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津津乐道。
聚焦画卷最左端,你会发现有一家挂着招牌“赵太丞家”的中药铺。如果凑近点儿瞅瞅,就会发现在后面的柜台上放着一架算盘。
“大家让一让,让我用放大镜瞅瞅~”
那么,算盘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算盘,又作祘盘,北宋发明的串档算珠,是现代算盘的雏形,作为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随着宋代以来商贸往来的兴起,算盘被广为应用,也难怪《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中药铺柜台上有算盘的身影了!
“算盘一响,黄金万两~”
近千年过去了,纵使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还于年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见算盘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不是没有理由的!
“能和中国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的,实力自是不一般~”
“如意算盘”摆好了,珠算法又是怎么兴起的呢?
作为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虽然北宋串档算珠的出现,一度让珠算走入商贾交易的日常,但让珠算算法真正便捷实用,并发扬光大的人却是下面这位来自八闽首府的长乐人杰——“珠算鼻祖”柯尚迁。
“承让承让,没错,珠算鼻祖就是我!”
说起八闽首府,素有“海滨邹鲁”、“理学名邦”等美誉,而我们的“珠算鼻祖”柯尚迁就出生于东海之滨长乐的一户海边人家。
话说柯尚迁自幼聪明伶俐,遇事敏捷好问。十岁那年,有次随堂叔到海边玩,恰好遇见渔民聚在一起买卖鲜鱼,其中有人因用筹子计算太慢而发生争吵。
年仅十岁的柯尚迁扬起稚嫩的脸庞惊奇地问:“为什么不用计算快的方式来计算呢?”堂叔笑了笑,道:“现在还没有,这要靠你长大后多研究研究了!”只不过一句大人的玩笑话却被彼时小小的柯尚迁记在心头了。
“谁说好奇害死猫,好奇会成就大人物!”
当然,大人物之所以优秀,除了好问,爱思考,自然少不了勤学。听闻柯尚迁做了县丞以后,还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博览群书,尤其喜欢深研古代数学书籍(那本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大概早已被他翻烂了吧)。
年,72岁的柯尚迁回到长乐老家。七旬高龄的他依旧笔耕不辍、闻鸡起舞,耗时八年,终于写出了我国历史上早期最适用的珠算书——《数学通轨》。
“奇书一本,堪称珠算界的‘葵花宝典’!”
此书的命运还充满传奇色彩,成书后,它东传日本,流行极广却在国内反而失传。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历经波折才得以回到祖国怀抱,可谓沧海遗珠,失而复得。
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1]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中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