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张国君五大优势与三个条件理性看待中国崛起
TUhjnbcbe - 2021/4/20 18:44:00

(点击上方可
  本文是《大国是怎样崛起的》一书的作者、军事科学院研究室副主任张国君同志的讲课稿。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查金路曾撰文评价:“当读完《大国是怎样崛起的》之后,在我心灵深处产生了不小的震撼,既震撼于他敢于选择如此重大的战略问题特立独行地开展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真知灼见,又震撼于他在职务内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写出了极具特色的理论专著,更震撼于他坦率直言,实话实说,道出了许多令人振聋发聩的话语……”因篇幅限制,本文分三篇发表。此为中篇。


  (3)国家崛起必须具备的五大优势


  事实证明,无论世界上发生什么事情,事前都会有一些征兆。尤其是像国家崛起这么大的事,征兆更为明显。


  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大不列颠帝国即将崛起,特别是其皇家海军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进一步奠定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到年前后,也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用只占世界2%的人口,生产了全世界53%的铁、50%的煤,其对外贸易总额比法、德、美三国的总和还要多。到第一次大战前,其商船吨位几乎占世界总吨位的一半。


  19世纪下半期,发生在美国的科技革命,标志着美国农业机械化和工业科技化基本形成。从年南北战争结束到年,仅仅25年,美国的经济总量就跃居为世界第一。年10月,英国财*大臣曾预言:“到下一年(也就是年)6月,或更早些时候,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就会处于只要他愿意,就可以对我们发号施令的地位。”英国财*大臣为何出此言,因为,他看到了美国崛起的征兆。在这里,我们把它归纳为五大优势:


  一是人才优势。人,是人类社会的主宰者,也是推动国家发展、国家崛起的力量之源。真正的国宝是什么?不是大熊猫,也不是一幅书法作品,而是人才!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人才,发展或崛起就是一句空话。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中国?是因为有商鞅。没有商鞅变法,秦始皇能统一中国当上皇帝吗?我看不一定。英国为什么能发动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因为他有钟表匠——凯伊、编织工——詹姆斯·哈格、牧师——艾德蒙特·卡特莱特、机械修理工——詹姆士·瓦特等一批发明家。美国为什么能够在一片殖民地上迅速崛起,并在世界顶端傲立百年不倒,也是因为它有世界顶级的人才。试想,如果没有《独立宣言》、《联邦宪法》、《专利法》,没有惠特尼(发明轧花机,使清除棉籽效率提高倍)、克里斯托弗·肖尔斯(发明打字机)、约翰·潘伯顿(药剂师,发明可口可乐配方)、爱迪生(发明专利多项)、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一大批科学家、发明家,美国大规模的科技革命不可能发生,其经济实力增长也不可能那么迅速。因此,美国十分重视人才。除大量培养人才外,还在世界各国挖人才。爱因斯坦本来是德国的物理学家,只是因为他有犹太人的血统,而在德国科学界受到排挤,结果被美国所重用。当时法国科学家朗之万就说:“当代物理学家迁到了美国,现在美国成为世界物理的中心了。”


  为了及时俘获欧洲特别是德国和意大利的顶尖人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专门成了一支特殊部队——“阿尔索斯”谍报队。这支部队在诺曼底登陆之后,立即以一个伞兵师、两个装甲师和第6集团军作掩护,抢在苏联之前,对德国和意大利的优秀科学家以及技术情报资料进行了全面收拢和劝降。后来,这些科学家,都成了美国科技界的主力军。被誉为“火箭之父”的冯·布劳恩,就是其中的一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有世界顶级人才数量,几乎超过了其它国家中、欧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总和。


  二是体制优势。是不是有了人才,国家就能强大呢?不见得!因为,有了人才,不把人才当回事。要么弃之不用,要么无端指责,要么排挤陷害。不仅成不了事,而且容易坏事。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事,甚至走向反面。”美国远东问题专家阿瑟·贾德森·布朗曾这样描述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他说“中国的整个公共服务体系都因贪污而腐朽了,官员们不管是应得的薪俸,还是可拿可不拿的、拿了也不算犯法的灰色收入,都照单全收。中国的官员受贿成风,向上贿赂成风,清朝末年的吏治绝对是贿赂公行。”“很多在美国待了10~15年的中国留学生都不愿意回到北京。他们这样选择的原因,倒不是因为他们贪恋美国的荣华,不愿意为祖国效忠,而是他们凑不齐送给当权的满清王公的贿赂款项。”(摘自阿瑟·贾德森·布朗的《辛亥革命》)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来讨论一下什么是好体制、什么是坏体制的问题?在很多人看来,好体制就是能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让好人更好、坏人不敢坏的体制。坏体制就是打击人的积极性,让好人不敢好、坏人任意横行的体制。


  由于体制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变化的。一种体制适用于这个时代,不一定适用于另一个时代。这就如同奴隶主专制和封建专制体制,只适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一样。根据*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也就是说,一个国家要想保持平衡健康发展,必须做到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为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也是最早建立封建体制的国家,因此,在西方国家没有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之前,中国的发展一直是领先的。然而,正是由于这个体制在中国持续太久(多年),所以,后来渐渐落后了。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也是最早结束封建专制的国家。所以,它成功崛起了。试想,如果当时英国不实行资产阶级共和*体,也就不会有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没有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它也就不可能成为世界霸主。


  苏联是最早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因此,最初的经济发展异常迅猛。它从年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个五年规划,到年第二个五年规划结束时,就已经建成多个大型企业。也就是说,它只用了不到30年时间,工业总产值就增加了6倍,超过了当时的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农业机耕面积达到了70%,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人均产值为~美元,已经接近日本的美元。然而,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共产*思想僵化,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完善*治体制,使整个国家失去了发展的活力,结果在美苏冷战中败下阵来。


  再看美国,当初尽管有人说,美国的总统制是新版的君主制,也存在很多局限性,但实际上这个新版的君主制,要比英国原来的君主制进步得多。一是制度设计更加体现民主。正如《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托马斯·杰弗逊和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人之为恶,只是坏的社会制度和愚昧所造成的”,“*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委托给它的。一旦它实行暴*,人民有权用革命手段推翻它而代之以新的*府。”因此,《联邦宪法》始终蕴涵着民主共和、人权和对*府权力的限制的*治理念。二是责任更加具体明确。《联邦宪法》对总统和参众两院以及国会的产生,权力和责任都进行了规定,操作性比较强。三是权力制衡更加严谨。也就是说,在美国根本不存在不受制约的权力,任何权力都要受到制约。总统看起来至高无上吧,但其权力要受到众议院和国会的制约。也就是说,如果众议院认为,你不适合当总统了,它就有权弹劾你。当然,弹劾案最终还要由参议院审判,并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审判。四是对腐败限制更加到位。比如《联邦宪法》第一条第九款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凡在合众国属下担任任何有薪金或有责任的职务的人,未经国会同意,不得从任何国王、君主或外国接受任何礼物、俸禄、官职或任何一种爵位。又如: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总统在任期内不得接受合众国或任何一州的任何其他俸禄。”正是由于美国实行了更优于英国的*治体制,因此它的发展速度比当时的英国要快的多。


  三是战略优势。战略优势包括战略思想、战略机遇和战略行动。人们常说,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什么?我认为,首先是思想准备。因为,有思想才能发现机遇、谋划机遇、抓住机遇,并利用好机遇。对于傻瓜来说,给再多的机遇也不会产生什么好效果。记得在香港回归之前,有一位媒体记者问撒切尔夫人,你把香港交还中国,你不怕中国强大吗?撒切尔夫人回答说:“你们根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这句话,看起来是对我们中国人的蔑视,实际上是对我们的提醒。自近代以来,我们的确没有出几位在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好不容易出了个毛泽东思想,近些年又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诋毁的差不多了。这不仅是我们国家的悲哀,更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其次是战略谋划。古人讲:“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谋势,包括判势、造势、顺势和用势。毛泽东是战略筹划的高手,高就高在他头脑非常清醒、非常有远见。早在年,毛泽东就预感到日本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他说:“目前的*治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这种变化了的形势,我们的*已经规定自己的任务。目前的形势是怎样的呢?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者已经显示他们要向中国本部前进了,他们要占领全中国。(年12月27日,在陕北瓦窑堡*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报告)。”接下来,他又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各阶级的状况,分析了红军和国民*的状况,并提出了著名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共和国”、争取“国际援助”的战略思想。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后的第16天。毛泽东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明确指出:反抗日本侵略战争的“两个方针”(一个是坚决抗日,一个是妥协退让)、“两套办法”(第一套:全国军队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治机构、抗日外交、宣布改良人民生活的纲领并立即开始实行、国防教育、抗日的财*经济*策、全中国人民、*府和军队团结起来,长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第二套:与之相反。)、“两个前途”(一个是实现自由解放的前途,一个是中国人民都做牛马奴隶的前途。)年5月,毛泽东又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结果证实,毛泽东对国际形势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形势的判断及应对措施,完全是正确的。所以,我们说毛泽东挽救了*、挽救了中国!不是阿谀奉承,是历史事实。其次是战略决断。大家知道,俄国十月革命前夕,在列宁领导的革命队伍内部,有少数人认为革命还未成熟,反对立即起义。当时列宁很生气,亲自撰写了《危机成熟了》一文,强调“革命的转折时机显然已经到来”,“放过目前的时机,就等于断送革命。”并给*中央写信说:“放过了时机,那就是犯了滔天大罪!”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总结说“卷入这场斗争的帝国主义强盗都全力以赴,进行你死我活的搏斗,以致无论哪一个帝国主义集团都无法集中较大的力量来反对俄国革命。在十月的时候,我们恰好碰上了这个时机,我国革命恰好碰上了一个幸运的时机。”再举一个例子,就是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对这次战争,现在仍是众说纷纭。有人说该打,有人说不该打。说该打的,也说不清为什么该打,说不该打的理由更显得幼稚。其实,在打与不打的问题上,当时毛泽东也进行过反复衡量。鉴于美国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一方面派兵进入朝鲜,一方面又命令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毛泽东看出了美国的战略图谋,就是要用武力进一步干涉中朝内*。他在*治局会议上明确指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用 的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适当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至于战争能不能取胜?毛泽东也有所考虑。他说:美国在军事上有长处,也有短处。概括起来是“一长三短”。一长就是铁多;三个弱点:第一,战线太长,从德国柏林到朝鲜;第二,运输路线太远,隔着两个大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第三,战斗力太弱。在毛泽东看来,最坏的结局,无非就是再来一次世界大战。对于这个结果,毛泽东也是有准备的。他说“我们中国人民是打惯了仗的,我们的愿望是不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如今,我们到美国的西点军校,一提起美军战争史时,他们的教员都会说,美军建军史上有两大耻辱:一个是朝鲜战争,一个是越南战争。并说,越南战争只是*治上的失败。美国*府由于惧怕中国参战,不允许军队越过北纬17度线,可以说美军一直是在束手束脚的打仗。而朝鲜战争则完完全全是军事上的失败,一个世界公认的最强大的国家,陆海空三军联合立体作战,却没打过一个贫穷国家、装备原始的陆军,真是美国国家永远的耻辱。现在看来,我们不得不佩服毛泽东的战略判断和战略决断能力。


  四是技术优势。自人类社会从刀耕火种时代进入工业时代起,科学技术便成了生产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从英国的崛起到美国的独霸,再到现在世界各强国的发展,哪一个不是技术强国?仅有2.5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和万人口的以色列,为何敢逞强于中东?很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人家的技术先进,尤其是电子监控系统和无人机技术,连美国人都佩服。据统计,从年建国以来,先后有10名以色列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如今,全球顶尖的企业英特尔、IBM、微软、惠普、雅虎、Google、升阳微系统,在以色列都有研发中心,在纳斯达克上司的以色列企业数目仅次于美国,逾80家。其中包括全球最大非专利药制药企业Teva(梯瓦)和以色列的最大企业、全球网络保全产品巨头Checkpoint软件科技公司,以及著名的国防承包商Elbit(埃欧百特)系统。另外,以色列还是继美、英、俄、中、法五个核大国之外,少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评价这句话时说的:“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还指出:“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据世界科学发展史介绍,近代以来,科学中心经历了五次转移:第一次是由中国转移到欧洲,当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世界科学中心在意大利,主要标志是伽利略的物理学、天文学;第二次是17世纪由意大利转移到英国,主要标志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第三次是18世纪中期由英国转移到法国,主要标志是拉瓦锡的化学物种分类新体系;第四次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由法国转移到德国,主要标志是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五次是20世纪20年代由德国转移到美国,主要标志是信息技术。美国学者厄力斯·帕克曾说:“美国工业中并没有什么秘密。我们一旦获得新发明产品便马上应用了。那就是我们所以兴盛得如此迅速的一个原因了。”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话,那么,什么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呢?爱因斯坦说过,“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造力几乎概括了这个世界的一切,它推动技术进步,它甚至是知识的源泉。”纵观世界大国崛起的过程,几乎都伴随着大量的发明创造。如果英国没有编织机、蒸汽机、焦炭炼铁法、蒸汽鼓风冶金法等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就不会有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没有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就不会有英国的崛起。如果美国没有打字机、空调器、洗衣机、塑料、飞机、电灯、电话、留声机、发电机、电影机、电子数字计算机、全球定位系统等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恐怕也难支撑起美国今天的霸主地位。


  德国为什么敢发动两次世界大战?除*治、军事、经济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其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据统计年~年间,德国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为项,接近美、英、法三的总和(美国为33项,法国为75项,英国为项),~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员中,美国有2人次,英国有8人次,法国有11人次,而德国达20人次。时到今日,德国的创造力仍居世界前列,这也就德国经济常胜不衰的重要原因。


  再看看日本,一个小小的岛国为什么敢这么猖狂?除了有美国作后盾外,其科技实力也是让它看不起邻国的一个重要原因。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十分注重发展科学技术,十分注重保留科学技术人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兵力严重不足,很多十四五岁的孩子和文科大学生、甚至文科教授都补充到部队,送上战场,而日本数万理工科大学生却未上战场而被保存下来,正是这批理工科大学生成了战后日本科技的主力军。日本人始终相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肯定比巨人更高。”因此,其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目前,其科技发展基本走出了从完全引进到技术移植、模仿,再到个别改良、综合创造,直到产品国产化的道路。再看看在我国高速公路上跑的汽车、办公室用的高档办公用品,有多少日本技术?大家比我更清楚。


  五是安全优势。安全是发展的根本保障。没有安全就不可能有持续稳定的发展。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来说,安全与发展,都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基础。没有安全,就无从谈发展,没有发展,也就无从谈安全。因此,有人说,安全与发展,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如果把国家比喻成一辆马车,安全与发展就是两个轮子,无论哪个轮子出了问题,这辆车都无法全速前进。


  看看曾经崛起过的国家,哪一个不是军事强国。西班牙当时有无敌舰队,英国有皇家海军,美国就更不用说了。早在美国内战期间,其军事工业就得到了全面发展,现代大炮和小型武器大批量生产并投入实战,铁甲舰、旋转炮塔、早期的鱼雷和水雷,以及拦截商船的蒸汽快艇,也开始批量生产。到年12月,美国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艘战船的海军。美国现代海军之父——马汉的《海上权力对历史的影响》发表后,美国进一步加快了海军建设的步伐。到19世纪末,其海军实力已经由世界第12位上升到第5位。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满足欧洲战场的需要,又进一步扩大了军事工业的生产规模,空军、海军和陆军装备得到了全面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其武装部队的总人数超了万人,军费开支高达90多亿美元。不仅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空军,而且还建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核武器库,数百个军事基地遍布世界各地。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杜鲁门总统便自鸣得意地说:“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4)国家崛起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综合分析,一个国家崛起,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个是具备足够的实力;另一个是具备有利的国际环境;第三个是具备大战略。


  首先,说说足够的实力。过去,人们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不强大,通常看综合国力。由于“综合国力”这个概念比较笼统,不好把握。20世纪90年代,也就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一个国家的实力可以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指“硬性命令式实力”。即通过威胁或奖励让别人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之能力。它包括基本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软实力”是指“软性同化式权力”。即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手段让他人自愿追求你所要的东西的能力。它包括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或*治价值观念的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治议题的能力。


  上述解释,虽然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但究竟哪个实力重要,哪个实力是第一位的,哪些实力是必须具备的,还不是十分清楚。因此,我们又对其进行了重新划分。也是分两大类:一类是战略实力。主要包括体制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教育实力和文化实力。其中体制实力主要是指国家*治体制的影响力和作用力;经济实力主要是指国家最低阶层的购买能力;科技实力主要是指国家引领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能力;军事实力主是指军队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教育实力主要是指国家在培养和造就人才上的能力;文化实力主要是指国家主流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类是战术实力。即国运用各种发展要素的能力。主要有资源、外交、贸易实力等。其中,战略实力是国家发展或崛起的重要支柱,是必须具有的实力;战术实力是实现战略实力不断发展的基础和手段。也就是说,在国家发展或崛起过程中,必须高度
  其次,说说有利的国际环境。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一个或多个国家崛起,往往伴随着国际新秩序,的诞生。中国人常讲,天时、地利、人和,这些条件缺一不可。20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整体实力已经大大超过了英国。当时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和粮食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债权国。它既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又有超级公司和广阔的国际市场。其走俏商品诸如汽车、农业机械、办公设备的生产,比英、法、德、意、日、苏加在一起还要多。然而,这个时候,美国并没有“指点江山”。用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的话说:“他仍然是个沉睡的巨人。”


  为什么当时的美国要甘当“幕后大国”呢?难道美国人真的不想当老大?回答是否的!可以说,美国人做梦都想当老大,只是觉得时机还不成熟,它是在养精蓄锐、等待“东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还是个乱世。特别是在欧洲,群雄竞起,英、法、德相互角力,苏联社会主义高速发展,东亚的日本也在蠢蠢欲动。这个时候的美国选择了“中立”,和谁都做生意,谁也不得罪。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后,美国仍表现得与己毫不相干,继续做着自己的买卖。等到别人打得筋疲力尽了,自己才出山,结果落得名利又收,并一举成为世界霸主。这一招,是美国的密招。已经多次使用,并且还在使用。表面上看来,有些路数不同,实际上只为一个目的。就是挑动对手内部或与他国之间的矛盾,搞得大家都心神不安、无暇顾及,只得都去求他,他好提条件、从中取利。这一招,一次又一次地帮助了美国,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美国,一次又一次地保住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当前,美国已经正式将我国视为对手。可以说,未来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越来越险恶。我在《大国是怎样崛起的》一书说过,中国越是接近崛起目标,美国包括日本以及周边少数大国,就越发不安,对我们威胁就越大。对此,我们必须以万全之策加以应对。


  最后,说说大战略。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也是最善于利用各种手段的高级动物。可以肯定地讲,只要世界上有人存在,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就永远不会停止。有博弈,就需要战略。大国之间博弈,则需要大战略。究竟什么是战略呢?顾名思义,战,是指战争,略是指谋略。克劳塞维茨认为,“战略是为了战争目的运用战斗的学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则把战略定义为“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战争”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拓展,“战争”一词,已经不再限于军事领域,而涵盖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近年来频频提到的“金融战争”、“货币战争”、“信息战争”、“文化战争”、“能源战争”等等。因此,美国人把“大战略”定义为“是指在平时与战时,为获得对国家*策的最大限度的支持,发展与运用国家的*治、经济、精神以及军事力量的艺术和科学。”目前,我国还没有“大战略”这个概念。军事科学院的吴春秋研究员曾经建议,我们也要制定“大战略”。并指出,“大战略既适用于一个国家,也适用于国内的*治集团和超国家的联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大战略既适用于战时,又适用于平时;既管国家安全,又管国家发展;既有对外的一面,又有对内的一面。”但由于很多学者对此看法不同,至今也没落实。现在看来,我们的国家确实需要制定大战略。因为没有大战略,才导致很多人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年,我到某县调研,该县有一个煤矿。县委领导汇报说,要把产量从年产万吨提高到万吨。当时我就问,这个煤矿的总储量是多少?他说,大约2亿吨。也就是说,若每年开采万吨,可开采年,若每年开采万吨,只能开采10年。煤可是不可再生能源啊!本来可以用年的能源,我们10年就把它开采完。这是什么行为?难道不是典型的“杀鸡取卵”吗?最近,我去一家企业参观。这家企业是做LED灯的。该企业老总介绍说,他们的产品质量很好,寿命可达10万小时。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问题,用户的更换周期太长。有人给他建议,通过缩短寿命的方法降低用户的更换周期。我给这位老总说,这绝对是一个“馊主意”。你们的企业靠什么创“品牌”、靠什么生存?不就是质量嘛!你人为地把质量降低,你的企业还能存活吗?类似这样的问题太多了!正是因为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技术才上不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百年老店”才少之又少;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的“中国制造”才不得不贴牌生产,受制于人。去年,我向中央建议,尽快制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并作为国家大战略统领各行各业的战略,以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使整个国家形成“一盘棋”,防止和避免各行其是、盲目开发、恶性竞争等短视行为。


  (未完待续;任;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

.
  昆仑策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国君五大优势与三个条件理性看待中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