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内卷”的背景下,孩子如何教育?
前一段时间,清华大学*治学系副教授刘瑜进行了一场名为《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的演讲。值得一提的是她也是一名家长,在她的演讲中提到了当下孩子普遍存在的焦虑、抑郁症等问题。
不得不说,刘瑜谈到的问题,很接地气。当代孩子的教育确实有极大的挑战。她将如今孩子的教育,知识储备的过程视为了一种恶性竞争,甚至称为“军备竞赛”。
可能有人觉得刘瑜副教的话有些夸大其词。
可是,家长却也感受到教育“内卷”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孩子就业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孩子的学历也越来越高,读完本科读研,读完研究生还可能读博士,在国内学完又去国外,而且孩子从小学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
笔者十分赞同刘瑜副教授的一句话:用应试教育的方式搞素质教育,让家长听到“素质教育”闻风丧胆。
笔者从刘瑜副教授的演讲中,总结了这么几点。
一是要让孩子认识自我。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现在孩子的学习,其实多数是被动的,是家长要求的,而他们自己明显缺乏对于自我的认知,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甚至有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而是意味着在家长的要求下,努力地储备技能,以应对未来的竞争。
可能有些家长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别无选择,只能加入到这场无法停下来的“竞争”之中。然而,刘瑜副教授在演讲中,也提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美教育存在一个悖论——中国的基础教育很好,而美国中小学生连乘除都搞不好,确实如此。可是到了大学,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美国孩子的优势就开始显现。他们在科研方面拿出了不少原创性,甚至首创性的东西。
二是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犯了错误,就大发雷霆。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更像是一种试错,他们就如同一个探索者,而相比那些记住老师讲授知识的孩子,这些孩子其实也应该得到鼓励,因为他们也在思考,而不是单纯地死板记忆。
三是孩子应该有失败的勇气。
很多家长总是认为孩子应该成功,应该优秀。他们甚至总是以“有志者事竟成”来鼓励孩子,却忽视了失败的价值。实际上,影响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也不是仅凭努力或者热情就能够成功。
用刘瑜副教授的话来说:很多时候,放弃是一种止损机制。
四是要正确地理解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将成功标准给“单一化”,甚至是“标准化”了。在当今的社会,很多人将成功等价于“有钱”。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本身就存在巨大的问题。谁都清楚,社会有很多角色,有些角色未必能够在当代产生多大的价值,可是却有可能影响到下一个世纪。而因为“金钱”与成功挂钩,导致了许多人向往成为“网红”,甚至渴望成为明星。
这些现象,实际上对一个社会而言,并非是一件好事。
其实,在很多时候,当孩子长大,找到了他喜欢干的事情,而且干得不错,其实就是一种成功。并非每一个人的成功都要“轰轰烈烈”,像马云,亦或是任正非一样。
因此,当教育“内卷化”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应该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到底是自己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重要,还是孩子自己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