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胆囊里有个息肉……”小王在单位体检时,发现胆囊长了息肉,当场就吓坏了,一直追问医生,良性还是恶性的,会癌变吗,需要治疗吗,要开刀吗……其实,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会不会导致癌变所谓“胆囊息肉”,又称胆息肉,是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统称,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类疾病。发现胆囊壁向内突出或隆起样生长,都称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息肉分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真性息肉,指的是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和息肉型胆囊腺癌,其他少见的有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假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病、腺肌增生等。
图
来自网络
假性息肉最常见的是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息肉占所有胆囊息肉的65%以上。胆固醇息肉和结石一样,是长期胡吃海喝导致胆汁里胆固醇增多,最后多到无法溶解而形成的结晶。只不过结石是“自由”的结晶,而胆固醇性息肉是被禁锢在胆囊壁上的结晶。其次,炎性息肉是由于胆囊粘膜受到炎症的刺激成的息肉。这两类息肉都是良性的,一般不会恶变。
图
来自网络
胆囊真性息肉则往往是因为胆囊粘膜上形成的腺瘤引起的,有一定演变率形成胆囊腺癌。其中腺肌增生症、腺瘤样增生有3%~6%的几率癌变,而胆囊腺瘤虽然它是一种良性肿瘤,但癌变率在30%左右。单发息肉恶变几率高于多发息肉,小而多的息肉反而不用担心。
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cm,应警惕可能会发生癌变得了胆囊息肉,最担心的是会癌变。胆囊癌的恶性程度高,治疗手段有限,预后不理想,五年生存率非常低。有些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的,从发病到死亡,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
我院院长、肝胆外科主任沈章义介绍,直径超过1cm的单发性胆囊息肉有5%-10%的概率会发生癌变,但也不必过度恐慌,胆固醇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胆囊息肉是真性还是假性,一旦确诊之后还是医院接受治疗。
爱吃肉,三餐不定,炒菜猛放油
新洲两口子的胆囊同时“遭殃”
视频
央视CCTV-1《生活圈》栏目深度报道
林女士和陈先生来自新洲,夫妻俩生活殷实,餐餐都有肉吃。炒菜放油也很多,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离不开肉和大油的习惯,除了比较爱吃肉以外,妻子林女士还有个不好的生活习惯,那就是三餐不定,爱吃零食,还喜欢吃油炸的食物。而这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为他们健康埋下了“隐患”,两口子的胆囊都“遭了殃”。
图
来自网络
早在五年前,丈夫陈先生在单位体检时查出胆囊息肉,因为息肉比较小,又不疼不痒的,他就没管。近期再复查,被医生告知息肉有所增大,怕影响日后生活质量,他决定尽早解决掉这个“定时炸弹”。
而他的妻子林女士,在今年七月底检查皮肤病的时候,被意外查出胆囊多发结石,医生建议切胆,但是怕出现身边朋友那样拉肚子腹泻的后遗症问题,她果断拒绝了。
图
沈章义为两口子讲解病情
在朋友的推荐下,他们夫妻俩赶到我院接受保胆取石(息肉)治疗。幸运的是,二人因为治疗及时,胆囊功能良好,均幸运地保住胆囊。又因为二人均选择的是经肚脐取石的手术方式,所以恢复得很快。
图
患者“经脐无痕取石”术后恢复情况
丈夫先做的手术,第二天就能自己照顾自己。两天后妻子也顺利完成经脐保胆取石手术,恢复理想的丈夫又反过来成了妻子的“保姆”。目前二人均已康复,今天就可一同出院回家。住院期间,同住一个病房的夫妻二人一直是相互照顾彼此,很是温馨,成了众病友眼中的模范夫妻。
我院院长、肝胆外科主任沈章义提醒,平时比较偏爱大鱼大肉的家庭,家庭各成员同患上肝胆系统疾病的概率较高。进食油腻、三餐不规律、再加上吃零食的习惯,都会加大患胆结石(息肉)的风险。建议有以上生活医院做个结石(息肉)彩超筛查,发现问题,尽快处理,才能用最轻松的方式解决问题,也能增加保胆取石的成功几率。
怎么知道自己得了胆囊息肉图
来自网络
胆囊息肉早期几乎都没有症状,或着仅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右上腹不适、隐痛、腹胀、纳差、嗳气等。若出现胆绞痛、发热、寒战、黄疸等明显症状,则可能是病变进展或合并结石、炎症等。
因此,单靠症状进行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临床容易漏诊或误诊。不过好在现在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通过体检发现的胆囊息肉越来越多,极大降低了延误诊治的风险。胆囊息肉首选B超检查,但B超判断息肉性质有时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可以行增强CT、胆囊造影等作为补充检查。
胆囊息肉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首先,要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避免经常熬夜,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经常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其次,饮食要有规律,早餐要吃好。如果饮食没有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胆囊分泌的胆汁得不到利用,导致胆汁在胆囊中滞留时间过长,会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或增多。
图
来自网络
三是,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或不吃油煎、炸、烤、熏的食物,少吃辛辣食品,坚持低胆固醇、低脂饮食,如香菇、木耳、豆芽、海带、鱼肉、鸡肉、豆制品等,少吃鸡蛋、动物内脏、海鲜及肥肉等,特别是晚餐尽量不要吃高胆固醇食物,平日要多喝水。同时,可适当增加进餐次数,以刺激胆汁分泌,减少胆囊中胆汁淤滞浓缩。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如果身体出现不舒适,医院诊治。
▼往期精彩回顾▼3岁宝宝患上胆结石,只因他有这些“坏”习惯夏季泌尿系结石高发,为何这些人容易“中招”男子经常尿不出,还差点被尿憋死!竟是因为膀胱内有一枚“鸭蛋”…夏季预防肾结石要多喝水!但为何说常喝矿泉水,容易得肾结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