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七一勋章”,说实话,让我知道了不少“默默无闻”的人。前面写了张桂梅、马毛姐两位“平凡的人”,她们的事迹,确实让我们感到震撼,不得不佩服她们。像她们那样的人,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脊梁”,是我们应该广为宣传的榜样。
今天,我就再写一位“七一勋章”获得者,那就是被称为“当代愚公”的黄大发。这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个子也不高,寡言少语的一个人。他曾是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村长、村支部书记,现在已经是86岁高龄了。
黄大发六十多年前,黄大发这个村支书就专注于做一件事,那就是修水渠。他带领着乡亲们,在高山绝壁上,用绳索,用锄头,用钢钎,用双手,一点一点地抠出了一条水渠。也正因为如此,黄大发便有了“当代愚公”这个称号。经过三十多年的坚持不懈,这条水渠终于是贯通了。
当源源不断的清水流进草王坝之后,这个一直缺水的地方,不再缺水了。有了水,草王坝不再仅仅只有草了,而是变成了层层梯田,稻穗金黄。千百年来,一直被缺水困扰着的草王坝,硬是被黄大发给掀掉了“缺水”这顶帽子。
黄大发黄大发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在跟大山对着干,他这是为什么?这样值得吗?草王坝缺水,又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一直缺水。况且,别人都能过,他为什么就要跟大山较劲呢?几千年来都一直缺水,黄大发为何就“看不惯”呢?
而他这一干,竟然就是几十年,从翩翩少年干到了满头白发,一双手全是老茧,脸上布满了皱纹。而且,他将自己的一切都搭了进去,从来没有犹豫退缩过。在我们一般人看来,黄大发这种行为确实是“愚”。我们就像“智叟”一样,双手掐腰站在旁边“看笑话”。
大发渠我们一开始就在等着看黄大发的笑话,“这么陡峭的山,怎么可能修水渠?”“几千年来都没有人想过修水渠,他这不是在开玩笑吗?”“等他把水渠修通,黄花菜都凉了哦!”“就草王坝那个地方,天生就是缺水的,不然为什么叫草王坝?不叫稻王坝、谷王坝?就认命吧!”
但是,黄大发却不在意这些,他什么也不说,带上简陋的工具就上山了。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将自己最好的岁月,留在了悬崖峭壁之上。再雄伟的大山也阻挡不了黄大发的脚步,再陡峭的悬崖也不得不给他让路,水渠就是修成了。
黄大发不仅如此,有了水,草王坝就有了新的生命力。黄大发带着乡亲们开垦梯田,真的让草王坝成了稻王坝,草王坝脱贫致富了。人们不再愁吃愁穿,人们不再靠天吃饭。在乡亲们的欢声笑语中,黄大发却老了。但人们没有忘记他,将水渠叫作“大发渠”,这是草王坝财富的源泉。
我们这些“智叟”们,在黄大发面前无地自容。我们总以为自己最聪明,总以为自己能够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多的回报。我们总想着耍些小聪明,然后沾沾自喜,甚至是得意忘形。而黄大发却给我们上了一课,世上最有力的工具,最切实的方法,就是踏踏实实地干。
黄大发一天不行两天,一月不行两月,一年不行两年,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梦想会成真。这个看似“简单”的办法,其实我们都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我们都懂。可为什么我们就做不到,而黄大发却做到了呢?因为他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别人。
他不忍心看到乡亲们忍饥挨饿,他不忍心看到乡亲们辛勤付出之后,却颗粒无收。当一个人心中不再是仅有自己,而是有了很多其他的人的时候,这个人就会变成“愚公”了,就会执着地往前走,任何困难都吓不到他。
草王坝所以,“大智若愚”,有大智慧的人好像都有些“愚”。而我们这些所谓“智叟”,只能有些小聪明。在各种算计,各种权衡中,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忘记了脚踏实地,更谈不上持之以恒。我们被自己的小聪明绕晕了,最后迷失了自我。
“当代愚公”黄大发再次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做事不要想那么多,干就完了。什么大山,什么峭壁,在坚持面前,那都不是个事。我们的血肉之躯,因为有了“坚持”二字,就像刀剑里加了玄铁一样,突然变得所向披靡,锋利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