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内刊主编谈百花山主编马淑琴坚持地
TUhjnbcbe - 2021/7/10 22:13:00

马淑琴,女,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作协第七、八、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北京作协理事、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门头沟区作协主席,《百花山》执行主编;著有诗集《放歌京西》《山月》《不朽的风景》《炊烟扶摇》《马淑琴诗选》《山河如梦》和散文集《书琴散文》;在报刊发表诗歌数百首,纪实文学、散文等百余万字,作品数次获奖并收入选集;多次参加国家和省市重大活动的采风创作,被门头沟区认定为领军人才,年获全国文学内刊优秀编辑奖,北京文联抗疫主题优秀作品奖。

由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宣传部主管、门头沟区文联主办的《百花山》文学双月刊于年创刊,至今正好20年,已出正刊期,增刊20期,年注册成为中国作家网驻站内刊。弘扬主旋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刊导向、坚持地方特色,在为基层文学和公共文化发展服务、培养基层作家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0年办刊路漫漫

刊物的发展离不开地区领导的支持。在20年前的区作协工作会上,大家呼吁应创办一本文学杂志,并向区委宣传部提交了请示报告。当时的区委副书记和宣传部长参加会议,听取了作协的呼声,批准创办《百花山》,同时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我们的办刊经费有了稳定的增加。我们召开《百花山》顾问座谈会时,邀请了众多文学界名家,区领导由此决定利用有利条件,在座谈会基础上召开“门头沟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内刊对地方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全区经费规模压减的情况下,我们积极争取,向有关部门打了专题报告,介绍办刊情况和多年来发挥的作用,以及刊物继续办下去的必要性,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保证了《百花山》办刊经费,可以说是经历了“起死回生”的艰难过程。

稳定、高素质的编辑人员和广泛的作者队伍是刊物发展的基础。文学内刊的编辑虽然有一部分业余和兼职,但我们的办刊宗旨是按照专业标准,认真办刊;我们从作协选拔既有相应文字水平,又有责任心,甘于奉献的人担任编辑工作。从刊物初创到现在,我自己已经在《百花山》工作了20年,副主编傅永建老师从创刊开始,就一直兢兢业业坚守编辑岗位,为刊物奉献了一生,他去世后,刊物编辑和许多作者都写文章回忆一起走过的文学时光,情真意切。刊物编辑的补贴虽然逐渐增加,但仍然不多,然而不管多少,大家都毫无怨言,而是把编辑工作当成事业干。

规范严格的三审制度是刊物持续发展的保证。《百花山》没有因为内刊而自我降低标准,对于所有来稿都有登记,按照三审制度来进行审校,由编审逐级填写签稿单并存档。对于重大选题和重要稿件,还会由文联领导签审。

高水平的顾问队伍为刊物发展护航。《百花山》定期召开顾问座谈会,邀请文学文化界的有识之士进行评刊、为刊物发展提建议。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刘恒都曾为《百花山》发来贺信,并为刊物组织活动和开办讲座提供了大力支持;词作家石顺义、《北京文学》社长杨晓升、《北京日报》副刊原主任李培禹等不仅对《百花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刊物办得很认真,有特色,《北京文学》还把《百花山》作为发现人才与好作品的窗口。杨晓升社长两次与《百花山》作者座谈,并根据创作中的问题和需求做了讲座。首师大教授、诗歌理论家吴思敬多次参加顾问座谈会,并对刊物提出中肯建议;人民大学文学院原院长孙郁、北京作协原驻会副主席王升山等更是一直

1
查看完整版本: 内刊主编谈百花山主编马淑琴坚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