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当代愚公黄大发千米悬崖上凿山引水,只
TUhjnbcbe - 2023/1/2 19:46:00

年,他出生在大山里,为了全村人能喝上水,他带领村民在多米的悬崖上建水渠。结果,13年后却以失败告终。村民埋怨,他却在54岁出山学习水利知识,3年后再次带领村民修“天渠”,他能成功吗?

黄大发出生在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乡王坝村,这里穷得连水都喝不上。黄大发一出生就没住的地方,跟着父母以地为席,走哪里睡哪里。

9岁那一年,母亲去世,4年后,父亲也离他而去,13岁的黄大发每天睡苞谷壳,吃百家饭长大。用黄大发自己的话说:“我的命是乡亲们给的,我一定不惜命地为大伙儿做事。”

年,23岁的黄大发被推荐为生产队大队长,那正是自然灾害的三年。

有一天黄大发从市里开会回村,在路上看到几位村民饿得奄奄一息,这件事对黄大发的触动很大。

他回村后,不仅宰杀生产队的耕牛,还拿大队的“谷物种子”给吃不上饭的乡亲。这在集体生产时期就是犯罪,但黄大发的这一举动,却让村民在饥荒下没有一个被饿死。

年,27岁的黄大发被任命为村支书。责任在身,他一心想让大伙吃上白米饭。可是,种稻要引水,这可是草王坝多少年的大难题。

让大伙想不到的是,黄大发提议“凿渠引水”,不仅要从距离村子20多里的螺丝河引水,还要翻越大土湾岩、擦耳岩、岩灰洞岩三大险山。这三座山不要说修水渠,徒手攀爬都困难。

老辈人都说黄大发“疯”了。可他却说:“草王坝祖祖辈辈没水喝,从来吃不上白米饭。修,苦我们这一辈;不修,世世代代继续过苦日子。”黄大发不顾老一辈人反对,先动员村里的热血青年。

从那以后,村里男女开始上山修水渠。他们徒手拿铁锤,一点点从大山身上抠石头,一口气铺了3公里的沟渠,正好到了这一年的冬季。

说来奇怪,这一年春节过后,多年不见的“冻雨”突然出现。在刚刚修好的水渠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一旦天气回暖,冰冻融化,沟渠可就白铺了。

情急之下,黄大发用石灰和泥巴加固石渠,从山下人工背石灰到千米的半山腰。就在他们刚看到希望时,紧接而来的一场雨把刚刚用石灰铺好的石渠浇成了豆腐渣,全白干了。

辛苦努力了几年,让很多村民不愿意出力修这条遥遥无期的水渠。可黄大发绝不放弃,他给大伙出主意。

为了让大伙有奔头,他要求每家劳动人数由稻田亩数决定,比如有3亩稻田就出3个人。本以为工程就这样向前推进,但致命一击让全体村民崩溃。

为缩短路程,黄大发和村干部决定在大山腹部挖通隧道,可是,如何从山的两端挖出一条水平线上的隧道?在没有技术的情况下,王坝村的人用了最原始的办法。

他们用竹竿丈量法一杆一杆地测量,为了白米饭,他们坚信自己是对的。

之后的半年黄大发一直睡在山洞里。在人体和大地之间只隔一层草席,冬季冷地让人无法入眠,加上没日没夜的劳作,黄大发病倒了。村民抬着黄大发下山,可他坚持留在山上,一直坚持到隧道打通的那一天。

就在全村一片欢呼时,却有人大喊:螺丝河的水过不来。那天,黄大发嗓子哑了,喉咙破了,砸在石头上的拳手在不停地流血,村民们开始怨声载道,13年来的努力到头来让全村人空欢喜一场。

可是黄大发不死心,有一天,他对妻子说:我要出山学艺去。

54岁黄大发背起行囊一个人去县城学水利知识,这一学就是三年。他走的那一天,全村上下都为这个五旬老人送行,所有的埋怨都化为对未来的强烈期望。

年,草王坝旱灾最严重的一年,全村赖以生存的苞谷居然颗粒无收,村民没有食物吃,个个面黄肌瘦。

就在大旱那年的冬天,黄大发学成归来。没多久,村里的老伙计们就找到黄大发重修水渠,这是他做梦都想做的事。

重修水渠,首先要向组织申报。黄大发带着煮好的苞谷,一个人用两天步行多里,先到乡里、再到区里、县里,最后走到省城作报告。当他来到水利局副局长黄著文的办公室时,脚趾头已经从解放鞋里钻了出来。

黄大发的执着感动了他遇到的每一位领导干部,尤其是黄著文,为了黄大发的事,他跑遍县里上下十多个部门,总共筹集资金24万人民币。但是项目基本预算必须达到25.3万才能启动。

为了全村能吃上白米饭,黄大发回到村子只能下死命令,1.3万元平摊到每户出元,这对于连饭都吃不上的村民来说难上加难。黄大发作为村支书,竟然把闺女的元嫁妆钱给捐了出去。

虽然有了这20多万,但要想在千米的悬崖上建“天渠”,还远远不够。草王坝的全体村民无偿劳动,除了老人和孩子留守村里,其它人全部上山,靠他们的双手和坚实的后背完成这项伟大工程。

直到年,这条嵌在悬崖上的“天渠”终于流通了。

之后20多年,黄大发仍坚持每天上山察看水渠,从不间断,似乎黄大发这一生都为它而活。

一条水渠倾尽黄大发老人30多年光阴,却造福一方百姓。他只是贵州大山里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干部,却为当年的一句承诺倾尽半生。他用钢铁般的意志,战胜大山,征服人心,让螺丝河的水流到草王坝的稻田里,流到老百姓的心坎间。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代愚公黄大发千米悬崖上凿山引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