祚之战也毫不为过。如此重要的战役,发起人理应是刘备才对,但是在惜书如金的《三国志》中,却只字不提此战役的发起人(决策者)是谁,这也给后人留下了想像空间。

那么,襄阳之战的发起人究竟是谁呢?是关羽擅自行动,还是奉刘备之命而为呢?

1、襄阳之战蜀汉主帅是关羽:这明显与刘备一贯做法不符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三国志·诸葛亮传》

刘备从一个以织席贩履为业的少年,经过三十九年的摸爬滚打,终于修成正果,成为汉中王。促使刘备成功的因素虽然有很多,但是,将兵权紧紧抓在手里,每役必亲自出战,毫无疑问是刘备能够最终成功的关键。

事实上,从出道以来,无论大小战事,刘备都是亲自挂帅出战。而在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刘备也不打算交出手中的军权。他将诸葛亮定位为“能臣”,并让他坐镇后方负责后勤工作(主内),而刘备自己则负责对外征战(主外)。

公元年,孙权在向刘备索取荆州(南郡)不得的情况下,悍然派遣吕蒙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此时刘备也亲自率兵进入荆州主持大局,并没有让关羽单独对抗孙权。

刘备很清楚荆州对于蜀汉的重要性,而且在襄阳之战爆发前汉中之战已经结束,刘备完全有时间指挥襄阳之战。所以,他不大可能在此时改变一贯的做法,让关羽取代自己来指挥襄阳之战。但襄阳之战的主帅却是关羽,这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襄阳之战是关羽擅自发起的战役。

2、刘封、孟达对关羽见死不救:事先没有接到刘备的指令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三国志·刘封传》

关羽曾多次要求驻守东三郡的刘封、孟达派兵相助,但都被刘封、孟达以“山郡初附”以为由拒绝了,从而导致了孤立无援的关羽最终兵败被擒。

刘封也是久经沙场之人,不可能不知道违反军令的后果是要杀头的。那么,明知道后果是要被杀头,他为什么还是心存侥幸,拒绝出兵支援关羽,而且还敢于回去面对刘备,难道刘封真的不怕死?

刘封当然不是不怕死,而是他没有接到刘备的指令。刘备没有向他下达过必须支援关羽的指令,而且当时东三郡确实是新附人心未稳,所以,刘封才拒绝出兵支援关羽。而刘备在处死刘封之前一度出现了犹豫,也是考虑到了这点。

对蜀汉来说,荆州的重要性等同于益州,高于东三郡。假设襄阳之战的发起者是刘备,那么,以刘备、法正所具备的战略高度,一定会未雨绸缪,事先给刘封、孟达等人下达必须救支援关羽的命令。这样,刘封纵有虎胆,也不敢在公然违抗刘备的指令了。

综上所述,襄阳之战的发起者是关羽,而不是刘备。

那么问题又来了,关羽为什么要发动襄阳之战呢?

关羽为什么要发动襄阳之战?

关羽发动襄阳之战前,汉中之战已经结束,曹操的主力也已撤出汉中回到中原,但刘备的主力都布置在汉中防线上。按理来说,此时并不是攻曹的绝佳机会,关羽为何偏偏选择在此时发动襄阳之战呢?

1、曹魏叛乱频发:襄樊内部人心思变是时南阳闲苦繇役,音于是执太守东里衮,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阿瞒传》

诸葛亮出山加入刘备阵营后,彻底激活了刘备,使其能力得到完全释放,从此在军事上连战连胜,锐不可挡。这也让刘备对诸葛亮及其战略规划《隆中对》推崇备至,而关羽同样是诸葛亮及《隆中对》的铁杆粉丝。

为了完全实现《隆中对》中“跨有荆、益”的战略规划,镇守荆州三郡的关羽在稳固防守的同时,也密切留意着襄樊曹军的动向。

而曹操在进位魏王后,其取代汉室之心已是人尽皆知。这也引起了朝内忠于汉室人士的反感,此后,曹魏内部先后发生了汉太医令吉本、宛城守将侯音、沛国魏讽及代郡、上谷乌丸无臣氐等叛乱。

公元年,不堪忍受曹仁大肆征调役的宛城守将侯音、卫开与吏民谋划反曹,并与关羽联系,打算里应外合攻取南阳。但关羽考虑到南阳距南郡过远,中间又隔着樊城,军事行动过于冒险,所以犹豫不决,从而被曹仁抓住机会打败了侯音。

不过,曹仁虽然镇压了侯音的叛乱,但此时襄樊内部已是人心思变,不再是铁板一块。这就给了关羽可趁之机。

2、孙权北伐合肥:曹魏襄樊兵力空虚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三国志温恢传》

公元年,孙权趁曹操在汉中与刘备缠斗之时,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第二次合肥之战爆发。此战孙权遭到张辽的暴击,差点命丧逍遥津,这也让孙权一直耿耿于怀。

公元年,在看到曹魏内部接连出现叛乱,而且曹操又在汉中之战中失利的情况后,孙权认为再次进攻合肥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就发动了第三次合肥之战。孙权此举迫使曹操从“诸州皆抽调兵力赴扬州屯驻”,从而使樊城的兵力出现了空虚,使关羽看到了进攻樊城的机会。

但蹊跷的是,孙权此次出兵只是虚张声势,也就是说,第三次合肥之战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战争。事实上,孙权此举极大可能是战略举措,或者说是暗藏祸心,目的就是造成“天下有变的假象”,从而引诱(促使)关羽发动襄阳之战。

不幸的是,关羽真的被孙权的军事行动迷惑了,这成为他发动襄阳之战的原因之一

3、受封有愧:无功受封,关羽急需证明自己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三国志关羽传》

公元年,孙权派吕蒙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得知消息后急忙赶赴荆州,但吕蒙已在刘备到达之前顺利拿下了三郡。此时曹操正攻打汉中,刘备后方吃紧,被迫与孙权讲和,将原属蜀汉的长沙、江夏、桂阳划归属孙权。此时,关羽正是刘备集团的荆州守将,也就是说,荆州三郡是在关羽手上丢失的。

公元年七月,在汉中之战中险胜曹操的刘备进位汉中王,随后大封群臣,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此时,关羽不仅位居四方将军之首,更是成为在刘备之下,群臣之上的蜀汉第二人,而“假节钺”则让关羽拥有了先斩后奏的权力,理论上,除了刘备外,关羽可以处斩蜀汉内部的任何人。

但是,关羽受封并不能服众(这从后来刘封拒绝出兵就可看出)。因为他在征汉中、取西川的战役中均无战功(未随军出征),反而还丢失了荆州三郡,可谓是无功受禄。

心高气傲的关羽当然不能容忍别人的非议,但自己确实是受之有愧。因此,为了证明自己是货真价实的前将军,关羽急需一场可媲美汉中之战的胜利。

综上所述,关羽在无功有过的情况下受封为前将军,位居四方将军之首,力压群臣。而受之有愧的关羽为了证明自己,就趁襄樊内部不稳,以及孙权出兵攻打合肥,牵制了曹操东部军团张辽部的机会,发动了襄阳之战。

刘备、诸葛亮为何选择坐视关羽孤军奋战,而不是派兵救援?

襄阳之战初期,关羽打了曹仁一个措手不及,并在大雨的帮助下擒于禁、斩庞德,一时威震华夏。但关羽未能乘胜拿下樊城成为战役的转折点,获得宝贵喘息时间的曹操调兵遣将支援樊城。此时,关羽实际上已经没有获胜的机会了,但如果及时撤退,还可保住性命。

随后,孙权单方面撕毁吴、蜀双方签订的互不攻击协议,派吕蒙白衣渡江夺取南郡,从而使关羽陷入绝境,最终兵败被害。

令人费解的是,在襄阳之战期间(持续时间半年),刘备始终不派一兵一卒支援关羽。这反常的现象也引起了后人的猜测、争论,甚至有人认为是刘备、诸葛亮假借孙权之手来除掉关羽,从而为刘禅日后继位扫清障碍。

1、祸起萧墙说:刘备假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关羽世之虎臣,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不除则易世(刘禅登基)所不能防御,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手于吴人,以损关羽之命。——章炳麟(章太炎)

明末清初的国学大师章炳麟认为,为了避免在刘禅继位后出现无法驾驭关羽的情况,刘备就未雨绸缪,假借孙权之手来除掉关羽。正因为要置关羽于死地,所以,刘备才在襄阳之战期间隔岸观火,对关羽见死不救。

章炳麟提出关羽之死是因“祸起萧墙”,可谓是石破天惊之举。他并不是为了博眼球而信口开河,而是有史料依据的,他的依据就是襄阳之战时长沙太守廖立所说的话。

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三国志·廖立传》

不过,章炳麟的说法虽然有新意,但却经不过推敲。首先,在《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中,荆州的重要性等同于益州,“跨有荆、益”是刘备“霸业可成”的前提。所以,刘备不可能为了除掉关羽,而付出失去荆州以及几万精兵的高昂代价,因为,这样做就意味着他称霸天下的终极目标将无法实现了。

其次,刘备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祸起萧墙”的说法是无稽之谈。公元年,距襄阳之战约两年的时间,刘备不顾群臣劝阻,执意以给关羽报仇为由,发动夷陵之战。实际上,刘备真正目的是为了夺回荆州,重新确立对东吴、曹魏的战略优势。这说明刘备是不可能主动放弃荆州的

至是长沙太守廖立的说法,只不过是一个败军之将(襄阳之战他只身逃回成都)的说辞而已,不足为信。就像诸葛亮所说的,廖立不过是一个“立奉先帝无忠孝之心,守长沙则开门就敌,领巴郡则有闇昧闟茸其事,随大将军则诽谤讥诃,侍梓宫则挟刃断人头於梓宫之侧”的小人。

所以,认为刘备是以失去荆州为代价,来假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但是,刘备为什么对关羽见死不救呢?

2、汉中初附,刘备无暇东顾备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馀区。——《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典略》

襄阳之战爆发时,刘备刚刚在汉中之战中惨胜曹操。汉中之战持续时间达两年之久,对刘备、曹操双方都消耗极大。但由于曹操的地盘人多粮足,所以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仅靠益州一地支撑的刘备方却深受影响,已达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可见当时境况之惨烈。

雪上加霜的是,曹操在撤退时将汉中居民也迁走了,刘备得到的实际上是一座空城。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不得不分兵防守各关隘,同时,还要修建各种军事设施。另外,汉中之战造成大量农田荒芜,妻离子散,兵员疲惫等问题,也都需要时间来处理、恢复、休整。

也就是说,此时汉中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所以刘备是有心无力,无暇东顾。其实,在《三国志》中也指出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刘封、孟达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为由拒绝出兵支援关羽,这并不是他们的借口,而是事实。

3、孙权佯攻合肥迷惑了刘备及诸葛亮,刘备方认为这是一次盟友之间的协同作战外结好孙权,内修*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在“跨有荆、益”的前提下,首先“外结好孙权”,待“天下有变”时再从荆州、汉中同时发动北伐,是《隆中对》的战略核心,也是蜀汉的既定战略。事实上,关羽虽然“刚而自矜”,但他却佩服诸葛亮,他也是《隆中对》战规划略的忠实执行者。

当侯音叛乱并联系关羽里应外合攻打宛城时,关羽考虑到“天下有变”的时机未到,所以就犹豫不决。但是,当他再看到孙权进攻合肥时,就出现了判断失误,认为《隆中对》中所说到“天下有变”的时机已到,再加上他急于立功以证明自己,所以就匆忙发动了襄阳之战。

事实上,孙权虚晃一枪不仅骗了关羽,同时也迷惑了刘备以及诸葛亮。刘备、诸葛亮认为关羽发动襄阳之战,只是为了响应孙权的军事行动,据此判断这只是一场小规模的冲突,因此,就没有提前派出援军支援关羽。

随后,孙权迅速变脸,派出吕蒙偷袭南郡,最终使关羽遇害,整个过程只有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远在成都的刘备还未接到消息,所以也就不可能派出援军了。

综上所述,关羽选择发动襄阳之战的时机欠考虑,是刘备没有派出援军到荆州的原因之一。最为关键的,则是孙权的军事行动(进攻合肥)也迷惑了刘备、诸葛亮,使刘备、诸葛亮误认为关羽发动襄阳之战只是为了策应孙权,他们据此判断这只是一场小规模的冲突,因此没有做出增派援军的计划。

事实上,如果刘备能提前洞察到孙权的军事意图,他就会亲临荆州指挥作战。因为,对他来说,荆州是不能失去的军事重地,两年后他亲自发动夷陵之战就很好地说明了这点。

结语

刘备进位汉中王后,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关羽发动襄阳之战的导火索。因为关羽在取西川、征汉中的战役中寸功未立,但在论功行赏时却位居四方将军之首,成为刘备之下,群臣之上的蜀汉第二人。为了证明自己并非浪得虚名,关羽才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发动了襄阳之战。

而孙权佯攻合肥,则是关羽发动襄阳之战的决定性因素,是点燃导火索的那根火柴。关羽认为孙权进攻合肥能够牵制住张辽等人,从而造成樊城兵力空虚,于是才决定进攻樊城。另外,孙权的军事行动也迷惑刘备与诸葛亮,从而使他们做出了不提前向荆州派出援军的决定。

此后孙权迅速变脸,派吕蒙白衣渡江袭击南郡,端了关羽的大本营,并与曹操南北夹攻关羽,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打败并害死了关羽。在此过程中,刘备无法掌握前线的消息,等到关羽的求救信息到达成都时,关羽已经在前线遇害,而且此时孙权已封锁了水道,刘备无法再派出援军到荆州了。

所以,关羽之死的最大罪魁祸首是孙权。事实上,孙权夺取荆州的计划蓄谋已久,并不是临时起意。

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三国志·吕蒙传》

早在公元年,孙权就与吕蒙就究竟是先攻徐州,还是先取荆州进行过沙盘推演,最后决定先消灭关羽取荆州,以达到凭长江天险防守的目的。

其次,刘备无意之中成了关羽之死的推手。刘备在进位汉中王后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关羽发动襄阳之战的导火索,间接害了关羽,算是无心之失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度关羽怎么死的,敌人太狡猾还是祸起萧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