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皮肤问题,比如:饮食、内分泌失调等导致的痘痘;蚊虫叮咬导致的皮肤瘙痒;花粉过敏导致的皮肤丘疹……
但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细菌、病毒导致的脓包、硬结,像针眼、跖疣等,又肿又痛,又该如何快速消除呢?今天可可就为大家支招~
1眼睛上长脓包——“针眼”
针眼又叫做麦粒肿,是眼科临床非常常见的疾病。
俗话说“看了不该看的东西眼睛就会长针眼”,但其实它是因为化脓性细菌侵入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引起的急性炎症,严重者可形成眶隔前蜂窝组织炎。
眼睑皮肤局限性的红、肿、热、痛、泪液增多;当脓液局限积聚时出现黄色脓头。重者可能伴有耳前淋巴结大及压痛、全身畏寒、发热等。所以也不能轻视。
1麦粒肿的处理方式①初期热敷
尚未化脓前,热敷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用温水浸湿毛巾,敷于患处15-20分钟,每天2-3次。
热敷有助于眼睑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并促进炎症的消退,另外还有助于溶解脓液和油脂,使其自然地排出。
②药物辅助
早期麦粒肿,症状轻微,可以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滴眼液或眼膏应用于患眼。千万不能私自用药。
如果脓肿已形成,甚至比较严重时,医院进行切开排脓,既能促进早日痊愈,又可以减少瘢痕。
2预防麦粒肿的注意事项①注意眼部卫生,如不要随便用手揉眼睛,眼妆一定要卸干净,洗脸巾也要清洁;
②清淡合理饮食,不要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③适度用眼,注意休息;少戴隐形眼睛、美瞳;
④多吃一些富含营养的食物,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增强免疫力;
⑤平时可以适当喝一点金银花茶、菊花茶、决明子茶等,能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2脚底的蜡黄色硬物——“跖疣”
跖疣俗称“刺瘊子”,是发生在足底部的寻常疣,大多数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它可以通过皮肤的微小破损而出现自身接种传染,因此皮损会越来越多;再加上足部每天受力和鞋的摩擦,又会进一步加重病情,使治疗难度加大。
但脚底部还常出现“鸡眼”,二者常易混淆,但其实完全不同:
1如何区分鸡眼与跖疣?跖疣属于病毒性皮肤病;而鸡眼是由于长期机械刺激,如穿高跟靴、不合脚的鞋、长期站立等,引起的角质层增生而发病,属于物理性皮肤病。
两者区分主要看以下几点:
①看位置:跖疣可见于足部任何部位;而鸡眼主要容易受到挤压的部位,一般发生在足底、趾间、趾背和小趾外侧。
②看数目:跖疣是由病毒引起的,一般数目较多,而且还会增加;鸡眼是由于外伤、压迫、摩擦等引起的,常单发。
③看黑点:表面有黑点的是跖疣,没黑点的是鸡眼。
④看速度:跖疣一般1个月就可以长大;鸡眼生长较慢,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形成。
2跖疣的处理方法①外用药物治疗:适用于皮损较大,不宜采用物理治疗者。常用药物有维A酸乳膏、5-氟尿嘧啶软膏、咪喹莫特乳膏等。
②物理治疗:适用于皮损数目较少者,包括冷冻、激光、电灼等。虽然效果明显但是复发率非常高。
③中药治疗:患者可以用木贼、香附等中药一起煎熬用来泡脚,一般一个月左右可以治愈。具体的药方需询问中医师。
注意:跖疣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染,人类乳头瘤病毒脱离人体有3-5天存活期,如果患者衣物与家人衣物混合清洗均有可能传染给家人。所以感染者最好衣物单独洗。
3头皮红色丘疹伴脓包——毛囊炎
头皮毛发多,又是汗腺以及皮脂腺分泌比较旺盛的部位,尤其到了夏季,天气炎热,不及时清洗头发,头部很可能会滋生大量细菌,导致毛囊炎,而喜食高能量食品的人,更易产生毛囊炎。此外,后背、前胸、颈部也是好发部位。
毛囊炎是一种皮肤化脓性炎症,初期表现为红色丘疹,触摸时会有疼痛感或痒感,之后可鼓起小脓包。随病情进展,脓包会发生破溃,流出脓液,严重的甚至可能引起脓毒血症或败血症。
1毛囊炎的处理方法①早期局部治疗:对于少量、散发、比较浅在的皮疹,主要以外用药物为主。早期可以使用外用3%的碘酊进行消毒,再用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软膏等来外涂,一般每天使用三次,一个星期即可逐渐吸收。
②全身治疗:如果毛囊皮疹比较多、还有脓液,则需要口服药物,如罗红霉素、氧氟沙星、头孢氨苄等。大概七天或者十天左右患者会有明显的改善。
③紫外线照射治疗:紫外线具有杀菌和穿透皮肤的作用。轻症患者可以通过外用药加紫外线照射,避免口服药物。
2祛湿热,既预防又能帮助治疗中医认为,毛囊炎是因为湿热蕴于中焦脾胃及肝胆。简单说,就是身体有湿和热。因此,祛除湿热也有一定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湿热的人易长痘,还会有舌红苔黄腻、身重疲乏、口干口苦或口甜黏着、容易反酸、胃脘灼痛、纳呆恶心表现。建议有上述症状的人试试下面这款绿豆薏仁汤。
绿豆薏仁汤
做法:将薏仁和绿豆洗净后,用清水浸泡一夜;将泡好的薏仁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开,再转小火煮30分钟;放入绿豆,煮至熟烂,根据个人口味加冰糖调味即可。
绿豆是最常用的清热、解毒的食品,而薏米也能健脾益胃、祛湿消肿,二者很适合湿热体质的人。
注意:煮的过程中,不要将绿豆煮至皮破、汤浊,这样清热效果会打折扣;也最好不要吃冰镇的,绿豆薏仁汤本就性寒,再冰镇,易伤肠胃。
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
简单三步,把大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