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感谢东亚研究院的盛情邀请和周到安排。在座各位都是关心中国和中韩关系的精英,在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之际,我愿首先向大家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成就和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并与大家共同展望后疫情时代的中韩经贸合作。
一、新中国成立71年成就辉煌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纪念日。71年来,中国共产*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发愤图强,创造出国家面貌发生巨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跃升的辉煌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统揽全局、励精图治,引领推进中国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是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建国之初到年,中国经济总量由多亿美元增长至14.4万亿美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第一大国、制造业第一大国。特别是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4%,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连续多年超30%。
二是民生大幅提升。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8.5亿多人摆脱贫困,4亿多人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创造了人类脱贫史上的奇迹。新中国成立之初到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从70美元增至美元,增长近倍。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至77.3岁。中国还建成了覆盖超过9亿人和13亿人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实现9年制义务教育全面免费,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依、少有所学。
三是科技日益进步。近年来,中国在移动通信、现代核电、载人航天、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等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层出不穷。中国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随着信息化深入发展,网上购物、手机支付、共享单车、高速列车成为中国新的“四大发明”。
四是法治不断健全。年,中国颁布第一部宪法,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探索之路。到年年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件、行*法规件、地方性法规多件。年5月,新中国首部民法典诞生,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也为世界法治文明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五是生态逐渐改善。70年来,中国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处,总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18%。全国森林覆盖率由8%提高到22.96%。过去10年里,中国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万公顷,居全球首位,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提前完成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中国还将采取更加有力的*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
二、中国经济不断开辟新局面
今年以来,中国积极克服新冠疫情影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项指标稳步回升。今年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3.2%,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7、8月份中国经济继续稳定恢复,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引发了民众们的消费热潮。展望今年全年,中国经济不仅预计将实现正增长,并且有望完成年度主要预期目标。
中国经济能够迅速克服疫情影响,主要是具备以下几方面优势:
一是经济基础雄厚。经过几十年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并且,不同于遭遇发展瓶颈的欧美等国,中国仍处于高速发展的上升期,有足够的实力承受和消化外部冲击。
二是制度优势显著。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特点是中国应对疫情冲击并快速恢复的最大优势。中国中央*府在宏观、产业、区域等领域综合施策,经济恢复已有明显成效。本月,中国将召开中国共产*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相信此次会议将引领并推动中国经济巨轮继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三是*策空间充足。财**策方面,中国中央*府和地方*府总体负债占GDP比重还不到60%,而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普遍超过%。货币*策方面,许多国家已采取零利率、负利率,但中国的利率仍是为正值,准备金率也较高。无论是财**策和货币*策,中方都有相当充裕的空间。
四是增长动力强劲。中国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GNI)增速多年来高于GDP增速。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3.9%,显示出充沛的经济活力。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加快融合,中国智能制造、5G、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产业的增长空间依然广阔。
另一方面,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少短板弱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任务艰巨繁重。举例来说,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在不断增长,但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7,还有6亿中国人月平均收入不足美元。尤其是在全球新冠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将加快推进复工复产,促进财*金融*策联动,更好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为短期增长添活力、为长远发展增动能。
中国正持续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将为世界各国提供广阔市场和发展机会。中国将积极扩大进口,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降低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一方面,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服务业、制造业、农业等领域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实施管理。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高水平开放提供制度保障,为各国投资者在华经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后疫情时代中韩经贸合作大有可为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韩两国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率先建立联防联控合作机制,率先开启便利人员往来“快捷通道”,谱写了携手抗疫的动人佳话,树立了国际合作典范。习近平主席同文在寅总统保持良好沟通,就深化双边关系、加强抗疫合作等达成重要共识,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韩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中韩两国经过建交28年的密切交往,已成为*治互信、经济互通、文化互鉴的战略合作伙伴。两国贸易额达到0亿美元,较建交初期扩大了60倍。中韩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黏着,数万家韩企在华投资兴业,同中国一同成长。我相信,疫情的冲击和挑战绝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基本趋势,未来十年二十年最好的投资机会仍然在中国。在此,我愿就未来中韩经贸合作向韩方提几点建议:
一是着眼中国全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种类齐全,配套基础完善,人才集聚,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电池、医疗仪器等为代表的制造业,和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是外方投资兴业的热土。中西部地区占据中国71%的面积,拥有约3.5亿人口,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投资回报率稳步攀升,吸引了三星、SK等一大批世界强企业投资建厂。随着*府进一步完善并落实税收、用地、信贷等方面的优惠*策,投资中西部地区也大有可为。
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