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黄大发,生在草王坝。从小我是孤儿,滚草窝,吃百家饭,是乡亲们抚养我长大。
今年我85了,老了老了,从来没有想过,这两三年我荣获了很多大奖,“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最美奋斗者”,前不久又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
我告诫自己,我是共产*员,是*培养了我,给了我一切。这些荣誉同时鞭策着我,生命不息,就要奋斗不止。
从北京领取全国劳动模范奖回到草王坝,我和平常一样,给旅游团当讲解员,给*员同志们上*课,也给乡亲和孩子们讲述*的好*策和当年修渠引水的往事。
过去呀,我们草王坝很穷,人们都说,“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
说起贫困根源,就是缺水,种不了水稻,没有大米饭吃。“草王坝,火烧大。”这句话讲的就是我们这里常年缺水,很干燥。
为了吃上白米饭修渠引水,是我们草王坝人一直以来最大的心愿,可是山高水远,大家只能望水兴叹。当年我提出带领大家修渠引水,很多人反对和嘲笑我。有人说,“大发,你要把水引过来,我手掌心里煮饭给你吃。”
“修不通,我拿命来换。”我下定了决心,说干就干,修渠引水入村。从年开始,通过36年的不懈奋斗,失败了又重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草王坝人终于完成了一项工程“奇迹”——修通这条跨越3个村、10余个村民组,途中绕过三重大山,经过三处绝壁,总长米的生命渠。
年端午节那天,水渠通了水,全村人欢天喜地,从此草王坝人吃上了心心念念的白米饭。当地人感恩,说没有我黄大发就没有这条渠,大家就自发的将这条渠叫做“大发渠”。其实,这条渠设计时的名称是螺蛳河水利工程。
水通了之后,大家干劲十足,我顺势带领大家改造梯田,修路通电,兴建学校,一步步摆脱贫困。
后来,草王坝改了名字,叫团结村。我从村支书任上退下来后,继续带领村民修沟补渠,发展生产。
没想到的是沟渠通水20多年后,经过媒体宣传报道,大发渠这项伟大的工程向世人展示了“奇迹”,人们纷纷称颂和学习我们修渠的“愚公”精神。
近三年来,我们团结村在各级*委*府和挂帮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脱贫攻坚战取得了更多的成绩。
民房变民宿,乡村变景区,大发渠旅游景区成了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团结村被评为市级乡村旅游村寨,市级研学旅行基地;大发*性教育陈列馆被列为贵州省第六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去年,团结村第一期15栋精品民宿营业以来,接待了来自全国的不少游客。客人们在这里有吃的、有住的、有玩的,想啥有啥。特别是我们夏天的村子,天空蓝汪汪的,精品民宿、星空木屋和悬崖酒店像是在梦中所见。
特色民宿打造的时候,我动员村民们把闲置房屋租给公司,不仅有租金,还能在旅游公司务工挣钱。三年来,有近20万人次的游客来到我们村,收入达到了万元,全村家家户户都增收了2万元,还带动了多名乡亲找到了活干,有多人回了家,说在家门口也可以创业。
眼下的我们村,*府给配备了村医和营运班车,基础设施比原来好得多了,水、电、路、讯都搞到位了。全村不仅甩掉了贫困帽子,不少村民还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了富。
黄大昌带着大家发展多亩精品水稻,徐国会带领大家种植了多亩柚子……村民们一直信任我拥戴我,我总是鼓励大家一定要好好抓住脱贫攻坚的好*策好机遇,把田间地头的生产搞好。现在,我们村的群众除了种植,大多数家庭还养了牛、养了猪、养了蜂,家家都有找钱的门路,户户都不缺余粮存款。
我们村变化不小,大家伙劲头也足。年,仁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我们从家门口就能上高速,团结村的致富路子更宽了,机会更多了,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我们的条件更好了。想想这几十年的付出,我没有白活,看到乡亲们的笑脸,我也高兴,我这把老骨头,看来还可以拼一拼。
通讯员丁思江
编辑蒋洪飞
编审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