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香港风月片,第一反应想起的大概率是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那些香艳三级片。
但作为港产三级片前身,香港风月片开始成为一种电影类型,至少还要往前推十几年——从李翰祥的《大军阀》说起。
年,从邵氏出走台湾创业失败的李翰祥再度返港。
当年,在嘉禾电影的王牌——李小龙功夫片的重创之下,邵氏也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为拯救危机中的邵氏,邵逸夫主动请回了曾经的摇钱树,开创过一代黄梅调电影热潮的李翰祥。
对大陆观众而言,李翰祥最为人熟知的是经典历史片《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但对香港观众而言,李翰祥是曾开创黄梅调电影、风月片、历史片等多种类型片的时代浪潮,当之无愧的一代电影大师。
而年上映的风月喜剧《大军阀》,正是李翰祥回归邵氏之后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李翰祥向邵逸夫证明自己在全新领域的票房号召力的作品。
1.故事背景
电影《大军阀》里,李翰祥取材北洋*府时期诸多逸闻趣史,打造了经典的军阀大帅庞大虎形象。
而由此展开的几段风月片段:寡妇高白氏(胡锦饰)控告小叔子强奸,结果被庞督军巧用智谋揭穿,高白氏和奸夫被拉出去枪毙;四姨太(狄娜饰)在督军父亲寿宴上与人偷情;大帅本人忙着强抢戏民女……都十分经典。
这部片充斥着各色军阀段子,这些段子又杂糅了多个民国大佬——张作霖、张宗昌、韩复榘、孙殿英、孙传芳、袁世凯等人的故事。
电影一开头,就用漫画的方式,插科地讲述了全片故事背景:
「年12月,日俄两国由于侵略中国的分赃不匀,在中国旅顺打了起来。大清国的慈禧太后一听:怎么着?小日本和俄大鼻子在我们中国开上火了,这还得了?于是龙颜大怒:为了维护我们的民族自尊,为了维护我们中国的和平,下令所有的军队——采取中立。」
土匪出身的庞大虎涂起半边脸,挂上红胡子,带着弟兄们帮助俄国抗击日本,逼得日本人签订了《日俄合约》,他也因此土匪变身大军阀,成了山东省大都督。
发战争财的故事背景,部分取材于张作霖的发家史。那时的张作霖还只是个小土匪头目,年才刚走上招安之路,成为一名正式的军人,任职管带,相当于营长。
年2月,日本和俄国爆发了战争,但战场却在中国。日俄都想笼络中国军队,于是两方都找到张作霖。张作霖只要是谁给钱多就帮谁,两边收钱,大发横财,成为乱世枭雄。
2.军阀笑料大杂烩
庞大虎成为大督军后的第一幕戏,算是一个经典笑料。
山东大旱,庞大虎带领部下到龙王庙求雨。乡绅们一顿文邹邹的求雨套路之后,庞大虎不耐烦了,操着一口大葱味山东话破口大骂:
「龙王,你是什么龙王,你是管什么的?龙王管的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嘛。你*^%的(国骂),三个月不下雨。害的庄稼不生不长,害的百姓喊爹叫娘。你*%^的坐在上面大模大样……你是什么龙王,你是哪的龙王。我日你个舅的。我告诉你,三天之后再不下雨,我就在千佛山用大炮嘣你个王八蛋,你要不信你等着瞧。」
三日后依然没下雨,庞大帅果真命令炮兵开炮,结果突然就打雷下雨了……
这个古早版「人工降雨」片段,和之后的奉养继父,段子「三不知」(不知有多少儿子,不知有多少小妾,不知有多少兵),以及嗜赌成性的脾性,都来自当年奉系军阀头目张宗昌。
而热衷判案,经典的寡妇告小叔子,断案现场看心情杀人的故事,则来自于人称「韩青天」的民国军事将领韩复榘。
做皇帝梦,被四姨太哄说仿佛看到真龙的片段,改编自袁世凯。
借口军事演习炮轰慈禧陵盗墓,改编自年的孙殿英的东陵盗宝。
片尾被戏子枪杀的部分,疑似改编自民国奇女子施剑翘报父仇枪杀孙传芳的故事。
嬉笑怒骂之下,李翰祥插科打诨地嘲讽了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的腐败荒唐史。可以说,这也开启了后来香港电影善用喜剧戏谑的方式表达严肃话题的手法。
3.李翰祥的风月试水
李翰祥其实志不在风月。
对于自己被誉为香港风月片代表这件事,他曾说:「我拍的那些喜剧呀,风月片呀,完全是为了卖钱。」
虽然是一部由一大堆军阀段子拼凑而成的大杂烩电影,但《大军阀》利用折子戏结构,故事主线清晰,中间笑料不断,对军阀庞大虎的刻画也惟妙惟肖。即便放到现在看,依然觉得嘲讽逗乐十分过瘾。
对于大胆试水「风月」尺度的电影《大军阀》来说,其中的风月桥段其实只能算是作为点缀的生财噱头。
将喜剧和风月杂糅,一部李翰祥出品的捞金之作,却横空出世地成为当年三大卖座华语电影之一,顺手摘得第19届亚洲影展描写人物最成功喜剧片奖,还捧红了之后20年里香港最重要的喜剧演员——许冠文。
毫无疑问,《大军阀》虽不是香港历史上第一部风月片,却绝对是第一部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电影。它大胆开启了邵氏和香港电影的风月片浪潮,也让邵氏坚定了风月片这条全新的生财之路。
因为市场认可度高,钱途可观,此后邵氏开始打定主意开拍更纯粹的风月片,李翰祥也接连推出了风月片系列:《风流韵事》、《风月奇谭》《声色犬马》和《金瓶双艳》等。
在李翰祥的定义下,风月片和后来的港产三级片并不相同。
在他的作品里,「风月」二字,意味着「艳情而不色情,风流而不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