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中世纪生活的印象,因为受到了影视剧的影响,往往最先想到城堡和庄园。那么,众多的普通农民,生活得怎么样呢?他们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呢?
《孤国春秋》剧照:王宫外就是茅草房在一部关于公元9至10世纪的电视剧中,表现了威塞克斯王国的都城温彻斯特,它应该是当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之一了。然而在画面中,我们能看到的温彻斯特不仅道路狭窄,而且遍布着拥挤矮小的木质简陋房屋,上面仅仅铺着茅草而已。
生活在都城的市民都只能住这样的房子,那普通农民该有多惨呢?我们先看看农民房屋的大致发展情况吧。
中世纪农民中世纪初期的农民,只有少数是自由的。《企鹅欧洲史3》中明确记载:“奴隶在年的欧洲社会中依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便到了11世纪末期,英格兰部分地区还是有10%到30%的人口被归为奴隶……”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底层农民实际上属于“隶农”——法律上是自由民,但实际上和奴隶没有太大区别。他们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劳动上,都要听从主人的命令,大部分人甚至无法拥有自己的财产。这些人,当然住在最简陋的小屋之中。
《私人生活史2》中,记录了卡洛林王朝时代,农奴们状况:“唯一的缺点是,主人给农民们提供小屋,让他们的活财产得到些许私人生活的空间。”这就是说,农奴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他所居住的地方是主人提供的。主人把农奴作为“活财产”,大发慈悲地给了他们遮风挡雨的地方。
在公元11世纪以前,很多农奴住在领主提供的房子里,少数自由民的住所,也是就地取材的简陋“窝棚”——因为在这一时期,整个欧洲都面临着粮食危机,庄园里养不活更多的人,农民只能拼命耕种,根本没有资源和能力搭建更好的房屋。
为领主工作的农民11世纪之后,欧洲农业发生了大的变化,铁制农具开始普及,教会和领主也提倡开辟新的定居点。作为回报,农奴可以成为真正的自由人,租种新定居点的土地。于是,大量的农民开始拥有自己的小房子——虽然简陋,但总算是属于自己的家了。
19世纪初法国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专门有一段文字,描述在森林中开辟土地生活的农民夫妻:“那座小屋虽说潮湿而松垮,还不停传来冬日北风的呼啸之声……(但)小屋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昏暗角落,让主妇们寄托自己的梦想。”一座简陋不堪的小屋,里面几乎没有什么家具,猪和牛也生活在其中,但依然让农民们十分满意。因为在之前,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甚至被迫一群人挤在一起生活。
只有当农民拥有了自己的房子之后,才能逐渐拥有更多私人财产,农民的房子才会逐渐发展变化。然而实际上,直到中世纪晚期,大多数欧洲农民的房子,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也许仅仅是扩大了面积、隔出了两个小房间,或者有了一个小阁楼。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世纪欧洲农民最常见的住房。
简陋的长屋对于农民来说,就地取材是建造房屋的基本原则,所以有些地区是低矮的石制房屋。建房者会捡来附近的石块,大小不一。然后再混着某种黏土垒出四面墙,上面是木头框架,房顶铺上厚厚的茅草就可以了。还有很多农民,会选择建造木制房屋,毕竟欧洲分布着大片的森林。
不管是石块还是木头,中世纪农民的房子,多数都是“长屋”(longdomus)。《剑桥插图中世纪史》的作者罗伯特·福西耶对长屋的简单描述为:“在一个屋顶下,房子的两端,既住人也住牲口,这两种占有者分享一个或两个入口,每个入口通常被分别开在房子的长边的中间位置。”
长屋的最大特色,就是“多功能”,所以又被称为“混合房”。它没有多余的房间,大致会分为三四个功能区:其中一端为牲畜居住的地方,中间是带有壁炉(或烤炉、火塘)的主生活区,另一端是摆放了柜子、箱子的储藏区。当然,功能区的位置不一定如此划分,有时候人们会睡在离牲畜较远的地方。
必须要强调的是,中世纪大多数的乡村房屋都是这样的,就算是生活较为富裕的时期,也仅仅是在功能区之间用简单的“墙”隔离一下。《私人生活史2》中,某位17世纪游览法国西部布列塔尼的人表示:“在大多数房舍里,你必须穿过餐厅或厨房到畜栏或牛棚,像布列塔尼和其他地区一样,牲畜和人用同一个入口,并且睡觉隔得不远……”
长屋内的生活和牲畜共同生活,因为它们是农民最宝贵的财富。中世纪的大多数农民并不富裕,牛马要耕地,羊、猪和禽类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但农民首先要定期上缴给领主一部分,剩下的还可以卖了换钱)。寒冷的冬季缺乏粮食,有些牲畜就会提前宰杀腌制,帮助一家人熬过冬天。
农民们必须好好保护这些牲畜,不仅是防范盗贼,也要防范野兽的袭击。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牲畜一直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和牲畜同住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缺乏燃料。寒冷的天气是中世纪农民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尤其是漫长湿冷的冬季,牲畜无法在外面太长时间,没有火炉的室内也如同冰窖一样。更可怕的是,中世纪的农民没有太多燃料——森林往往都是属于领主的,不经过允许不能砍伐破坏。
领主一般会允许农民捡拾柴火,但他们显然没有时间储备太多,只能节省使用。所以,没有太多墙壁阻隔的长屋,可以同时保证人和牲畜都不被冻死。
中世纪早期长屋的灵*,其实就是位于房子中间的“火塘”。正常情况下,火塘是终日燃烧的,白天可以生火做饭,家里的女性就在旁边织布酿酒,晚上火塘则可以取暖。延续火塘作用的壁炉,同样是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配置——直到现在壁炉依然在欧洲很常见。
长屋并没有非常严格的区域划分,迫于生存压力,中世纪的农民只能生活在这样的房子中。
那么,这些长屋到底多大面积?又能使用多久呢?
中世纪长屋遗址图中世纪的相关史料记载并不丰富,我们只能从考古学家的挖掘,来推断当时长屋的情况了。在现英国东北部约克郡的一处考古遗址中,人们发掘一些深埋地下的中世纪的长屋废墟。这些长屋都是长方形的,长大概40~90英尺(约12~27米),宽15~20英尺(约4.5~6米)。这是相对较大的长屋,发掘发现隔出了独立的卧室,但房间肯定有壁炉。另外,这些长屋的屋顶框架是木制的,上面盖着厚厚的茅草。而墙壁是用石灰石砌成的,有些房子的石头地基上还有木柱子支撑。
在约克郡另一处考古遗址中,也发现了几间长屋,其长度为50英尺(约15米),宽度为15英尺(约4.5米)。而一些年代更老的长屋,仅有约35英尺长(约10米)。所以,我们推断出,长屋的大小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居住的人口和牲畜越多,人们就需要越大的空间。
但是,这些长屋的使用寿命并不长,至少从考古发掘来看,中世纪的农民会在原址上反复修房子,《私人生活史》的评价是:“在一处地方,三个世纪的时间里修建了不下九间房子……好像没有希望使用超过一代以上。”
影视剧里的长屋这很好理解,不仅是长屋本身的质量欠佳,中世纪农民也会随着家庭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增加,重新盖更大的房子。
对于农民来说,那些带可居住阁楼,以及单独牲畜空间的房子,直到中世纪晚期才出现。
长屋是普通农民最常见的住所,贵族和领主住在城堡或者是大庄园里。而中世纪的城市中,则有豪宅也有简陋的木屋,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最后要说明的是,中世纪的某些农村,也存在卧室、厨房、粮仓、畜栏等完全独立的木制房屋,它们通常占地更大,形成一个“凹”字形——其实就是小农场,属于大地主的住宅。所以,这样的房屋是无法代表绝大多数的农民的。
欧洲中世纪的农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当然也就直接体现在了他们的住房上。庄园制经济的自给自足,长时间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在缴纳地租税赋之后,已经无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较为简陋的长屋,才会长时间成为普通农民的栖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