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育应该是能够最大程度地打开、释放以及丰富学生的多种生命的可能性的教育。
价值比智慧更重要,情怀比智慧更重要。
教育对学生的可能生活来说,它是一个广阔的空间,既可以给学生带来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同时如果我们的教育做得不好,也可能产生零效应或者是负效应,所以是从-N到+N的,甚至是无穷大的这么一个广阔的空间。这个广阔空间就取决于我们老师怎么做了。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的就是36位同学和李老师(36+1)共同编织的生命故事。这样一个生动的教育故事,40多万字、讲不完的教育故事,再一次印证了优秀老师达到的是一种“超个人水平的自我实现”,也叫“超越型的自我实现”。
什么叫日常?每天都这样,是从当老师一直到现在几十年,每天。大家知道李老师对自己每天“五个一”的要求:(1)上好一堂课;(2)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3)找一个学生面谈或书面交流。(4)读书一万字以上。(5)写一则教育日记(三五千到一万)。
亲爱的老师们,我们选择了教育,也就选择了以成就“他人成长”为使命;而“迷恋他人成长”的人,也必定被他人所迷恋!——沙培宁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
教育的种可能何以可能?原创|沙培宁来源|北京明远教育书院沙培宁,明远教育书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小学管理》原主编。我今天特别高兴能跟大家一起分享我读《教育的种可能》的体会。在正式分享之前,我先讲一个小的背景,我在有的场合也说过,但是大多数老师可能不知道。刚才主持人介绍李老师的时候用到一句话,就是李老师被大家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这句话是从哪来的呢?年11月27日,在北师大召开的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80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其实这个会本来都是学者教授参加,李老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知道有这么一个会议,他就毛遂自荐给组委会写了一封信,就讲了他从教以来(当时他是40岁)是怎么追随苏霍姆林斯基的,同时也把他的第一本著作《爱心与教育》寄给了组委会王义高老师等。组委会的老师看完以后特别感动,就特别邀请了唯一一位一线的教师来参加这个会议,还给了他40分钟的时间做了一个报告。那天我也在会场。当时李老师讲完以后,全场的人都被他深深的感动了。下面这个照片就是他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的合影。卡娅当时也特别激动,就给李老师留了言,其中有一句话就是:你就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我当时在场也特别感动。拿到《爱心与教育》的时候,我就一边听这个会,一边就翻了半本,就深深的被这本书吸引了,也被李老师讲的内容所吸引。后来没多久,我就去了成都采访李老师,所以我跟李老师相识已经20多年了。他当时刚到石室中学不久。采访回来以后,我就写了一篇文章——一位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在苏霍姆林斯基诞辰80周年的会上,我第一次读到了《爱心与教育》,我觉得每一位做班主任的老师都应该看看这本书。李老师在年年底盘点时就说:《教育的种可能》是《爱心与教育》的续集,这两本书都是他最重要的教育叙事的著作。如果这两本书大家都看过的话,就会发现《教育的种可能》里的很多人物(学生)在《爱心与教育》里其实都出现了,但是当时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后来的几十年到底是怎么走过来的。《教育的种可能》就是一个追踪,是36位学生和李老师共同创造的人生故事。“教育的种可能何以可能”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个标题。其实我一边读这本书,一边就在反思这个问题。对每个教育者来说,教育的种可能或者学生的种可能可能都是现实存在的。但是我们作为一个老师,尤其是我们作为学生成长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班主任,我们怎么能让这种种可能真的成为可能?年的9月,这本书在三联书店举行了新书首发式,我在首发式上也做了一个简短的分享。今天,我就着那天的发言做一个稍微的展开。1本书的吸睛之处1.“种可能”从哲学上来说,什么是幸福?幸福和快乐是不一样的,快乐是一种消费式的,比如说吃一个好东西很快乐,但是吃完就完了。这个不是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你不断的去追寻,穷其一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己的可能生活。就是你可能达到一种什么程度,你如果能够尽可能达到的话,你就获得了幸福。所以,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的好教育有一个角度就是:好教育应该是能够最大程度地打开、释放以及丰富学生的多种生命的可能性的教育。教育对学生的可能生活来说,它是一个广阔的空间,既可以给学生带来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同时如果我们的教育做得不好,也可能产生零效应或者是负效应,所以是从-N到+N的,甚至是无穷大的这么一个广阔的空间。这个广阔空间就取决于我们老师怎么做了。2.长时段的跟踪研究李老师对学生做了一个长时段的跟踪研究。在这种长时段的跟踪研究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无疑是我们最光辉的一个榜样和楷模。李老师也做了这样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他追踪他二三十年前甚至三四十年前学生的一生来追寻他们在当年是怎么样的,现在成长成什么样。这样一种研究,我觉得是很艰难的。在我的视野里,我们国内的老师当中做这样研究的还是比较稀缺的。李老师把三四十年前学生的发黄的这些书信、往来照片、作文日记、家校联系本等都收藏好。我不知道李老师带着所有的这些宝贝一起搬了多少次家,但一直保留着,我想他是教育文物的收藏家。这种长时段的跟踪研究,让我又想起了一位大家,他跟李老师一样,也做了这样一个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他就是去年刚刚去世不久的、我们敬爱的陶西平先生。下面这张照片是我参加他和他教过的第一届学生,也就是年(60多年前)北京九中女生班的聚会。这几十个学生每一年都要跟陶西平先生聚一次,我参加过一次,拍下了这张照片。陶西平先生从几年前开始,就特别意识到追踪这些学生的成长轨迹,看看现在他们这一生和他当年教育他们到底有什么关联?因果关系是怎么样的?他就研究了每一个老太太,而这些学生,好多都跟他年龄相差不大。因为陶老没有上完大学就去教书,甚至有的学生比他年龄还大,他就做了长时段的学生的研究。2基础教育对人的一生有何影响?我想,无论是李老师还是陶西平先生,他们所做的对学生的这种长时段的可能性的研究,其实就是我们要一起追问、思考的问题:究竟基础教育对人的一生有什么影响?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我们付出那么多的辛苦,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到底对人的一生有什么影响?陶西平先生在研究以后给《中小学管理》写过一篇文章,他说:现在我的这些学生已经度过了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他们最有资格回答究竟学校教育对他们的一生有什么作用,概括起来就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向上,一个是向善。他说这可能就是教育为人的一生奠基的作用所在,也应该是学校教育价值的真实体现。大家再来看同样对学生做跟踪研究的李镇西老师,我觉得他们两人得出的结论高度相似。李老师说,教育的种可能更多的是使学生成为善良、正直、勤劳、智慧的普通劳动者的可能……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们再来看看李老师的学生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他们跟着李老师几年,到底这样的教育对他们的一生有什么影响?张劲松:当时无论……您都让我向上、向善。王红川:未来班30年聚会:《那种植入心中的精神》,真的是“植入”了,生根发芽了。荣建:“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等……这些道理……长到了我的身上——不是简单地知道,而是铸成了我的价值观。胡夏融是一个特别优秀的班长,他说:“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就像一把利剑直穿我的心脏。虽然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我感觉只有它才能代表您对我的影响,特别是我后来遇到困难时…我发现,如果我真的选择逃避,那我一定不会原谅自己。这就是童年和青春时光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李老师写的主人公当中有一个公交司机——刘春华先生。他的经历很复杂,见过很多阴暗面。像很多处在黑暗中的人一样,只要心里一放松,我就“过去了”,但我内心深处有底线,有准则,就是善良和正直。当年在班上我成绩虽不算好,但我就是要做一个好人。成人后,虽然我曾“近墨”,因为坚守良知所以我“近墨而不黑”。我觉得他说的特别好。从这些学生的表述当中,我们能够看见一位老师对人的成长的作用,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是多么巨大。我统计了这36位学生,其中有8.5个老师,为什么有0.5个老师?就是刚才的分享者王燕青老师,因为她是兼职老师,所以我算她为半个老师。在这8.5个老师的身上,我就特别能够看到这句话的力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张劲松:我现在对学生,也是尽量发现他充满人性的美好品质……最大影响:爱心、事业心、讲真话的品质。所以我也讲真话,持续到现在。武建(五年代课):水平说不上,但我有爱,爱,让我去研究、探索,语文成绩第一……吴文静也是一个让我特别感动的、李老师书里的主人公之一。吴文静(英语教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学生数理化很优秀,高考英语50余分,所以劝他着力点放在专业上。学生说:真没想到,英语老师会劝我不要花太多时间学英语。后被保研。汪敏:她是高中那个几乎人人都以上大学为终极目标里的“另类”老师,注意我们的休息多过我们的成绩,晚自习组织活动……宋映荣:我体会到了李老师当年的幸福。李老师讲的“种可能”是指学生的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学生的不确定性恰恰是以我们教育者赋予他们的确定性为支撑、为机质生长起来的。刚才咱们讲到,比如以向上、向善等这种确定性为支撑、为机质生长起来的确定性,这样的品质是最后我们除了知识以外,留给学生一生的东西。留下来的东西变为学生骨子里的素养。所以我想我们的教育、中小学教育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功能,就是使学生在青年、少年的时候就形成人格的稳态的结构。3教育的种可能何以可能?回到我今天要分享的主题——老师到底怎么使种可能真的成为可能?李老师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些答案。当然,李老师的优秀品质非常多,我在这里只说我体会的比较深的6个特质。1.“为师”与“为人”高度统一我特别相信教育其实就是人性的一种折射,一个人怎么做人也就会怎么做老师,所以我们看到的优秀的老师,他永远都是在和人打交道,而不是在与分打交道。我见过很多优秀的老师、优秀的校长,我觉得他们的优秀首先还不是技术和方法的优秀,而是人性上的优秀。习总书记讲的“仁爱之师”是有一颗悲悯之心、仁爱之心,这是做老师最重要的一个品质。陶西平先生也强调过这句话:价值比智慧更重要。李烈校长说:情怀比智慧更重要。这些我都高度认同。因为为师与为人高度统一,所以像李老师这样的优秀教师才能真正的坚守初心,否则的话很难的。其实坚守初心是很难的一件事,坚守初心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离功利最远、离孩子最近的人。刚才李老师也讲到,我特别同意这一点,就是你看有的老师他有时候感觉到他对学生也挺好的,但是他可能怀有其他的心思,比如一些更功利的考虑。但是我觉得像李老师这样特别优秀的老师,他们真的是对学生本身感兴趣,对学生本身高度敏感。我特别欣赏,也特别的喜欢李老师的是他的纯粹、他的真实、他的激情、他的永葆童心。我非常羡慕这样的老师,我也非常羡慕在这些老师的班上学习过、跟他一起生活过的学生,为什么?因为我觉得他们共同享受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深情。其实一个老师对学生有多深情,学生对你就有多深情。我曾经读过一本书是周勇老师写的,叫《跟孔子学当老师》,里面有一句话,我觉得说得特别好,他说:孔子在教学中享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个极致的情感,包括友情、爱情、亲情。我觉得李老师和他的学生也是这样的,享受了这样的高峰体验、极致的情感。我觉得好教育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充满感情基础上的一种师生之间的好关系的建立。好的关系要多重要就有多重要。因为学生太喜欢老师了,他就是为了老师都愿意把这门课学好,他都愿意表现得更好,怕老师伤心,这样的例子太多了。2.坚定的“积极的人性假设”积极的人性假设,我觉得对我们每个老师来说太重要了。如果你没有积极的人性假设,在你的眼里,学生就会三六九等,就有真正的不带引号的后进生,就有永远也成不了器的学生。我曾经看过一本闲书叫《海底捞你学不会》,书里讲到,海底捞成功的一个深层原因是挖掘到人性层面,就是海底捞的老总张勇他抱有积极的人性假设,他相信那些没有什么学历、没有更多文化、调皮捣蛋的这些姑娘小伙,他相信他们能够成为他实现价值理想、实现海底捞价值观的一个个践行者。他觉得他们能够成为好人。书里有一句话我觉得说得特别深刻:当你把他当做好人的时候,他就真的成了好人。这就是积极的人性假设。所以无论是好的学校还是好的老师、好的管理,我觉得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你能不能挖掘和释放人最大的善,对老师来说就是能不能挖掘和释放学生最大的善。李老师说,我常在本子上表扬邹冰。邹冰我见过,我采访的时候见过这孩子,这是一个“大闹将”,用李老师的话说:后进生的所有缺点恨不得都集中在他身上。他是一个太让人头疼的孩子了。李老师说,他常在本子上表扬邹冰就一个目的:唤起他向上的欲望,让他相信自己是一个好人。李老师发自内心的相信,邹冰一定会成为一个好人,所以邹冰最后真的成了一个好人。王红川:李老师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信任。这就是积极的人性假设。明远教育书院有一个品牌活动叫好课燎原,我记得第5期是请俞正强等三位老师讲鸡兔同笼。在留言区,有一大堆老师不断地问:俞老师用的学生,肯定是特别优秀的学生,特别会表达、特别会思考,说我们山里、村里的学生就不行。我们这里的孩子就不善表达,也不那么优秀,能做到这样吗?导师团的袁晓萍老师也是数学特级,我觉得袁晓萍老师说的特别好:学生长成什么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老师的期待所决定的。你期待他长成什么样,他可能真的就会成为什么样。如果你认定你们山区的孩子是不善表达的、是不那么优秀的,他就真的可能不善表达、不那么优秀。但是如果你心目中每个孩子都是想表达的、都是能思考的,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长的力量。所以以后的好课燎原可能就要借山区的孩子、农村的孩子来上课,我们拭目以待,看俞正强老师等,面对这样的孩子,是不是能够同样精彩。我相信会的。3.超强的社会情感能力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老师来说,我觉得具备这样的素养、这样的品质也非常重要。而这里面特别重要的就是要有同理心,要有共情感。我觉得李老师在这方面做的特别突出。什么叫同理心呢?感受别人感受的能力。对于老师来说就是感受学生感受的能力。你能不能换位思考,从孩子的眼睛望出去?李老师有一句话:作为老师,你一刻也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你换一下位,有时候你一下子就想通了、就想明白了。他的一个学生王红川说:老师完全可以做到和学生一起开心、一起不开心,感受他们的快乐和烦恼。这跟学历没有关系,但是与爱心和修养有关。他说如果一位老师根本走不进学生的心,对学生的情绪完全无感,这样的教育是非常可怕的。宋映荣也做了老师,他在《幸福的事》里写过一个细节。他说李老师特别具有同理心。他说有一次上课他打起了瞌睡,结果李老师叫了他的名字。他形容说,这时候我一颗幼小的心就提了起来,等着李老师当着全班的面批评我,但是没有想到李老师说了一句话,说你实在疲倦的话就睡两分钟。这样一个温暖的话,让这位学生记了几十年。赵刚:刚上初三时有件事我对您很有意见——开学第一天,您在班上表扬很多男同学暑假都长高了……我当时好想您表扬我啊,因为我暑假长高了七厘米!可是您表扬这个表扬那个,就是没表扬我,我当时气了很久。李镇西:我听了哈哈大笑,心想,你也太小气了。后来李老师就写说:但我转念一想,觉得他小气,这是成人的想法,而当时他是个小男孩儿……这说明,第一,我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