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由于皇帝缺乏高瞻远瞩的思想,一味地想要加强中央集权,导致我国实施了长久的闭关锁国*策。西方世界快速发展,最后为扩张领土与势力,用枪炮打开了清*府的国门。
国家实力的衰退,导致近代史十分的屈辱,清*府不仅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甚至将许多的国家领土都划分了出去,成为了西方国家的租界地。
各地掀起了许多救国救民的浪潮,其中有许多人为了保家卫国选择放弃了自己原本从事的行业转投入军队中。就连鲁迅先生也弃医从文,拿起了手中的笔进行革命战斗。
同一时期,与鲁迅先生一样选择弃医从文的人还有一位叫做陆士谔的先生。他还曾经写下了一本书《新中国》,预言一百年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的。此书出版以后却遭到了鲁迅先生的强烈谴责,令人没想到的是,一百年后,《新中国》中描写的事情却一一应验了。
陆士谔,出生于江苏青浦,从小便在父母的安排下学习医术,后来他拜在名医唐纯斋的名下,跟随他进行学习。陆士谔聪明机敏,学习得很快,后来便开始独立行医。
陆士谔谨遵师父的教诲,认真看病,老实救人,由于他医术精湛,很快便名声大噪,在上海医术界拥有了一席之地。陆士谔不仅钻研医术,闲暇时间他还喜欢写写小说打发时间。
陆士谔作为医生期间,整理了许多医学方面的论述,编成了许多本医书进行发表,不得不说,陆士谔先生是一名合格的医生。除了医书,陆士谔还写了许多关于当今时事的文章进行发表,可惜收效见微。
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侵入,国家已经变得千疮百孔,中国百姓在自己的家中都得不到安定的生活,这样的情形令陆士谔的心中很是愤慨。他学习鲁迅先生,打算弃医从文,用手中的笔来进行战斗。
由于鲁迅先生冲锋在前,他见识了民间许多悲惨的事情,比如蘸人血馒头,令他所写的文章都充满了悲愤和激进。著名的《狂人日记》一文历经发表,更是激起了文学界的反抗潮流。字字泣血,读完令人慷慨激昂,恨不得立刻扛枪去战场多杀几个侵略者。
反观陆士谔,他的文章并不以纪实为主,反而更多的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他的代表作《新中国》,更是以书中主人公陆云翔的视角描述了一百年后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在《新中国》中,陆士谔大胆推测未来上海的面貌。他在书中写道,未来的上海,高楼林立,十分的繁华。街上全是中国人,偶尔出现几个外国人也都十分的有礼貌。
上海还举办了万国博览会,来了许许多多的外国人,为了万国博览会的举行,上海还在黄浦江上建了一座跨江大桥和一座浦东大桥。更令人称奇的是,他在书中竟然提到了在地下建立电车的行为。
他在书中描写到,为了上海的交通方便,便打算在上海修行交通工具,只是有人支持建在地上,方便出入,有人提议建在地下,可以节省地上的空间。最后拍板将交通工具建在了地下。
这本书横空出世后,令许多人大为震撼。当时上海正处在战乱之中,百姓生存都是十分的艰难,整个中国都笼罩在西方列强的阴影下,根本就没有心思去想象未来的生活。
鲁迅先生看过这本书之后更是大发雷霆,他认为陆士谔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在国家的紧要关头,他不仅不引导人们进行反抗斗争,反而做这种不切实际的美梦来使人们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中,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事实真的就是如鲁迅先生所说这样吗?其实陆士谔先生作为医生时曾接触过许多形形色色的西方人,也听到了许多西方人关于他们生活地方的描述,在陆士谔心中,这些东西在未来的中国也必定会实现。
如《新中国》描述的那样,上海在经历过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快速地发展起来,《新中国》中描述的那些画面也真的一步步进行了实现,年,上海浦东也成功举办了世博展览会。浦东大桥和跨江大桥也确实建立了起来,就连地铁也布满了上海的各处地方。
结语:陆士谔的憧憬在现在已经完全实现,并且比他在书中描绘的还要先进许多。陆士谔憧憬的实现也侧面证实了中国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只有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才会更加努力地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