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的编剧六六,近日在自媒体上写了个人日常小事的一则动态,没想到在网络上竟然引起轩然大波。
这则动态写的啥?
其实事情很简单,六六前几天在机场候车,她正准备在一个空位上坐下,不料一个人抢先占座,还用包占了另外一个空座,并操着一口方言对她说:“介疙瘩有淫了”。
这番遭遇让六六发了一通感慨:“无意引起地域争,医院出现某地碰瓷式就医后,对某三省不知为何如此捏鼻。”
这则动态引发了人们的争议,因为让她产生不快的是某个地方的人,就对某个地域比如“某三省”的人“捏鼻”,六六这样的观点是不是有点地域歧视?
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
有的人会对另一个地域的人持有一种偏见或不理性的看法。比如,上海人就一定精明小气,东北人就很粗鲁,河南人多小偷,甚至这种歧视可以进一步细化到一个县、一个乡镇。
地域歧视是啥玩意?
说起地域歧视,也可谓由来已久、源远流长。
据学者考证,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在先秦、诸子百家著作及寓言之中,很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些滑稽可笑的甚至愚蠢的人,比如“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的往往都是宋人。
这时的宋国人,大多是以前灭亡的殷商的后人,这些宋人往往还保存着以前的生活习俗,于是,在后来的朝代,人们对于宋国人就有一种先天的偏见。
这样的偏见,可以看作最早的地域歧视。
可是社会已经进化到了今天,可有一部分人,不知为什么,有一种对其他地域的人的无法消除的固有偏见。
就拿六六这篇很短的动态来说,她用同音字来标注方言,那些音或许没错,可那些字要么显得可笑,要么引人遐想,骨子里透出一种嘲讽与不屑。
而将这种情绪与印象扩大到对“某三省”捏鼻,则无论如何都给人一种不理性不客气的感受。
地域歧视为啥很流行?
诚然,人是生活在特定的地方,每个人都无法摆脱故乡的印迹。
故乡的印迹,包括生活习俗、语言特征等。
地域也有相对应的文化特征,也可能塑造人的气质与思想,但人同时也是能动的,未必都会一成不变地全盘吸收与接受地域文化。
因此,虽然一群人说着同一种方言,但这并不能表明这些人就是完全相同的一类人。
这样的道理,想必六六这样的作家是应该可以理解的。
但现实中,人们对于地域歧视往往有更大的包容,甚至一些人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地域歧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对自身地域文化的优越感。
身为安徽人的六六,对于自己的家乡方言,很可能只会感受到悦耳与动听,或许不会想到这样的语言在他人听来也是一样晦涩与难懂。
而有的地域歧视还来源于经济收入上的优越感,城里人口中常说的“乡里人”,不也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一种称谓吗?
人们对于六六动态中所显示的地域歧视反应强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六六拥有众多的读者与粉丝,她的观点、态度是会影响到许多人的。
如果,一个本来从理性角度很难站住脚的地域歧视,经由她绘声绘色的描述与评点,甚至可能让许多人认同这样的看法,那岂不是让更多的人成为了地域歧视的支持者吗?
在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愤怒、草率的结论,往往是良知的障碍,而真正走向一个文明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宽容和理性,尤其是那些掌握话语权与拥有影响力的人。
你觉得六六因为一两件事,就对“某三省”的人持有不良的印象与观感,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