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4/10 16:12:00
最近看了一半的[甘地自传],这是他晚年接受朋友的建议写的一本回忆录,他认识到这本书作为史料显然具有局限性,因为他以前并没有留下日记之类的参考资料,全凭自己的心之所向来写,批评家会很容易找到一些瑕疵来证明他的虚荣心。但甘地也不认为这疑虑会让自己放弃写这本书,因为他的内心深处希望自己写下去,把写作作为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甘地从小家境不错,父亲是一位商人,在甘地十三岁那年就为他办了婚事。那时的甘地还在上学,有次学别人抽烟,倒不是因为他有烟瘾,只是觉得吞云吐雾好玩。他有时从地上捡烟头来抽,有次甚至还偷了仆人的钱。这件事传到父亲那里,甘地感到十分内疚,写了一封忏悔书交给父亲。那时父亲已经卧病不起,他坐起来看儿子写的信,眼泪像断线的珠子滚落打湿了纸张。父亲没有如甘地的预想那样大发雷霆责备他,而是闭目思考了片刻,撕掉了那份悔过书,然后躺下了。甘地目睹父亲的悲痛,也跟着哭了,他感觉到那些泪水涤荡了他的罪孽。也让他想起那句圣歌歌词‘‘唯受爱之箭,方知爱之力‘‘。这件事生动为他诠释了‘‘非暴力‘‘的含义,也在后来启发了他对于非暴力的力量认知,当它包容万物之时,能从感化万物中获得无限的力量。青年的甘地为了取得律师资格证书,到英国留学,打算当一名律师。作为有色人种,他在上街的时候经常受到不平等待遇,虽然也有好心的太太撮合他和一位不错的英国姑娘交往,好在他及时坦白自己已婚才作罢。那时的甘地学会了极简的生活方式,他遵从离开家的誓言继续坚持吃素,自己做菜,甚至还学会了给自己理发。他在业余看了很多有关宗教的书籍,不过他并没有信仰基督教或是本土的印度教,他认为这些宗教都有缺点。但很认同一些梵文经书的智慧,把它们抄在纸条贴在洗漱台玻璃上,每天刷牙的时候边背诵,养成了每天刷牙十五分钟的习惯。取得律师职业资格证后,他在南非当了几年的律师,虽然薪水只有成功律师的十分之一,因为他总是收很少的费用,总是极力劝双方私下何解,因而他感到和满足。他认识到自己一生中想要做的事就是为穷人服务,他回家的时候也专门选座三等车厢,认为比上等座宽且自由。只是后来被冠以‘‘圣雄‘‘称号之后就没有了这种机会。甘地找到了自己的信仰,这种对神灵的信仰融入了他对世界的信仰之中,称为‘‘经验‘‘。他认为一个人内心深处最恳切,最纯粹的愿望,往往会以一种出乎他意料的方式实现。俗话说‘‘圣人悟道,宛如跨过刀锋般不易‘‘,甘地获得真理的过程与佛类似,就是通过‘‘舍身‘‘。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佛陀路过看到一个人在哭泣,问他为什么哭,这个人说自己想要学佛,但自己太笨了,一句话都记不住。佛陀说‘‘知道自己的愚笨正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于是赐他一个法号‘‘愚路‘‘,亲自教他一句‘‘我拂尘,我除垢‘‘。愚路反复背了三天,告诉佛陀自己还是记不住。于是佛陀让他为大家擦鞋,愚路欣然照做。这晚上他从睡梦中醒来突然记起了这句话,他悟到佛陀所说的尘垢不是指外在,而是指内心的杂念,如贪嗔痴。只有为自己的内心除垢才能成佛。悟道后,他就成了‘‘愚路尊者‘‘。甘地也正是这样做的,他祛除自己内心的贪嗔痴往往觉得意志力捉襟见肘,但通过誓言的力量,他渐渐从过去的堆积如山的失败经历中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只要能保持一颗纯洁的内心,解决问题烦恼的方法总会如影随形。后来,他回到孟买,参加了印度国大*。领导了印度的独立运动,??他为两亿人植入了信心,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解放了印度,因此被称为‘‘圣雄‘‘。最后想借用一句杨绛先生的话来做结论,所谓的救世主并不是因为他懂得把面包变多,治病救人之类的戏法,而是因为他能证实一副血肉之躯能为了信仰承受多大的痛苦,证实了人是多么了不起和伟大,让世人明白人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当一个人百分之百的克制了肉体,他也就由人变成神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