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双龙镇水潮村风貌新华社记者陶亮摄
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为报告文学写作提供了大量生动丰富的题材资源。近年来涌现的一系列作品,全景记录了新时代脱贫攻坚行动的历史进程,大写了在攻坚克难中形成的中国力量、中国创造和中国精神,生动塑造了“中国脊梁”式的扶贫楷模、脱贫强者,也以全新的文学经验和有效的文学书写,丰富了报告文学的内存。
一项主题性创作工程
新时代报告文学对于扶贫脱贫现实生活的介入,首先得力于文学组织工作上的有力推动。近年来,中国作协及时启动“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在各类创作扶持项目上,中国作协和地方作协也向脱贫攻坚主题创作进行倾斜。这些举措有力促进了报告文学主题写作高潮的形成,其中的成果就包括一些知名报告文学作家的新作力作。
何建明的《山神》塑造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得主黄大发的本真形象。36年来,他带领村民修筑“天渠”引水,改变山村面貌,堪称“当代愚公”。《时代大决战——贵州毕节精准扶贫纪实》则是一部特写恒大集团毕节扶贫模式的深度报告。王宏甲既有中篇作品《塘约道路》,微观取景贵州山村塘约之变,又有长篇《庄严的承诺——甘肃脱贫攻坚纪实》(合作),全景呈现甘肃脱贫攻坚成就和感人故事。贵州作家欧阳黔森的作品《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报得三春晖》《看万山红遍》,为脱贫攻坚重点地区作家的主题创作作了示范。青年作家纪红建的儿童文学作品《家住武陵源》是以别样的儿童视角反映重大题材的成功尝试。他的短篇《曙光》,描画曾经贫困的乡村与山寨迎接脱贫“曙光”的欣喜图景。
老中青三代作家以不尽相同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为读者描写出移步换景的山乡巨变图,由此汇成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报告文学写作热潮。
一种全新的文学经验
脱贫攻坚的主阵地在乡村和山村。不少作家跋山涉水,来到脱贫攻坚的前沿,实实在在感受旧貌换新颜的震撼,寻觅其中富有意味的人物和事件,将一个个村庄告别贫困的故事娓娓道来。这其中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