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红军精神依然闪光新华社客户端
TUhjnbcbe - 2023/2/28 18:18:00

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的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新华社记者黄勇贤摄

新华社贵阳7月14日电(记者黄勇贤罗羽李想)“在我心中,父亲是一个勇敢、高尚的人,虽然今生从没见过他,但他和红军精神永远活在我心里。”虽然已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今年70岁的红军遗腹孤女谢兴荣,说起在贵州瓮安牺牲的父亲,仍语带伤痛。

谢兴荣的父亲谢斌,是一名骁勇善战的红军连长。年11月瓮安解放后,他在剿匪战斗中再次受伤。年4月,还在疗伤的他在瓮安被国民*残余武装杀害,年仅38岁。两个月后,他唯一的女儿谢兴荣出生。

谢兴荣所了解的父亲,都是从母亲那里听来的。虽然从来没有见过父亲,但她非常崇拜和热爱父亲。她说,父亲留给她的最大的财富,就是红军精神。

“红军精神非常重要。红军为了新中国,吃草根、树皮,还要行军打仗,不怕牺牲和艰难困苦,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今天的年轻人,要珍惜幸福的生活,更要能吃苦,牢记和传承红军精神,报效国家!”谢兴荣说。

在贵州遵义娄山关红军小学的操场上,身穿红军服的学生们进行红军文艺表演。新华社记者黄勇贤摄

从公安岗位上退休的谢兴荣说,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她都学习红军精神,以父亲为榜样,以身作则,还以此教育自己的孩子。

发生在85年前的中国红军长征,堪称人类历史上的理想信念的远征和军事奇迹。8万多平均年龄20岁左右的男女战士,从江西出发,付出重大牺牲,历经两万五千里,爬雪山,过草地,作战余次,最终突破了数十万国民*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著名国际战略学家、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称,长征是中国“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

意大利著名记者恩佐·比阿其曾拍摄大型电视片《长征》,展示震撼世界的中国红军长征。他称中国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为“第二次长征”。

“中国的两次长征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新的长征将给中国带来什么呢?”比阿其问。他找到的答案是,中国“经济更发达,人民生活更美好。”

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里面的红军烈士墓碑。新华社记者黄勇贤摄

今年86岁的黄大发,是中国西南贵州省遵义市的一名村支书。他从20多岁开始,带着村民,用简易的工具,历时30余年,在海拔米以上的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10公里的“天渠”,解决了当地多人的饮用饮用水和生产用水问题,使曾经闭塞的贫困村走上致富之路。

年,黄大发所在的村子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增加到元。

在水渠惊险处,黄大发低头侧身通过,身旁就是悬崖。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黄大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要学习红军不怕牺牲、不怕困难、意志坚定干革命的精神。他表示,将带领乡亲们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走好共同的长征路。

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在年出版的《一九三五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生存斗争的史诗》里说:“长征是中国人民重要的精神财富,人们对长征满怀民族自豪感,并用以提高千百万青年人的觉悟。”

28岁的杜富国是一名中国陆军士兵。年10月,他在一次排雷行动中为保护战友,英勇负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在陆军军医大学康复中心,杜富国进行肌电手抓握训练。新华社记者张永进摄

面对媒体的采访,他说,负伤以后,他开始了新的人生,要重新学会吃饭、穿衣和洗漱。“这是我新的开始,我要以长征精神走好我的新的长征。”

这名普通的中国士兵,希望挖掘更多感人的长征故事,激励更多的青年朋友,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在中国,传承红军精神的主题教育已走进很多校园。9岁的唐鑫是遵义娄山关红军小学的一名红军故事讲解员,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她说,红军精神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她和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刻苦学习。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军精神依然闪光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