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虽然如此,在*的带领下,中华民族依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涌现出许多的革命英雄,在无数的影视剧、书籍、电影中,他们经常被人们所赞颂、所铭记。
然而在这些英雄名字中,似乎很少出现女性的身影,她们总是位于战争的后方,即使牺牲,也不如战场上死于枪下来的壮烈。但在革命的战争中,从来没有一滴血是没有意义的。
在这些默默无闻的名字中,有一位尤其值得铭记:抗日女英雄刘耀梅
注定不凡的一生
如果提到年发生了什么,大多数人脑海中想到的是中国共产*的诞生。同样也是在这一年,在河北省阜平县平阳乡罗峪村,刘耀梅出生了。
似乎是命中注定,刘耀梅的一生与共产*联系在了一起。
刘耀梅的童年是清贫却快乐的,虽然那时也有打不完的军阀混战,但远在山村的刘耀梅还是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刘耀梅家中姐弟七个,刘耀梅排行老大。在家中,她也懂事得很早,开始帮着家里操持家务。幼时的刘耀梅,虽然年纪小,但是性格开朗,喜欢唱歌,身边总是各种小伙伴,村子里的人也很喜欢这个小女孩。
年,随着卢沟桥事变的发生,这座远在乡下的小山村也被卷入了战争。
生逢乱世,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更何况是向来积极的刘耀梅。
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短短时间内达成第二次合作,国共双方分别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为主,统一战线对外抗日。刘耀梅所在的阜平也成为了抗日根据地。
此时的刘耀梅只有十几岁,每天跟在家人后边帮着做些抗日工作。表现积极的她很快就被注意到。年,18岁的刘耀梅成功成为共产*中的一员。年底,刘耀梅成为罗峪村妇救会主任。
加入了共产*的刘耀梅更积极地履行着自己的责任。随着战争形势愈加严峻,刘耀梅身上的担子也愈发沉重。在战场后方,她带着村子中的妇女做后勤,为抗战杀敌的战士提供资源。
战场后方的女子
在刘耀梅尽职尽责的工作下,罗峪村的后方工作进行得轰轰烈烈。战争也从一开始进入到相持阶段,日军的兵力、物力都显示出不足,目光也从前方战场转向了共产*控制的华北地区。
年,华北地区侵华日军的人数达到47万。此时,共产*八路军的扩军工作也在艰难进行着,身为共产*员的刘耀梅开始号召村子里的年轻男女参军。
在她的号召下,7个男子应征入伍。一心想上阵杀敌的刘耀梅却被留了下来,被交代留在后方,带领妇女进行工作。再三劝服后,刘耀梅带领着姐妹们回到村中,继续开展后方的工作。为前线做军鞋、送军衣、救伤员。
年秋,越来越难以抵抗的日军开始绝地反击。集结重兵,对晋察冀边区北岳区进行扫荡,刘耀梅所在的阜平县也未能幸免。发了疯的日军多次进行围剿,并且实行“三光”*策:烧光、杀光、抢光。
在*的带领下,阜平县村民积极实行反围剿行动。白天时,有人放哨,及时通报敌人信息;夜晚时,抓紧时间趁着夜色运送粮食。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平阳惨案”。平阳地区是阜平的重要门户,不仅隐藏了很多粮食和军用物资,还有部分*员隐藏在这里。自然,这里也成为了日军扫荡的重点。
在日军扫荡的八十多天里,当地人民经受了难以忍受的暴虐。不论是男人、女人,还是孕妇、残疾人,日军不仅没有放过,反而用各种手段对他们进行屠杀。
这期间,刘耀梅更加积极的投入革命工作,每日辗转于组织转移、照顾伤员、运送粮食。然而,不幸还是降临到了她的头上,在往返途中,刘耀梅被日军抓获。
在被日军带到指挥部后,更是遭到汉奸的指认。日军得知她不仅是共产*员,还是当地的妇救会主任,认定她掌握着许多关于共产*的重要信息。
日军头目亲自审问,逼问她共产*物资的隐藏点以及其他共产*员的位置。但此时的刘耀梅只坚信着一句话:宁做刀下*,不当亡国奴!
即使是面对着日军的严刑拷打,刘耀梅也没有透漏一个字,还带领其他被捕乡亲唱起革命歌曲,一齐加油打气。
没有从刘耀梅嘴里获得任何信息的日军气急败坏,第二天一早便把刘耀梅绑在外面的一棵柿子树上,用一起被关押的百姓威胁刘耀梅。即便如此,依然没有人透漏任何信息。
兽性大发的日军先将关押在屋子里的百姓全部杀死,然后亲手割下刘耀梅腿上、胳膊上甚至身上的肉,烤熟吃。
刘耀梅的一生终止于此,永远定格在了22岁。
牺牲后的刘耀梅依然没有被放过,日军将她的头颅砍下,本就伤痕累累的身体投到井中。
荆子花盛开的地方
刘耀梅虽然早已牺牲,但她的事迹从未被忘记。
年,根据刘耀梅英勇事迹改编的电影《荆子花盛开的地方》开机。在刘耀梅的家乡,每到春天时候,漫山遍野的荆子花便竞相开放。
除了电影之外,矗立在平阳地区的刘耀梅烈士纪念碑也时刻诉说着她的英勇事迹。
而八路军晋察冀画报摄影记者叶曼之更是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下了刘耀梅的牺牲,命名为《刘耀梅之死》。
刘耀梅牺牲了,革命的胜利自然少不了流血牺牲,但是对于刘耀梅的家人来说,这却是难以提起的回忆。并非是因为刘耀梅的宁死不屈,更是日军在屠杀中的惨无人道。
在平阳惨案千人墓的墓碑上,除了刘耀梅的名字,还有刘耀梅的父亲刘荣榜、弟弟刘耀星。
还好,在战争的结尾,革命取得了胜利。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