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蒋介石首席国师杨永泰遇刺只挨了两枪,为何
TUhjnbcbe - 2023/3/25 19:20:00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77319.html

年10月25日,武汉市江汉关码头,一辆小轿车靠路边停下,车上下来一名高官打扮的人。脚刚着地,正要弃车换船,突然人群中窜出一名青年,举起手枪对准高官连开两枪,正中高官身体。

只见高官晃了一晃,扑地栽倒在地,鲜血立刻涌了出来,不久,他便命归九泉……

这名被刺杀的高官,正是被誉为蒋介石首席“国师”、头号智囊的杨永泰,他此时的身份是湖北省主席。

堂堂省府主席,一方封疆大吏,当众被刺,实乃蒋氏当国以来绝无仅有之事。

但更蹊跷的是,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这桩刺杀案,乃事实确凿之案,后来却传出来10个不同版本的说法。

事出寻常必有妖,杨永泰的死,藏着什么玄机呢?

一、杨永泰之死的10个版本

先简要介绍一下杨永泰的基本情况。

杨永泰生于年,广东茂名人。他全程经历、参与了清末变法、讨袁护国、北洋派系斗争等近代大事,*治经历相当丰富。

年归入国民*南京*府,后来成为蒋介石重要幕僚,策划了“围剿”红军、打击新军阀、削西南军阀等大事,深受蒋介石倚重,时人誉其为蒋氏之诸葛亮、首席国师。又与陈布雷一时瑜亮,同时为蒋介石出谋划策,因其赞划之范围多涉及军国大事,略胜侧重宣传与*略的陈布雷一筹,又被称之为“头号智囊”。

年10月,杨永泰因故被调离蒋介石身边,到湖北省任省府主席。这其中的细节,我们后文另有详叙,这里先把时间线交待好,先看其遇刺而死的众多说法。

第一种,当时湖北省府的官方报给蒋介石的说法,称,杨永泰于10月25日午后1时赴美国领事馆,3时15分返回时,行至江汉关前一码头,甫下车,突有凶手向主席背后连放两枪,一弹由右肋下贯穿而出。医院治疗,惟因弹中要害,延至3时37分在院身故。凶手现已捕获,交汉口市公安局侦讯。

第二种,根据后来出版的《湖北文史资料》记录,年10月25日下午5点刚过,杨永泰坐汽车到了江汉关轮渡码头,下车和妻子走下码头的石阶,这时有两名刺客龚柏舟、陈夔超,箭步跟上射击,连发数枪,杨永泰即应声而倒。当时江岸一片混乱,龚、陈两刺客乘乱按预定路线撤退,但陈因慌乱走错方向,到了江汉路就被逮捕了;龚虽到达预定地点,并转移到南京,但后来仍遭逮捕,尔后押送武汉。

第三种,同出《湖北文史资料》,这大概是根据路人的传言记录的。年10月某日,杨永泰去驻汉口的日本领事馆,参加日本天皇寿辰庆祝活动,返回时在汉口江汉关码头被一青年以手枪击毙。凶手跑向前花楼街,被一屠夫以脚拦阻,随后被追来的警察抓住。

第四种,同出《湖北文史资料》,不知信息源从何而来。年5月4日,武汉的学生在汉口举行抗日救亡游行示威。骄横的日领馆向湖北省府施压,要求惩治相关人员。迫于压力,杨永泰于5月6日上午9时许,前往日领馆就有关事项交涉。不知信息如何泄漏出去,愤怒的示威学生组织提前派人截杀杨永泰。杨永泰在江汉关码头上岸后,准备换乘汽车时,忽然连响两枪,杨中弹毙命,死在车前。凶手不知是谁,现场仅抛下左轮手枪一支。

第五种,出自魏元晋所著《何成俊与杨永泰、黄绍竑控制保安团队的斗争》。星期天,杨永泰到美国领事馆吃午饭,饭后在汉口市长吴国祯家小睡,下午4时许乘轮渡由汉口过江,在江汉关码头下台阶时被刺,当天即医院。

第六种,出自当时《中外杂志》第12卷第4期,引自喻舲居所撰《杨永泰遇难记》。杂志所记,天然自带八卦风,该杂志介绍的刺杀细节相当粗漏,说杨永泰到日领馆赴宴,回来步行至江汉关被刺杀。医院急救,并问他有什么遗言,杨苦笑说:“我早知必有今日,身既许国,为国而死夫复何憾!所可惜的是,志有未逮,国祸方长而已”。绘声绘色地给杨永泰编写出来一段忧国忧民的遗言。

值得一提的是,后世许多介绍杨永泰被刺杀细节时,大多引用了杨永泰这段遗言,甚至把他想象成忧国忧民的*治家,这实在是个美丽的误会。杨本人的作风绝非如此,这个下文我们会有详述。而且,人猝受重创,当以紧急送医为要,哪能不分轻重、不顾时机场合地先问遗言呢?

第七种,出自《湖北文史资料》。年夏天,杨永泰赴汉口德国领事的公宴,宴毕回武昌,车至江边下车步行,突被一青年汉子连发三枪击毙。这个传言更加粗糙,但是又与德国领事馆挂上了钩。

第八种,出自《湖北文史资料》。年5月6日,杨永泰去日本驻汉口,总领事馆返回武昌途中,在汉口江汉关“差船”码头遭枪杀。凶手叫成燮超,当场被捕。

第九种,出自《中外杂志》。细节与其他版本无太大差异,只是提到,凶手是“蜀人施某”。

第十种,出自《湖北文史资料》。杨永泰10月25日应汉口法国领事午宴,杨的一位姨太太取钢甲背心,发见箱内有一只老鼠,杨因未经消毒,故未穿。狙击者系在江汉关前从杨背后枪击,如穿避弹衣,或不致死。

这个版本细节最多,也最符合人们的预期。杨永泰只不过是赴宴(这版又出来一个法领馆),为何要穿避弹衣呢?大概率是杨永泰预感到时局不平静,或是察觉到人身危险。但他又没料到危险来的这么快,大意了。

二、杨永泰何方神圣?

一件事有多种解释,背后必定有阴谋,乃是不同利益方要把真相引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

杨永泰之死之所以有这么多版本,根本原因就是,他是民国*坛呼风唤雨的人物,与蒋介石手下诸多派系都有直接利益冲突。这场刺杀,就是幕后大佬指使的。

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杨永泰在蒋介石幕府中的经历。

杨永泰一生的经历非常驳杂,经历了许多主子。坊间形容一人事多主好称“反骨仔”,杨永泰颇有这种特点。

他为人十分机敏,看人做事往往能一下子戳中本质,但又没有什么做人做事的底线,把满肚子学问用在了追逐*治利益上。故而在民国初年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形势下,不断地更换主人,寻求利益最大化。直到年,杨永泰看出新兴的国民*南京*府是个潜力股,便投入蒋介石帐下,开启了为时9年的主臣际会。

戴墨镜者为杨永泰

令人刮目相看的是,此人一到蒋氏帐下,地位便急速窜升,成为蒋介石的头号智囊。

靠什么呢?靠的就是他精妙绝伦的*治眼光和战略策划水平。

概括起来说,杨永泰给蒋介石立下三件大功。

一是制服阎、冯、桂、奉四大军阀。

二是吞食江西苏区。

三是收服西南军阀。

我们且具体看看,杨永泰在这三件大功中,都有什么奇思妙想。

新军阀混战之初,蒋介石一味凭武力征伐,但是迟迟打不开局面,敌人实在太多。杨永泰分析各路军阀的特点,提出一套新策略。

对付冯玉祥当以经济手段。

对付阎锡山以*治手段。

对付李宗仁以军事手段。

对付张学良以外交手段。

同样的军阀,为何却用不同的手段?

时人多有分析,窃以为不尽合理。笔者试作一揣度。

所有军事问题,实际上都是*治问题的延续,如果把*治上的根子拔除了,军阀问题自然应刃而解。

冯玉祥为什么不用*治手段呢?盖因冯系军阀力量没有特定的*治立场,北洋旧军阀混战时代,冯玉祥连续倒戈,当然我们并无指摘冯将军倒戈不忠之意,当时的北洋旧军阀没几个好鸟,冯氏侧身其中,没有忠于哪个军阀的义务。冯玉祥手下的将军们,既不是靠国民*旗帜聚起来的,也不是靠地域关系联合的,而纯以军事手段作生存方式。

冯氏退到西北后,地瘠民贫,经济上陷入困境。所以一味武力逼压,反而会逼出冯系的战斗力。用*治手段,无异于对牛弹琴,力气用偏。只有用银弹攻势,才能打动那群缺吃少穿的武夫。中原大战时,蒋介石果然用银弹攻势瓦解了冯系。

阎锡山为什么要用*治手段呢?盖因阎氏眼界狭窄,躲进小楼成一统,在山西一省称王称霸,偏偏阎老西心思古怪,沿用儒家那一套治国术,树立自己的法统。杨永泰建议在*治上孤立之、冷落之,与阎锡山那套*治话术反其道而行之,迫使阎锡山内失山西之民心、外无扩张之能力。后来晋绥军系统分裂为阎系和傅系,杨永泰时已身死,而其策尤能奏效,可见其明。

桂系是最令人头疼的,桂人极为团结,乡*之亲,超过了革命旗帜。自旧军阀时代以来,桂系就一直独树一帜,外托革命之名,内行军阀统治之实。南京*府用*治手段根本无法渗透。广西一省的税收自收自支,足以养兵,想用经济手段侵蚀,耗费成本太大,效果也不明显,毕竟人家广西军队不缺钱。

多种手段不起作用,就只能在军事上下手。桂系数十年来之立足,以战斗力强悍为基本支柱。所以只能用军事手段,打击李宗仁、白崇禧的锐气。蒋冯阎桂大战,蒋介石对桂系揍得最狠,基本上压制住了桂系的气焰。

对张学良为什么要用外交手段?外交手段本质其实是*治捭阂,蒋与奉系距离太远,打也打不到,*治笼络也是画饼,不会使张学良就范。因此只能暗中挑动奉系与苏联、日本的矛盾,使其内外交困,届时自然会投顺中央。

不得不说,杨永泰的这几项战略筹划,非常精准地打中了各路军阀的弱点,后来中原大战蒋介石采用杨永泰的战略,无不中的。蒋介石大为高兴,谓杨永泰为自己的诸葛亮,那番对付军阀的妙策,堪称当代“隆中对”。

杨永泰不光战略眼光高明,还是个实务高手。他担任南昌行营秘书长期间,随着蒋介石来到南昌,这里成了全国行*中心,每天有大量公文送过来,蒋介石根本看不过来。杨永泰便逐个阅览,而后快速在文件前面用10-个字总结概括出来。然后提出两到三条处理意见,粘在文件前面。这样就大大缩短了蒋介石的阅览办理时间,很多不太重要的文件,蒋介石都只看杨永泰的缩略文,而后直接在其建议上选一条批准。

后来形成习惯,各地递过来的文件,不管轻重缓急,统一都送到杨永泰那里,由他先看,再送蒋介石。无形之中,杨永泰成了国民**府的“二号委员长”,有了从中弄权的机会。关于这一点,我们后文还有详叙。

大概从此时开始,杨永泰的火箭式蹿升,以及弄权,引起了蒋介石嫡系人马隐隐的嫉妒。

无论是浙江帮、黄埔系,还是CC系、国民*元老系,都觉得杨永泰这个旧时代就地十八滚式的*治无赖,居然也能登堂入室,混入革命阵营,见者无不忿忿。

不过当时杨永泰的功绩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杨永泰的官位也不算太高,各派势力对他嫉妒也只停留在道路以目层面,还没上升到*治倾轧。直到“围剿”江西成功,杨永泰权力大涨时,他与各派的矛盾才真正暴发出来。

三、对付江西苏区与西南削藩

蒋介石对我中央苏区发动过四次“围剿”,均以失败告终。

杨永泰认为,红军绝不同于任何一路军阀部队,不怕死、不受抚、不感恩、不惧威。当然,杨永泰没有向蒋介石言明红军最根本的是“有信仰”。他也洞悉了江西苏区的红色*权的本质特点,乃是与江西百姓的密切结合。这一认识不错,与我*提出的人民*权,在理论认知层面是一致的。

对付红军,绝不能一味军事征伐,因为那意味着与江西全体人民百姓为敌,古往今来,哪家军队敢公然与全体百姓为敌呢?因此,在杨永泰看来,打苏区要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治”,即综合*治手段,把老百姓从共产*手里夺过来,要善待百姓,惩治贪官,改善民生,加强宣传。

蒋介石对杨永泰这一套理论很感兴趣,让他到湖北担任鄂豫皖“剿共”司令部秘书长。他的“三分军事、七分*治”的策略随即在“围剿”鄂豫皖苏区中显示了作用。由于张国焘的错误指挥和*治对抗上未能适应蒋介石的新策略,致使红军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据地。

一见策略奏效,蒋介石立即推而广之,让杨永泰回到南昌行营,全权负责对江西苏区的*治攻势。

杨永泰大展经纶之手,对江西百姓采取分化、软化、感化之策,确实蚕食了不少苏区。

后来苏区不断缩小、红军被迫转移,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杨永泰这种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策略,确实也起了很坏作用。

红军开始长征后,杨永泰认为红军这点败残人马不足为虑,又为蒋介石制定了边追红军、边削弱川滇黔地方军阀的策略。

川滇黔三省军阀各有各的特点,黔军最弱,而且*治根基不牢,薛岳带领中央军一到贵阳,连吓唬带威慑,王家烈便交了权。滇军偏居一隅,治服不易,而且要靠龙云稳定边境形势,不宜迅速暴力清除。唯有四川刘湘、杨森各部,军队多达30余万,闭蜀自守观念极强,是最大的祸患。

蒋介石提出派派10个师入川时,刘湘拒绝中央军入川,只要求给予财*和武器支持。蒋介石大感恼火,杨永泰劝蒋介石别来硬的,川人无大略,来硬的容易反刚,可以慢慢渗透,玩只蹭蹭不进去(用官方话术是*治渐进策略)那一套。

中为刘湘

杨永泰先是以帮助刘湘统一川中军*为名,派人协助刘湘组建四川省府,明令川中大小军阀要统一号令,拥护刘湘的指挥。刘湘对杨永泰非常感激,杨永泰趁热打铁,提出要把四川全省划为18个行*区,把大小军阀的老窝重洗牌,断绝他们东山再起的可能。

刘湘继续拍手赞成,不过他也是个积年老军阀,肚子里*心眼多的是,为防中央势力趁机夺四川的权,提出各行*区专员(即长官)由省府统一任命。杨永泰满口应承,但在人员安排上,他插手安排了许多亲蒋的川中人士。

随后杨永泰又在四川开设县*训练班,向县一级官员灌输忠诚思想。你刘湘虽可把持四川人事,但无法拒绝中央开培训班吧,这也是为了提高县级长官的能力,与统一四川行*并不矛盾。经过这些培训班的培训和诱导,基层行*长官大多数开始倒向中央。刘湘这才明白上了当。

后来杨永泰双管齐下,把重庆行辕改为重庆行营,蒋介石到重庆指挥期间,宣布所有四川军*由其亲自指挥。而后在四川举办军官训练团,轮训全部川军军官,效法当年黄埔军校控制学员,川军大批军官在感情上逐渐倾向中央。

待军*条件成熟后,杨永泰又在四川统一币制,统一财*,实现四川财*中央化。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刘湘担任省府一把手的位置一点不受影响,刘湘麾下的军队依然姓刘,下面的税照收、粮照纳,但四川的军*财大权从基础层面倒向了中央,釜底抽薪了,刘湘干瞪眼无可奈何。

连蒋介石都被杨永泰这一系列翻云覆雨、神妙无比的操作震惊了,于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授大权予杨永泰。杨永泰是北洋军阀时代混过来的人,对权力的敏感性非常高,只要给他一点权,他就能想方设法扩大之、独占之,宛如一只嗜血的狼,所到之处令人倍感危机。

其实杨永泰当的官并不算大,外放为湖北省府主席前,最高官也就是南昌行营秘书长,与总参谋长、行*立法诸院院长、陆军总司令、国民*中央组织部长等位高权重的大佬,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不是一个棚里的马,不吃一个槽里食。杨永泰又是怎么招惹了国民*大佬呢?

四、杨永泰作死之路

杨永泰得罪最严重的,是CC系陈果夫、陈立夫兄弟。

二陈兄弟把持的是国民**务系统,以及中统特务机构。

国民*的*、*机构比较怪异,*务系统虽然势力强大,但在蒋介石刻意分化制衡的思路下,并不能做到一家独大,地方上的省县长官一般都是行*系统任命,二陈*务系统虽然也有*部派驻在地方,但各管各的,彼此互相独立。

杨永泰一当上南昌行营秘书长,就发现了这个*治空隙,马上搞了一套小动作。

他向蒋介石建议,“围剿”江西共军兹事体大,南昌行营统管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诸省军*大事,而地方上*、*、军不相统属,不利于统一指挥。

蒋介石问,那你想怎么统一指挥?

杨永泰建议,不如在各省*部设立一书记长,由其暂时统管各省*、*、军全部事务,以便统一指挥。

蒋介石没多想,直接同意了。但杨永泰这一招乃是偷梁换柱,他以行营秘书长的名义向各省派驻书记长,既不必通过行*院,也不必经过CC把持的组织部,这个职位却是总揽**军大权的一尊化长官。

杨永泰派出去的全是自己的亲信,这些书记长又可以在各省安插心腹之人,如此一来,各省基层长官全都是杨永泰的人马了。经过他一番运作,有4个省的*务、行*官员基本被杨永泰掌握。二陈兄弟闻讯大怒,骂杨永泰手段下作。

杨永泰当时红得发紫,蒋介石对其言听计从,二陈有火只好压到心里去。

但杨永泰不为已甚,他知道就算二陈不发难,双方利益冲突持续下去,早晚会爆发争端,索性先下手为强。

这就直接导致南昌机场火灾案之扩大化。

年6月,南昌机场发生火灾,国民*府刚从意大利购进的霞飞式轰炸机被烧毁十多架。蒋介石极为震怒,命令南昌行营调查科长邓文仪负责调查。此事关系重大,国民*军航空署署长徐培根负有重大责任。徐培根是二陈兄弟的人,二陈为保住徐培根,给邓文仪送了10万美元,要他代为掩饰。邓文仪不得不给二陈面子,草草调查一番,把大火定为意外事故。

杨永泰早知道这里面有猫腻,利用身份之便,向蒋介石建议彻查。蒋介石也有点怀疑二陈兄弟在里面没起好作用,命令杨永泰和戴笠一起秘密调查。

戴笠和二陈在特务系统是对立关系,戴笠巴不得有机会打击二陈,得到这个机会非常兴奋,立即展开挖地三尺式的调查。

其实这桩案子并不复杂。原来徐培根在航空署长任上挪用公款套购黄金,发生重大亏损,无法补上漏洞,于是放火烧毁库房以销毁账目。不料天气炎热,大火失控,十多架飞机被烧毁。杨永泰得意洋洋地把调查结果呈上,蒋介石大怒,下令将徐培根枪毙,二陈大大地丢了个面子。

不过蒋介石也是表面上怒一下,二陈背地里找蒋介石说情,蒋便顺坡下驴,只把徐培根关了半年,后来又放了出来重新委以重任。

真正倒霉的是邓文仪,事发后被撤职。此公是黄埔系人物,黄埔系势力当时不如二陈厉害,不敢在蒋介石气头上劝说,过了很久才慢慢让他出来。但黄埔系也恨上了杨永泰。

杨永泰为人嫉刻,大事上恶心二陈,小事上也不放过。有一次陈立夫来找蒋介石汇报事情,当时蒋介石接见官员,都要经过秘书长安排,杨永泰从中作梗,借故说蒋介石正忙,没有工夫会客,有急件可先交给他,再由他转给蒋,使陈立夫白白等候了两个多小时。陈立夫气得当场大发雷霆。

二陈不甘心,也时时找机会攻击杨永泰。

杨永泰有一件极隐秘的事。他极善于揣摩蒋介石的心思,怕惹蒋介石生气迁怒自己,经常顺着蒋的脾气提建议,不管蒋对一件事是什么态度,他总能次次掐中。

二陈对此颇感奇怪,找行营秘书处的人打听,花了重金才知道,原来杨永泰有一个妙招。他对某件事的建议,一般都写正反两方面建议,写好后装在两个口袋中。向蒋介石进献建议时,如果蒋的口风倾向正面,杨永泰就拿出正面建议,反之,就把反面的建议拿出来。

真可谓袖里乾坤,翻倒日月。

二陈把这个秘密偷偷报给了蒋介石。蒋介石知道后顿时便起了嫌恶之意,对二陈说,我用杨永泰,原本知道他人品上有些问题,但我只用其才,不究其德。谁知现在他竟这样哄骗我。

蒋介石对杨永泰终于有了猜疑之心。此后凡是下面递上来的文书,他一改之前全由杨永泰先看的规矩,急件必须直接送给他看,不许杨永泰提前拆看办理。

正好赶上汪精卫被刺之后,行*院长一职告缺。杨永泰积极钻营,想谋求行*院长一职,实现从幕僚向实任官的转化。

二陈、黄埔、元老等系统都不愿见杨永泰上位,集体致书反对。蒋介石便借众人之口,外放杨永泰为湖北省主席。

CC系势力对杨永泰恨得牙根痒痒,暗地里策划对杨永泰下狠手。遂有开头所云之刺杀案。

杀人成功之后,之所以流出如此众多的版本,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CC系故意搅浑水,放出众多消息源,以混乱视听,使蒋介石无法得知真相。

二、杨永泰在世时得罪的人太多,所以世人不免猜测。有传言是蜀人施某刺杀,就是因为杨永泰在四川夺了刘湘的权,中央军入蜀,引起川军一众大佬痛恨。

三、CC系栽赃给元老系陈芦隐,据国民*官方调查,杀人凶手成燮超与时任国民*宣传部长陈芦隐有联系(实际到底有无联系已不得而知)。而陈芦隐则是国民*元老胡汉民的得力干将,陈芦隐又与戴笠系统有矛盾,CC系把祸水引到陈芦隐头上,就是为了缓和一下和戴笠的紧张关系。

四、杨永泰是*学系的代表人物,*学系一贯有亲日倾向,故而坊间传言杨永泰去参加日领馆活动,也是有意污蔑杨永泰亲日卖国。

因为上述各种因素,本来事实清楚的一桩谋杀案,活活弄成了扑朔迷离的悬案。

总而言之,杨永泰被刺杀,既是个人性格过于嚣张、过于精明、过于算计别人导致,也是国民*内部各个派系势力的一次大爆发。

与杨永泰先后进入蒋介石侍从室的陈布雷,也是蒋介石的高参。但陈布雷与杨永泰截然不同,他不仅对蒋介石非常忠诚,对国民*大员们也谦虚低调,蒋介石始终称其为先生,元老系、浙江帮、二陈兄弟、军统、黄埔各界大佬,对这位与世无争的大才子也都尊重有加。杨永泰遇刺而死,陈布雷不免兔死狐悲,他在日记中说:“畅卿(杨永泰字畅卿)为人自负太高,言论行动易开罪于人。”指出了杨永泰死亡的一大原因。

蒋介石得知消息后,隐隐约约感到其中有*,但他也没有专门指示彻查下去,他不愿知道,也不敢知道那些幕后之事,一旦捅开,那个局面连他自己恐怕也无法收拾。

1
查看完整版本: 蒋介石首席国师杨永泰遇刺只挨了两枪,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