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德系Vs日系地缘政治影响车企软实力
TUhjnbcbe - 2022/11/3 12:40:00

备注:本文为新能源情报分析网宋楠于年9月撰写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格局突然巨变,国与国的交往从传统的以意识形态化划分,转换为利益的互惠为主。而衡量一个国家的标准也从以往单纯注重硬实力(经济、国防与人口),转向国家的软实力。在此后相当时期,软实力这个概念也被企业所接受,并愿意为这种口碑式的衡量标准付出更多的精力。

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以及德国的关系因为不同的意识形态以及历史因素,形成了现在的客观事实。在最需要资金以及更多盟友的改革开放之初,完全抛弃了“姓资姓社”的意识形态问题。最早进入中国外资车企经过20年的整合,逐步发展成以国产化为主,合资技术为辅的格局。但是,国企、合资、自主车企领导层的意识形态以及车厂自身的软实力,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方向。其中企业的软实力更是代表了这个品牌的含金量与社会责任。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使用德式钢盔、毛瑟步枪、Pak反坦克炮抵抗日军。

日军使用陆王摩托、丰田卡车、三菱卡车、日产达特桑指挥车、三菱坦克、富士攻击机全面入侵中国。

就在中国庆祝对日作战胜利70周年时,事实上正是德国在二战初期援助了中国大量的军火弹药,C96战斗手枪、毛瑟步枪的生产线以及不同口径的弹药。甚至为中国军队提供了Sdkzf系列轮式装甲车和PAK37毫米口径反坦克炮。日军携带着丰田卡车、三菱97式坦克、日产达特桑轮式侦察车以及富士重工的战斗机,对中国展开全面侵略战争。

西德总理这一跪,不仅让德国人重新获得*治上的自信,更让德国汽车、德国技术以及带有德国标签的产品获得更多市场的认可。

从日军向中国军队投降至年代的日本*府的领导者,绝大多数都有过服役或从*的经历,这使得此后绝大多数日本*府都不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但是日本的汽车、精密技术的实力世界前茅。在中国,日系产品仍然十分畅销。存在太不不确定性的中日关系,注定会影响日系车在中国存在的状态。

战后,因地缘*治与意识形态,德国彻底且毫无保留的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而日本从所谓的天皇、军*官员以及基层民众都在百般抵赖,甚至认为自己才是战争的受害者。在战后重建期间,德国用宪法确认二战的错误,日本用宪法美化自己。因为德国的*治态度,虽然分属西方阵营,但是与中国的关系始终在持续接触。因为客观环境,中国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具有赔偿性质的援助,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年代:中国几乎与所有西方国家(除法国和英国)处于敌对状态。为了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释放日本战犯归国。通过感情牌,让这些战犯回国宣传新中国的*治态度。在赢得年爆发的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后,中国开始下力气发展经济,日本因为美军提供后勤保障而开始恢复经济。西德组建国防军成为防御苏军钢铁洪流的桥头堡。

西德国家足球队在多项赛事中均有不错建树,汽车、足球和啤酒再次让日耳曼民族找回自信。

年代:因*治运动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是与德国的关系开始缓和。仍然是处于打破美英孤立中国的外交态势,中日开始通过经济互动,有意恢复外交关系。日本左翼**率先与中国*府接触,但是以在国内中被刺杀收尾。这样的结果其实就意味着中日关系几乎不可能,彻底的抛弃仇恨而恢复正常关系。

俄罗斯坦克世界锦标赛中,源于奔驰技术的北奔26系列重卡表现出众。

年代:德国的奔驰卡车生产线被引入到中国包头,豹式坦克的领先优势让解放军眼红。日本的丰田皇冠轿车、日野卡车飞驰在中国各个城市与乡村中。在这一时期,中国与德国关系的升温源于联合美国(北约、欧盟)对抗苏联;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更多的是中国需要资金投入,日本需要占领中国市场获得跟多利润,甚至是存续伪满时期对国人在文化上层面上的入侵。

此时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严重落后西方世界。

年代: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尝试与外国车企合作造车。更多的丰田皇冠、日产公爵等高级轿车进入中国市场(甚至是右舵车型直接输入中国市场)。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无论黑猫白猫,只要能抓耗子就是好猫”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国人对汽车的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大红旗、大解放、满街跑”。

年一汽大众成立,第一代捷达(第二代高尔夫)开始量产。

日系车进入中国后,遇到的最大对手恐怕就是一汽大众了。从更多角度看,丰田VS大众,已经不再是车型技术与制造品质的对决。

年代:中国汽车第一次井喷式发展,一汽大众的成立,国人购买私家车成为现实。源于日本丰田技术的多款“面包车”,通过天津大发、昌河铃木等车厂扩散到全中国。一汽奥迪成为标准的*府用车、丰田皇冠逐步退出“官车”市场。天津夏利被第一批富起来的人所追捧。

年代:一汽大众捷达的皮实耐用被演绎成“神车”、国产化的桑纳塔是村支书们的最爱!天津夏利开始改款,丰田加紧通过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本田、日产等日系品牌都在图谋占领中国车市,拥有更多份额获取更多利润。当然,美系、法系车厂已经开始在中国合资造车。

年代:大众在中国销售的车型已经完整覆盖了10万-万的市场。途观加价热销、速腾和高尔夫的同步引入,尤其是“打死奥拓”的音译完整的影响了一代人买车的理念。“结实、安全”是国人选购大众、奔驰和宝马德系车的最直接理由。而对丰田、日产和三菱等日系车的看法就是“省油、皮薄”

直到现在,大多数国人仍然坚持“德系皮实、日系皮薄”的看法。而这种理念的形成,或多或少都有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细菌部队、否认慰安妇、否认对发动侵华战争的犯下错误的因素!反观国人对同为二战轴心国的德国态度,确实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武器抵抗日军。德国各个时期的领导人,乃至整个民族与社会都明确的承认自己错误、德国精湛的工业技术的引入间接的提升了解放军装备水平。

今天,多元化的中国社会已经高度开放,中国车市被全球各大车厂所重视。大众、奔驰、宝马、丰田、日产、马自达、本田、克莱斯勒、雪铁龙等车厂都成立了不止一家的合资公司。在本土自主品牌的发力同时,合资车厂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与售价等硬实力。虽然自主品牌以售价优势占领了更多市场份额,但是品牌的软实力还是难与合资品牌相抗衡。越来越多的合资车厂开始利用品牌号召力,为中国车主传递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出行模式,健康的用车理念。在自主品牌降价增配的时候,与合资车企的文化植入式营销方法对比强烈。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合资车企所属国的*治态度,已经影响到这些企业在中国的形象与销量。国与国交往在直接的利益关系背后,还是会被意识形态的差异所左右。从之前笔者回顾的中国与德国与日本从年代至年代的关系变化不难看出。距离中国更远的德国虽然有着意识形态的不同,可是因为对二战的态度被国人接受。与所谓的一衣带水日本关系如下:倭国到日本(武则天将倭国改名为日本)在大唐时期派遣唐使学习、大明帝国日本浪人袭扰沿海多个省份、满清时期日本吞并朝鲜、鸦片战争中日本对中国开始入侵、扶植满清废帝溥仪割据伪满、吞并东三省、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直到中日围绕钓鱼岛的边境纠纷。

好吧,中国与德国的关系偶有波折(东德共产*出身的默克尔大妈更喜欢与达赖喇嘛眉来眼去),但是在经济上中德两国将会越发紧密(中德统一电动车充电标准)。中日关系从开始就没有正常,而未来的走向恐怕将用一场全面复仇的战争来了结。

尽管*治的事儿并不会对企业有太多影响,可是国人选购车系的态度,很容易上升到民族情感。日系车厂拼命的希望国人知道他们的*治态度,可惜网络化的今天,丰田为日本海军藏龙潜艇提供动力电池、三菱为日陆军提供90式坦克和73式轻卡车、富士为日本空军提供技术支援的信息很容易被国人获悉。德系车厂的大众生产的82桶车征战北非横扫欧洲的题材,似乎仅仅局限于军事爱好者的圈子内。保时捷为德军生产油电混动突击炮的事儿,被看做德国发展新能源技术的首次尝试。

笔者有话说:

就在9月18日,日本通过新的安保法案。可以肯定的是,这部安培强行通过的法案将会极大地增加中日决战的几率。国家的*治态度决定了国与国的关系,而车厂所属国的态度将会更多的影响到在华销量与品牌形象。为了提升自己的品牌含金量,通过广告宣传、公益行动、社会贡献等方式会有一定效果,但这种形象的提升对于美系、德系、法系车厂的效果显著。对于日系车厂在华开展的一系列公益活动、社会责任方面的宣传,恐怕还是敦促本国*府承认南京大屠杀更能获得国人的认可。

军事就是*治的延伸、经济是*治稳定的保障,而经济又会对军事起到决定作用。在更多国家*治、军事、经济看似独立,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笔者看不到中德关系会有质的变化,反观中日关系远不如70年代相对稳定。*治态度、军事实力的提升,加上对待中日战争的态度,或许日系车厂在华的发展将会受到来自*治因素的限制。事实上,车企为了提升自己的销量,尤其是合资车企都在利用自己品牌的优势与长处,建立自己的营销模式与持续性的举措。就是利用品牌的软实力增进与车辆购买潜在消费者的距离(意识形态),公益与销量在此时可以共存的同时,巩固了自己原有的品牌形象。

文/新能源情报分析网宋楠

1
查看完整版本: 德系Vs日系地缘政治影响车企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