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大家立刻就会想到“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其实,关于这四大发明,并非没有争议。
造纸术没什么争议,但印刷术的争议很大。一直到近代的清末民国,中国实际应用的印刷术,都是雕版印刷,也就是在木板上刻字做成印版,而不是活字印刷。活字印刷虽然宋代就出现了,但几乎没有应用。实际上,现代的印刷技术,中国要从西方引进的。
火药和指南针也有类似争议。虽然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但真正广泛应用的,都是近代以来从西方引进的新技术,而不是古代技术的延续发展。
本文无意介入这些争议。本文想要挑起另一个争议,那就是,技术性知识和社会性知识,哪个更重要?
有人可能会说,当然是技术知识重要。甚至可以说,技术知识才是唯一重要的知识。其他的知识,说你们都是扯蛋吧,有点儿不礼貌,但其实也差不多。你们都消失,社会也损失不大。只要保持技术进步,社会照样繁荣兴旺。
这种看法错得浅。技术知识固然重要,但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整合、维系社会的知识,永远是最重要的。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要持续面对和解决整合、维系社会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人们才能把日子过下去。技术知识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并不能解决怎样整合、维系社会这个核心问题。
有一个中国学者去欧洲参加学术会议。期间,正好中国成功发射了一枚先进的火箭。这位中国学者不免当众有些洋洋得意。一位瑞典学者见状,有些气不忿,出言讽刺说:如果瑞典有中国这么大规模这么多人口,早就把几百人送上月球并来回跑了。
这位中国学者一时语塞无言以对。其实,一句话就可以噎住这位瑞典人:组成和保持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这恰恰是你们瑞典人永远也做不到的最大成就。
瑞典历史上也曾经是欧洲强国,但不要说整合全欧洲,就连整合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这么个小地方,瑞典人也做不到。中国却能把整个东亚大陆和数以亿计的人口整合为一个坚强的整体,并长期延续。这才是最了不起的事情。相比之下,那些技术发明确实只是“奇巧淫技”级别的次要知识。
“四大发明”是经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然后才到处流传的。如果回到中国古代,问任何一个人“四大发明”是什么,那位古人只会莫名其妙,不知你在说什么。中国古人知道四书五经、四大金刚、四大须生,但肯定不知道“四大发明”是什么。
有人可能会冷笑说,他们当然不知道。你国古人不懂科学嘛。
这个解释对不对,我们先不论,但至少我们可以提出另一种解释,那就是:在中国古代,这些技术发明即使存在,也确实不重要。不重要的东西,当然不会在社会上流传,大家也不会记得。
我们不妨坦然承认,中国古人就是不重视科学技术,这是因为,对中国古人来说,有重要得多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现代语言表达,就是整合、维系和扩展人类的合作秩序。在这方面,中国成就斐然、经验丰富,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知识。
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技术进步成了聚光灯下的热点,中国悠久历史中积累的丰富社会知识则被低估甚至无视。在中国近代以来全面落后的情况下,很难认清和扭转这种错误认识。但是,随着中国国家的全面复兴,在分析中国复兴的原因时,看得越来越清楚的一点就是:中国固有的丰富社会性知识,才是中国复兴最主要的原因。至于那些技术性知识,作用是次要和辅助的,而且,对技术性知识来时,无论是原创,还是引进,都不难。而社会性知识的掌握,则要难得多。
换言之,关于“四大发明”的争议,其实根本不重要。就算这四大发明都被证明有问题,也无所谓。那些本来就不是中国人看重的东西。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真正重要的,是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性知识。在这个领域,中国有大量的发明和创造。中国这个“广土巨族”国家正是靠着这些知识才形成和维系的。
切换到这个视角以后,就可以重新提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发明——社会性知识的重大发明。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界定重大发明?或者说,标准是什么?
我想,至少应该有三个标准:
一、这个发明是中国的本土原创。
二、这个发明流传到其他文明区,并且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其他文明区的社会状况和组织形式。
三、这些重大发明构成了中国社会的核心特征。而这些特征,正是中国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区别所在。
根据这三个标准,我在中国丰富的社会性知识中找出了“五大发明”。接下来,我就按照重要性,从低到高,分别介绍这“五大发明”。
这一篇算是开头语。下一篇先介绍第五名。
(未完待续)
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或“在看”吧。
李子暘为铅笔经济研究社主编,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