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次,学校放假,儿子回来战战兢兢地递给父亲一张成绩单。父亲翻了翻,看了看,发现成绩单上居然有一门功课不及格。
儿子半低着头斜眼看父亲的神色,已经做好了父亲大发雷霆的准备。未曾想,那父亲只是轻轻放下成绩单,看了一眼儿子,一言未发,扭头离去。
待父亲走后,儿子自己又拿起成绩单看了几眼,然后深埋下头。
之后没过几天,他就提前结束自己的假期,返校去复习那门不及格的功课——地理。
再之后,这个儿子的那次不及格成为他学生时期的唯一一次,并且,地理反而成了他学得最好的一门功课。
那个儿子晚年回忆父亲时,对自己的儿子深情地讲述了这一段往事。
他说:“你爷爷看到成绩单后的‘一言未发’,让我知道了学习是我自己的事儿,让我学会了凡事要对自己负责。”
那个父亲就是国学大师梁漱溟,那个儿子正是他的长子梁培宽。
原来教育有一种很高的境界就是“引而不发”。
《孟子.尽心上》中有语:“引而不发,跃如也”,意思是拉满弓,却不放箭,做出一种跃跃欲试的姿态。
喻指教育人应善于启发,使其能自求自得。梁漱溟先生就是拥有这种教育的智慧的人。
按理说,以他的满腹经纶,教训起孩子还不是滔滔不绝?然而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引而不发,跃如也。
这何尝不是对古人智慧的淋漓阐发?
2
几个月前,接待了一位自称失败的母亲。
儿子刚上高一没几天,就产生了厌学情绪,甚至逃课去网吧打游戏。她很生气,就指责他不好好学习,是对自己的未来不负责任。
儿子无所谓地说,“对,如果不上学,我将来只能扫大街是吧?扫就扫,快乐就行。”这个妈妈差点气晕过去,然而却无力反驳。
“我真是一个失败的妈”。这个妈含着泪颤抖着说。
我说:“我可以想像孩子与你之间的互动场景,虽然不是全对,但绝对类似”
她好奇地看着我。
我说:你一定是拿到孩子成绩单后控制不住情绪的人?
她说:嗯
我说:回想孩子从小的时候,孩子第一次系鞋带,你是不是从此不再给他买带鞋带的鞋子?孩子第一次想洗碗,你是不是告诉他,让他学习去?接送孩子上学,你是不是替他拎着书包?孩子笨手笨脚地整理床铺,你是不是不耐烦地将孩子推到一边,替他去做?
她说:您怎么知道的,您是料事如神呀!
我笑了笑说:我又不是神,我不可能知道这些。
我只知道的是,当下孩子一种流行病——无责任病,都与父母的包办代替病有关。
这种代替病,许多家长都有:替孩子系鞋带的有之、替孩子擦嘴的有之、替孩子出气的有之、替孩子向老师请假的有之。……
结果,父母越是包揽,孩子越包越懒。
懒惰的孩子,他们得的是无聊癌,因为父母的包办将“懒于动手”、“懒于动脑”两种病毒发射到孩子的习惯中,
结果,孩子从此有了四种最基本的病症:愤怒(因为你全替他去做)、无助(因为你替他做了,他觉得自己无能)、懒惰(因为你经常替他去做,他们习惯于依赖)、逃避(他们把自己身上所有的责任都转嫁在父母身上,边抱怨边推卸着自己的责任)
这位妈妈还是一个有悟性的妈妈,她点了点头说,“我知道怎么做了。”
3
过了两个月,这位妈妈找到我说,他的孩子已经愿意上学去了。紧接着她告诉了她是如何让孩子转变的:
回去后,没有几天,儿子就不想去学校了。我淡淡地对他说,“那也好,你快乐就好。”
他过上了他想要的生活:看电视,打电玩,想几点睡就几点睡,想几点起就几点起,任由自我。
当时,看着他每天懒散地度过,我心急如焚,
但我不得不克制自己内心的焦虑,
我知道,作为父母,你既不能代替他思考,也无法代替他成长。
不要赶在时间前面替他做决定,因为,人生是他的,他必须学会对自己负责。
平静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只字不提上学读书的事,
他反倒心里有了想法。
有一天,他说:“原来这样过日子,也挺没意思的。”
我说:“那我陪你打游戏吧。”
他说:“没劲儿。”
我说:“那你找同学去玩吧”
他说:“都去上课了,找谁去。”
我说:“那我陪你逛街。”
他说:“行。”
漫步街头,路过书店,他走了进去,在一排排书架前流连。
我默默地跟在他身后,一言不发。他想跟我说什么,却忍住了,没说。
晚上,他说:“这么过日子,挺没劲的。”
我说:“但是很快乐。”
他说:“快乐?我不觉得,我只觉得平淡。你为什么不提学校,不跟我说,‘你的同学现在正在学校读书,为未来打基础,而你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
我握住他的手说:“那是因为,我是我,你是你。过去的我对你指手划脚、包办代替,我好像变成了你,你变成了我的提线木偶。你的逆反心理让你觉得上学是我的事而恰恰不是你的事。于是你提出休学的要求。对此,我反思了良久,我终于意识到,我不能代替你思考问题,代替你决定问题。你必须承担你的所有。而不是我。”
儿子听了,深受触动。对我说,“我的事,我会认真考虑的。”
一个月后,儿子很轻松地对我说,“我想上学,我想重返校园。”我欣慰地笑着点点头,却什么也没问。是的,不问他思考的过程和做出决定的艰难,是对他的尊重。当你看到了一棵小树的成长,那就根本没必要深究生长的细节。
当儿子重返课堂,我看到了轻松的笑容。
我明白,这个决定是他自己做出的,经过了认真的思考。
那么,学习中的所有问题,他都会努力去解决。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成长的每一步都是踏实的。
这个妈妈很有悟性,她更有教育孩子的狠劲,她能够承受焦虑,却把独立赋予孩子。对于父母而论,这无异于孩子的浴火重生。
我记得有这样经典的话: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指向分离的,无论我们多么爱孩子,终究要明白:有些路,只能他自己走;有些坎,只能他自己过。真爱是要发展出孩子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和对自己负责的觉悟,允许孩子走一条与我们不同的路,而不是我们拼了命去照顾孩子的生活,规划孩子的未来。
人生,终归是孩子自己的,爱,当如他所是。
引而不发,跃如也。何止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更是一种自信和信任。
来源网络综合,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阅读
辟谣!再次明确:新冠疫苗接种,全民免费!
重磅!年浙江高考1月选考科目试题及参考答案来啦
点击进入原文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