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18日晚8时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第二集聚焦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新常态”这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贯穿全集,生动展现了*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带领中国人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回答对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干什么”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始终扣住处理好*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奋力突破结构之困的伟大实践。
△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当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时,处于严重衰退中的世界经济,正奋力寻找着摆脱困局的出路。
中国,此时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造就这一奇迹的经济发展方式,却遇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投资、出口的拉动力越来越小,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紧。
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滚滚向前、洪流不息,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不断改革——用改革激发活力,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与发展中受益。今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更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要用更坚定更深入的改革来破解。
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府作用。
这是一场新的更为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
年12月北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老路既行不通又走不远,必须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激发经济潜力,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带领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开启了一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结构之变↓↓
“新常态”
年,一场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虽然短期内稳住了增长,但是从年起,带动中国经济三十年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增速同时下降,经济增速持续下行。
习惯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略有减速,就让很多人觉得不适应。减速是短期变化还是长期趋势?难题与希望并存,低迷与活跃并存,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经济结构要调整,但新的结构是什么?内生动力从哪儿来?
“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第二年经济工作当中,就用了“新常态”这样一个提法。”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
“新常态”,在年的现代汉语词典里,还找不到这个词。若干年后,当人们回望历史,一定会更清晰地理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经济的未来确立的全新历史坐标。
中国经济需要清醒的瞭望者给出方向。年一季度,中国经济7.4%的季度增速创下24年来的最低点。这再次引发是否要加大经济刺激力度的讨论。
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指出,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要有历史耐心。在此次考察的新闻报道中,“新常态”一词,在公众视野里第一次出现。
两个多月后,*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年11月,在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新常态”一词进行了系统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速度、结构、动力,六个字,三个关键词,勾勒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内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悉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用“新常态”来定义当下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这当中透射出的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战略定力,扫清了人们思维上的迷雾,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鲜明回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带来的是*中央经济工作思路的重大调整。
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继“经济发展新常态”之后作出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它回应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应该“干什么”。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中央继而开出了一剂标本兼治的药方。
去产能,让绝对过剩的产能退烧去热;
去杠杆,消除瘀堵虚肿,让资金血脉畅行;
去库存,消除困扰发展的炎症病痛;
降成本,减税降费,为企业休养生息创造良好的*策环境;
补短板,提升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培育发展新产业,让经济社会发展强身健体。
年,化解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压减粗钢产能超过万吨。中国经济,以壮士断腕的决绝,向旧的发展方式告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诸多任务,都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的形成,而呈现纲举目张之势。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进一步拓展到农业、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等多个领域。
广东佛山,这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地级市,经济总量接近一万亿元,同时也体会着结构转变的紧迫压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重塑这里的实体经济。
佛山陶瓷曾一度占据全国60%以上的市场。而今,高耗能高污染低价格、以量取胜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在*府的引导下,佛山14家企业联合成立了一家产业平台,集合业内顶级专家,为陶瓷生产制定了个原料标准和36个检测标准,更精细、更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覆盖生产全过程。标准推行几个月,产品优等率提高了三个百分点。
不仅是佛山,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制造,正在这从“有”到“优”的供给侧大变革中,书写着转型升级的故事。
结构之变,是追求质量效益之变,更是经济发展方式之变。
结构之变,是全面之变,更是深层之变。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次着力点,就是进一步处理好*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结构之变的关键。
“行*审批制度改革”
这幅8米多长的“万里长征图”,是广州市*协委员曹志伟将一项社会建设工程从立项到通过*府审批的个公章、个审批工作日,微缩在一起画出的。这是一张精确写实的画,描述出在原有的行*审批体制下,待批项目辗转于部门之间的“万里长征”。
几年来,这张“万里长征图”一直在不断缩短。年7月,曹志伟建议进一步大幅削减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期待着画出个3.0版本。
*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取消或下放行*审批事项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审批事项项。中央*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削减比例累计接近90%。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改为后置审批或取消。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简*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得到了有效落实。
现在,每一天,在中国,就有多家企业破土而出。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力用到深处,必定落在寻找新动力、挖掘新动能上。
由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加速更换动力的顶层设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统部署和强力推动下,中国正在大踏步跨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年9月,十八届中央*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第一次走出中南海,搬到了中关村。
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以创新之力撬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