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期,在互联网环境下,韩国部分历史观念激进主义者与中国网友频频发生冲突,引发一系列争执和彼此反感情绪。例如韩服与汉服之争、中国春节与农历春节之争,以及最新事件:驻华韩国文化院招募“纠错改正团”,对百度百科中“华夏”相关多个词条进行篡改,随后百度百科锁定了相关词条,同时也引发了中韩网友间新一轮骂战。
那么这些韩国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在这种群体行为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观?
要看懂这群当代韩国历史激进主义者的行为,必须要了解韩国的“在野史学”。从“汉字是韩国人发明的”“孔子是韩国人”到“汉服是韩服”“东夷不属于华夏”,背后的历史观实际上一脉相承。本文将通过国内学界对韩国在野史学的既有研究成果(主要是4篇论文,见文末),向大家介绍韩国这群“历史发明家”的观念到底是什么样的、怎样产生以及如何发展到今天的状态。
事实上,“在野史学”是韩国史学界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现象。韩国在野史学的独特之处是,他们在社会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而其影响大都是负面消极的,例如,盲目鼓吹国粹主义(或民族主义)情绪,或鼓动*界篡改历史教科书,给年轻一代灌输歪曲的历史观,甚至引起与邻国的历史争端。这些没有经过历史学科班教育、不在大学或历史机构任职的民间历史爱好者,秉承韩国自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时期发展起来的“民族主义史学”,提出一系列异想天开匪夷所思的主张,并大肆进行演讲、出版等社会活动,近年来借助韩国右翼*客的扶植和大众媒体的支持,社会影响力渐渐有超越正统史学的趋势,以致有不少正统历史学者和大学教授也加入他们的行列。这种现象与韩国近代历史渊源有关。韩国近代民族史学出现后,以北方史观重新构筑韩国史,批判事大主义,韩国人的历史观由此发生根本性变化。年后,韩国的在野史学又在民族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发挥,提倡大陆史观。这种无限扩大的韩民族史观,必然与中国人的历史观发生冲突。韩国在野史学的主张多数缺乏确凿史料或考古依据,也根本不符合历史学常识,只是凭空虚构出的“历史”,已悖离学术研究范畴,而更像是一种宗教信念。年,罗喆等民族主义者为唤醒朝鲜民众的民族意识,基于檀君崇拜创建大倧教,朝鲜半岛近代民族主义史学者和现代在野史学者,大多和大倧教有关系。檀君崇拜是大倧教的基本内容,编撰《檀祖事考》、《神檀实记》、《神檀民史》和《倍达族历史》等的金教献在96年成为大倧教的第二代教主,组建韩国“寻找国史协议会”的安浩相于99年担任大倧教最高职位总典教。根据《三国遗事》,檀君是由天帝之子桓雄与化为人身的母熊所生,在建立檀君朝鲜年后让位于箕子,一共活了岁。韩国在野史学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千方百计证明“檀君”是实际存在的人物,檀君朝鲜是实际存在过的韩国古代国家。将檀君视为神话还是信史,几乎可以作为判定韩国正统史学者和在野史学者的标志性依据。韩国从民族主义史学者到在野史学者的一个基本宗旨就是通过改写韩国历史,消除一般韩国人脑海中朝鲜曾为中国属国的历史记忆,将此视为日本帝国主义宣扬的殖民史观的流毒。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改写韩国历史和中国历史,而且宣传是中国和日本隐瞒、歪曲和捏造了韩国历史,从而导致韩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发生很大变化,这是目前部分韩国人错误认识中国和韩国的根源所在。韩国在野史学者认为,自己所主张的历史之所以不存在文献和考古依据,是因为那些证据被日本人和目前作为学界主流的“殖民史学者们”所隐瞒和销毁;而对能够否定他们观点的众多资料,则或定性为日本和“殖民史学者”捏造的虚假史料,或拒绝进行探讨。韩国正统史学者指出,在这种思维体制下,与他们进行任何对话和学术探讨都是不可能的。近年来,奇庚良等韩国正统史学新锐学者怒斥在野史学为“伪史学”和“历史法西斯主义”。一、韩国近代民族史学与“事大主义”批判“北伐论”与北方领土意识抬头朝鲜半岛自古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元朝以后关系更加密切。在年清*府于《马关条约》中正式承认朝鲜为独立自主国家之前,朝鲜是中华秩序下藩属国的典范,素有“小中华”之美誉。朝鲜自古认同以中华文明为标准的华夷之辨,积极从中国输入文化。到朝鲜时代,随着朱子学的传入,华夷观的影响更大。在清朝入关之后,朝鲜视清为蛮夷,不承认清朝在中国的正统地位,坚持尊明排清,倡导尊周大义,使朝鲜人对本国和中国的认识发生了变化。随着南明的灭亡及清朝统治的稳固,清与现实中的中国已经很难分清,使朝鲜人对清的否定渐渐变成对现实中国的否定,从而不愿再从中国输入文化。虽然两国使节往来不断,但是中国文化对朝鲜的影响力已大大减弱。朝鲜人对朝鲜本国文化的自尊意识抬头,部分朝鲜士大夫不再满足于夷狄的地位。受清朝入关前两次侵朝战争的刺激及北伐论的鼓舞,朝鲜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