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的养狗场,李娟就是在这里被咬伤
近日,安徽利辛女子李娟因“见义勇为救小女孩”被恶犬咬成重伤一事,持续在网络发酵,她的遭遇引发不少人士的捐助,据媒体10月21日报道,目前爱心款已超过80万元。然而经调查,与所谓“见义勇为”的情节形成反转的是,李娟其实是在男友张宏宇的养狗场内被狗咬伤。最终张宏宇承认撒了谎,“我很愧疚,感觉对不起爱心人士。”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截至10月21日14时,该事件相关网页新闻超过篇,新浪微博#狗嘴下救女童系谎言#微话题阅读量超过万次。自事件真相曝光后舆情热度呈现急速上升趋势。
初期:女子“救人”
10月13日,安徽当地媒体《亳州晚报》刊登新闻《为救女童女子被狗咬成重伤》,文章引述伤者李娟丈夫张宏宇的说法称,9月1日晚上9点多,妻子下班时看到两条大狗在追赶一名10岁左右的小女孩,女孩被吓得大声哭泣。李娟见状立即停车去驱赶大狗。两只恶犬转身向她扑来,扑倒在地撕咬,直至昏倒在路边。张宏宇的朋友闫庆亮经过时发现了倒在血泊中的李娟,医院抢救。
张宏宇还称,李娟医院救治,已经做了三次手术,花了40多万元,医生说,还要再做三次手术。“我们不求小女孩的家长出医药费,只是希望小女孩能出来做个证,证明我爱人是为了救这个女孩才受伤的,这样她做好事也值得了。”在《亳州晚报》的报道中,张宏宇这样表示。
发展:网民捐款
从10月14日开始,安徽当地媒体《安徽商报》、《市场星报》、安徽卫视,甚至一些外省媒体如《北方新报》等陆续
10月19日,《市场星报》记者采访利辛县公安局,了解找人进展,却意外得知真相并非救人。最初接治医院急救中心表示,李娟并非在路边被狗咬。当晚出车司机称,他们是从狗主人家里接走伤者的,“伤者家人在骗人。”这位司机说。次日,《市场星报》报道此事,引发舆论哗然。新华网、中新网、光明网等媒体纷纷转载报道,网友谴责张宏宇的说谎行为,而张宏宇则回避谈论狗主人身份。
此外,10月20日,新浪微博认证为“媒体人资深调查记者”的博主“记者柯南”在微博上发声指出,安徽利辛救女遭狗咬事件捐款系策划。该条微博称:(此事)最早是利辛一新闻人(电视台)找我帮忙,说事成后感谢……当初她家人和亲属也透露李娟并非救人被咬。21日,
爱心没有被玷污生命同样被
见义勇为者,在短短几天内收到超过70万元捐款的事例,在以往并不多见。显然,这些善款里饱含着社会满满的爱心和对李娟被狗咬伤遭遇的同情。李娟被狗咬伤是事实,其家人为博得同情而说谎也是事实。如今,张宏宇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以及将余下善款捐出的打算。尽管剧情反转,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并没有因为这句谎言而被玷污,社会也不应因此而改变对生命最本真的
近年来,公益慈善学界对“个人募捐”展开了广泛探讨,有不少人建议干脆禁止“个人募捐”。今年1月,浙江宁波市出台《规范慈善募捐行为意见》,对个人独立发起的募捐行为作出了明确限制。笔者认为,一刀切地禁止“个人募捐”可能有因噎废食之嫌,但确实需要大力规范。比如,个人发起募捐之前,应由有关机构进行核查、审批;比如,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有责任、有义务保证事件的真实性;再比如,鼓励慈善组织参与针对个人的定向募捐,并对资金流向进行监督。随着微博、
以新浪微博以及相关网页跟帖为样本随机抽取条评论进行归类总结。结果如下:
1、利用同情心骗捐款感觉被欺骗了(36%)
2、谴责媒体专业素养(30%)
3、撒谎骗捐应该承担法律责任(17%)
4、相信还是应该力所能及帮助别人(10%)
事件被曝光后短短一星期,爱心人士的数十万善款纷至沓来。这些善款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对伤者的爱心以及社会进步的正能量,它犹如一股清泉,浸润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
然而当真相浮出水面,最受伤的莫过于这些爱心人士。舆情反转下,众生哗然。我们都猜中了故事的开头,却猜不中故事的结局。猜不中结局也让网络舆论随着事件一波三折的发展一次次发生反转,让人深思。
重建社会信任不可缺“真实”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今,通过社交媒介向社会求助的信息与案例日渐增加。但信息的不对称以及部分媒体的不严谨报道常常让人们看不清真实。如果没有真实,靠这些编造的“真实”消费社会同情,伤害的不仅是这些爱心人士,还有整个社会的信任。
随着我国快速的社会转型,某种意义上说人们正从一个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社会信任关系成为一个新的课题。而社会关系的信任建立需经年累月,摧毁只需一瞬间,或者只是一件小事,重新建立社会信任却还有很长一段路走。
个人募捐亟待规范
这种骗捐行为戏弄了人们的爱心,损伤了社会信义,也将会给慈善事业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骗捐行为并非个例,反而呈现越来越多的态势。不久前天津爆炸案发生后,有人在微博上杜撰了父亲在爆炸中身亡的消息,获得捐款近十万元。该人后被以诈骗罪逮捕。有媒体指出,骗捐行为大多发生在以个人名义发起的募捐活动中,这是因为目前有关慈善、募捐的法律法规,都是针对慈善组织,不适用于个人,这使得个人募捐难免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的情况。这主要体现在,募捐的事由及受助者的情况不准确,甚至弄虚作假,却没有相关机构予以核查;其次,募得资金的流向不公开,存在滥用的可能。
舆情反转的阵痛中增强免疫力
纵观整个事件的传播脉络,新闻媒体如何“舆情反转的阵痛中增强免疫力”话题再次被舆论提起。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如果当初媒体在信息“把关”上严格一点,对“真实”的调查清楚一点,客观报道将“真实”重新建构,或许类似反转就不会发生,或许就会成为一起帮助涉事者共渡难关的优秀报道。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过很多新闻刚发生时,在时效性的影响下,媒体知道的可能并不是真相,或者不是真相的全部。这需要媒体进一步跟进调查还原,以专业的精神揭示真相,提高媒体公信力,这才是媒体的责任以及应起的正向作用。从这一点来看,如果不是有媒体事后继续跟进报道,揭示真相,我们也无从得知。这些事后的媒体表现还是值得肯定的。
最后,伤者男友已经向社会道歉,并表示余下的善款或将捐出,给这场舆情反转的小事一些慰藉和温暖。我们相信,等伤者病情稳定、好转之后,他们能够拿出更多的行动和诚意。我们也期待,爱心人士的善意能继续下去,不应这件小事而怀疑社会信任。媒体人士的报道也能不断在舆情反转的阵痛中增强免疫力,传播更多正能量。
来 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主 编|卢永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