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黔东南州黔东片区一体化规划(-)》经黔东南州人民*府批准实施,并予公布。规划明确,将加快镇远、岑巩、三穗、施秉、天柱等五县城镇集群协调推进和抱团发展。
一、规划期限
近期:-年;
远期:-年。
二、规划范围
本规划所称黔东片区,是指黔东南州现镇远、岑巩、三穗、施秉、天柱五县行*管辖范围,总面积.8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指现镇远、岑巩、三穗三县行*管辖范围,总面积.9平方千米。
三、规划原则
注重长远,体现城乡规划科学性;有利发展,引领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尊重主体,兼顾效率和公平;分步推进,明确时空层次和阶段重点;确保底线确保底线,转变城乡建设方式。
四、发展目标
自觉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坚定不移地实施主基调主战略,努力打造贵州东部集群发展创新区。通过实施“区域一体、跨越转型、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低碳生态、片区协同”六大战略,实现贵州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的“一城三区”目标。其中近期至年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经济实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旅游综合效益、新型工业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实现新跨越,经济年均增速高于全州平均水平,五县国内生产总值比年翻一番,占全州比重达到35%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初步实现一体化发展;远期至年实现初步现代化,城乡产业发达、社会和谐,城镇集群发展、功能完善、宜业宜居、安全生态、特色显著,全面实现一体化发展。至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五、空间发展策略
从跨区域上,南北融合、东西联动、一核心三辐射带,其中南北融合、东西联动包括省、州际和周边县,一核心三辐射带指州域内东部区域发展格局,三辐射带为舞阳河、沪昆高铁和高速、三黎高速等,剑河(属凯麻同城化板块)为辐射区;从全域上,极核集聚、集群发展、均等服务;从中心城市上,交通先导、适度分工、协同发展;从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上,立足三城、相向引导、品质特色。
六、功能定位
以民族文化和原真山水为特色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集群发展为特色的山地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地,以产景城有机组团为特色的省域东部中心城市,宜居宜游的山水森林城市。
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省域东部和片区中心城市,宜居宜游的山水森林城市。其中:
西城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发展文化和生态休闲旅游为主,并服务县域和邻近乡镇的综合性功能城区。
东城区:黔东门户,黔东循环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发展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具有古思州文化特色并服务县域和邻近乡镇的综合性功能城区。
南城区:黔东循环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性交通和商贸、物流、旅游服务中心,以发展先进制造和商贸物流为主,并服务县域和邻近乡镇的综合性功能城区。
次中心城市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旅游服务中心,以禅意休闲旅游为特色的片区次中心城市。
次中心城市天柱:中国重要的钡化工产业基地,黔东循环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性旅游服务中心,以家祠文化和山水田园为特色的片区次中心城市。
七、发展规模
近、远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分别为30、60万,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公顷,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分别为、平方米。
八、全域空间布局结构
一主二次四轴、一心三区三片:其中一主指以山水组合型为特色的省域东部和片区中心城市,包括西城区、东城区、南城区三个中心城区,二次指施秉、天柱二个片区次中心城市,四轴指沪昆、天施(分别依托沪昆及三施、三黎、天会高速公路)二条城镇发展主轴及沿榕、松从(分别依托沿榕及松桃-从江高速公路)二条城镇发展次轴;一心指中部城市生态休游绿心,三区指全域划分为一个城镇集群发展核心区(镇远县、岑巩县、三穗县)、二个城镇集群发展联动区(施秉县和天柱县),三片指全域适度打破行*区划划分为北部、南部和东部三个生态和旅游特色发展片。
九、全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中心极核、两翼集聚、12个特色组群、山水组合型中心城市,其中中心极核指中部以三中心城区组合形成中心城市;两翼集聚指东西两翼分别形成二个次中心城市;12个特色组群分别指西城区城镇组群(镇远县城、焦溪镇、涌溪乡)、镇远高过河城镇组群(羊场镇、尚寨乡、都坪镇)、镇远金堡城镇群(金堡镇、报京乡)、东城区城镇组群(岑巩县城、大有镇、羊坪镇、青溪镇)、岑巩龙江河源城镇组群(龙田镇、客楼乡、平庄乡、凯本镇)、岑巩龙鳌河城镇组群(天马镇、羊桥乡、天星乡、水尾镇)、南城区城镇组群(三穗县城、滚马乡、长吉乡、瓦寨镇、桐林镇、雪洞镇、台烈镇)、施秉城区城镇组群(施秉县城、白垛乡、甘溪乡、杨柳塘镇)、施秉清水江西城镇组群(双井镇、马号镇),天柱城区城镇组群(天柱县城、渡马镇、兰田镇、注溪乡、坪地镇)、天柱清水江东城镇组群(地湖乡、竹林镇、坌处镇、远口镇、白市镇、江东镇、瓮洞镇)、天柱环九龙山城镇组群(高酿镇、石洞镇);山水组合型中心城市指由三个中心城区和绿心构成,以山水组合型特色区别于其它城市空间形态。
十、全域产业布局
(一)产业发展思路
按照以创新为着力点、以城镇集群发展为引领、以“旅游+”为特色、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突出三产联动融合,做强第三产业,做特第一产业,做优第二产业,形成集约、高效、安全和绿色并具有黔东特色的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创新绿色发展,创新全域旅游,创新城乡统筹,形成产业结构上适度重化,突出全域旅游,培育新兴优势产业,产业组织上强化多元主导,产业空间上集聚型、园区化、高集约,提高准入门槛,强化空间先导的总体发展思路。
(二)产业布局结构
第一产业按照构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的思路,形成“四带八区”的布局结构;第二产业按照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整合五大平台、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提升冶金、电力、采矿、建材、白酒、轻工等传统行业,严控高载能产业,推进二产园区化和集约布局,重点培育新能源(包括页岩气)、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行业,同时形成“二带五区”的布局结构;第三产业按照重点壮大和提升旅游业、大健康产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完善传统商贸业和发展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业的思路,形成“5+12”二级综合服务中心、七物流园、多文创园、全域旅游“5+12”二级综合服务中心、七物流园、多文创园、全域旅游的布局结构。
(三)全域旅游布局
按照创新全域旅游、建设国际品牌、实施“旅游+”行动计划、对接区域旅游线的发展思路,形成以云台山、舞阳河、清水江为三大主体旅游功能区、“一城一山两江”为主体品牌产品,“十二板块”为主要旅游景区,“四主十次观光廊道”为旅游网络,五个(中心)城区为旅游服务中心的现代旅游空间体系。
十一、全域综合交通
支线机场1处,通用机场5处,高速铁路1条,普通铁路5条,城际铁路6条,水运航道2条;高速公路12条,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19条,二级公路18条;主要综合交通枢纽3处,次要综合交通枢纽2处,客运站中心城区9处,货运站主要3处;一级绿道3条,二级绿道7条,三级绿道多条。
十二、核心区空间布局结构
三核二带二轴三区,其中三核指西城区、东城区、南城区构成的三个城市功能核,突出组合城市特点,强化优势互补、功能错位、集约集聚开发,推动黔东片区和核心区一体化发展;二带指舞阳河风光带和龙江河-六洞河风情带;二轴指沪昆高速公路、沿榕—三黎高速公路区域对接和城镇发展轴;三片指北部生态旅游保育区、中部山水组合型城市功能区、南部生态农游区。
十三、中心城市布局结构
一心三区、三轴三带,一心即生态绿心,以森林公园、山水观光、运动休闲、旅游度假、生态保育等为主要功能,同时延伸和补充镇远古城旅游功能;三区即三个中心城区,分别为西城区、东城区、南城区,其中西城区以古城保护和旅游、特色服务中心为主,东城区、南城区以各有分工的特色综合服务中心、人居和先进制造业等功能为主;三轴即三条一体化融合轴,主要依托现有公路改造提升或新建形成;三带即三条生态景观带,分别为西城区、东城区间的舞阳河旅游休闲带,西城区、南城区间的X山地风光带,东城区、南城区间的G郊野风情带。
十四、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
(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目标
按照原真性、整体性、永续利用、可操作性原则建立以世界原生态民族文化为品牌,历史文化名城为龙头,中国传统村落、重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为补充,历史性景点和文物古迹为节点,美丽乡村为背景的泛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二)旅游发展目标
按照从局部旅游到全域旅游、从观光旅游到泛旅游、转变旅游发展模式、坚持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确定总目标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自然、天然、悠然,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自然、天然、悠然,力求在产品、服务、环境、效益、保护方面达到五个一流,四大分目标为:遗产型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贵州东线旅游核心城市,原生态、多民族文化、全域旅游创新地,旅游经济强市和富市。
(三)旅游空间布局
一带一城,一环七板块,其中一带即舞阳河山水旅游度假带,以山水休闲、旅游度假、城市游憩、水上民族运动(龙舟、独竹漂等)为主;一城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远,以历史文化观光、游憩及综合旅游服务为主;一环即以龙江河、六洞河、龙鳌河构成的水脉乡土旅游环,以串接思州古城、民族村寨、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特色功能节点为主;七板块即镇远古城、绿心旅游、南部田园民族观光体验、东北生态田园观光体验、龙江河滨水休闲养生、东南红色旅游、北部文化探秘寻幽等七大旅游板块。
十五、生态环境保护
(一)总体目标
到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污染防治能力、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得到大力推行;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不断美化优化,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的格局加快形成,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使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分享“绿色福利”,基本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初步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到年,在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污染防治能力、生态环境质量,达到省内、国内领先水平,建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得到普及;城乡人居环境优良,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的格局全面形成;完全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全面建成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生态文明,保持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二)生态空间格局
一条流域生态带,两条水系生态廊道,四个山体生态核,一主二次开发区域。一条流域生态带即舞阳河流域,为全域和核心区的生态骨架,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土保持为主;两条水系生态廊道即六洞河和龙江河水系生态廊道,以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土保持为主;四个山体生态核即北部、中西部、中南部和东南部山体生态核,以基本农田、林地、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其中包含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板块按法定要求实施保护;一主二次开发区域即东城区和西城区、南城区,按照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均属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以中心城市为重点推进城镇建设和非农化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策略
绿色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加快生态屏障保护建设。
十六、空间管制规划
(一)分区空间管制
按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实施分区空间管制,其中禁建区面积约平方公里,占25%,限建区面积约平方公里,占65%,适建区面积约平方公里,占10%。
(二)生态保护红线
包括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全部和大部分、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等,规划形成四条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在东北部、中部、报京乡西部及东城区南部、西北部、北部,总面积平方公里,占核心区面积的68.8%。
(三)城市开发边界
西城区由舞阳河-两路口-小田溪、芽溪、白杨坪三条围合线构成,面积公顷;东城区由东至行*边界,南至沪昆高铁,西至鸡鸣关、思旸,北至大有、异溪、巴茅冲一条围合线构成,面积公顷;南城区由北至新华-大寨-车站村、南至三黎高速公路以及郑家-下龙溪,东至中坝村、大坪村,西至中寨、田坝、高寨一条围合线构成,面积为公顷;城市开发边界内必须按照本规划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和总体布局,确需调整的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来源:黔东南州*府编辑:夏薇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