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祥名汤姆噗鲁斯出品
商业大咖社
0.99元10个鸡蛋?
0.9元10斤大白菜?
0.45元1斤土豆?
……
这是真的!
年末,包括阿里、美团、京东、拼多多、滴滴等号称中国互联网的巨头们,在强大资本加持下,纷纷以投资或者成立事业部的方式,夹裹一堆新概念前赴后继涌入社区团购时。
铁幕之下,动辄几十亿的补贴,上万个城市的价格战,让无数小商贩在寒冬中瑟瑟发抖。
整个社会,舆论鼎沸。
大规模的质疑开始出现——12月9日,南京市场监管局就发布《电商“菜品社区团购”合规经营告知书》,直接“喊话”各大平台,要求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实施倾销,排挤对手独占市场,扰乱正常经营秩序。
阿里巴巴、美团、滴滴、京东等负责人相继签字。
质疑转化成尖锐的批评——12月11日,人民日报在《“社区团购”争议背后,是对互联网巨头科技创新的更多期待》社论中,就当下火爆的社区团购,对互联网浇下大盆冷水:
别只惦记着(老百姓)几捆白菜、几斤水果。
批评变成系列*策的制衡——随后一天,中央召开*治局会议上,国家更是首提“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对当下借助资本横加垄断和大肆扩张的互联网巨头们,当头棒喝。
此前《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以及对《反垄断法》几番重申,以及近期对阿里、阅文集团等涉嫌垄断事件,开出一系列罚单。
可以说,从国家*策、市场反映、社会舆论等多个方面,对被称之为“干毛巾里挤水”的社区团购,整个社会不再是一味追捧,而是开始警惕。
但值得玩味的是,当下中国互联网巨头们却丝毫没有收敛的意味,反倒在紧密布局,悄悄发展,继续用资本玩弄旧把戏。
这令人疑惑与不解:
非常时期,还用资本大肆玩弄社区团购,鼓吹风口,惘顾民生与群愤,这是不是中国互联网巨头们最后的疯狂?
01
风险转嫁社会
社区团购已经火爆到离奇的程度。
最近一周,“社区团购”相关话题频频冲上微博热搜。有趣的是,其中热度最大的话题则是:“社区团购会夺走卖菜商贩生计吗?”。
阅读量超过2.47亿话题背后,或许,是人们在年末最强烈的担忧:
社区团购,真的能让世界更好吗?中国互联网巨头们,真能让世界更好吗?
最直观的例子是,末接连发生的几件大事——蚂蚁金服暂停上市、蛋壳公寓集中暴雷、p2p清零事件等,正让中国互联网巨头们跌落神坛,一度成为热锅上的蚂蚁。
毫无疑问,这正是一种互联网神话的崩溃。
比如,金融与互联网一旦挂钩,资本一旦与社会民生沾边,在这个冬天迎来的却是蛋壳租金贷暴雷后,几十万年轻人无家可归的惨状。
比如,互联网巨头们花样百出扭曲三观的网贷广告盛行,诱导超前消费、网络借贷、消费主义,随着而来的,却是中青一代的“债台高筑”,是第三方公司“暴力催收”,是越来越多家庭在网贷重压下支离破碎。
比如,互联网巨头们在大数据的加持下,肆意收集用户个人信息,造成了隐私泄露,同时算法更把一大批送货员、外卖员“困在系统里”,造成了一系列安全隐患。
由此,人们也终迎来了几点反思:一是,横向扩张的互联网巨头们,正潜藏着巨大的风险——近年来,中国所谓的互联网巨头们在强大资本加持下,肆意横向发展,渗透到人们生活方方面面,一家公司崩溃则势必摧毁掉一群普通人的生活。蚂蚁集团花呗、借呗等伟大的金融创新就是其中杰出代表。
二是,互联网巨头们所做所为,正在将风险转嫁给社会——巨头们频繁入侵传统行业时,颠覆性的创新力已经难以寻觅,取而代之的,则是他们凭着补贴与价格战,打垮了一众中小企业,不断破坏着行业生态。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共享经济,无不留下一地鸡毛。
三是,互联网巨头们正在用自己的优势地位谋取垄断——在强大的资本(尤其是外资)助力下,巨头们借助流量、平台、大数据,补贴、优惠、价格战,牢牢控制住了人们的生活,“赢者通吃”恶性循环逐渐猖獗,横加垄断人们衣食住行所有行业,随后再收割利润。美团大数据杀熟是,天猫“二选一”也是。整个社会,已无路可退。
此前,《收割者:腾讯阿里的20万亿生态圈》文章列出的数据,同样令人侧目:“通过近年亿-亿元规模的投资并购,腾讯与阿里巴巴分别构筑了10万亿市值的生态圈,5年间膨胀了10倍。
相比之下,上海市地方*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8万亿元;深圳余家上市公司总市值11万亿元;A股总市值10万亿美元。腾讯与阿里的资本能量,甚至已能与一座一线城市比肩。”①
可以说,中国互联网巨头们一举一动,从没有像今天这般,令人感到如此恐惧,如此愤怒——在他们巨大身影与破坏力下,难免人人自危。
纵容,导致了乱象频出。迁就,导致了肆无忌惮。如今,事情已经到忍无可忍的地步。
近期,随着《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和中共中央*治局召开会议要求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强烈信号。
加上,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不准“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强力举措。
证明,事情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
终于,到了12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就率先对阿里巴巴、阅文集团、丰巢“开刀”——这三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作出行*处罚的决定,伴随分别被处以50万元罚款的行*处罚,让中国互联网的空气,骤然紧张。
从这一点上说,中国从上而下传达出,对互联网行业背后资本与垄断的运转模式整顿的信号,已经再明确不过。
但可气的是,互联网巨头们似乎并不收敛,并不买账,依旧我行我素。
在这个最为敏感的时间节点,互联网巨头们又夹裹着资本大肆入局,向老百姓最后一口饭夺食,社区团购开始火热。
岂不荒天下之大谬?
02
畸形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畸形与陈旧,是舆论对社区团购一个核心的攻讦点。
对此,人民日报在《“社区团购”争议背后,是对互联网巨头科技创新的更多期待》一句话,就相当精辟:
为什么还要“鸳鸯腿上劈精肉”?
从这一点上来说,所谓“社区团购”的风口,仅从商业模式上来说,一无实质创新,二无实质生产力提升——简单来说,这像是一场资本的闹剧。
首先,从时间线上来看,这一门生意早已出现——事实上,早在年社区团购网站就已出现,彼时,居民可通过网站搜索团购产品或服务,电话预定后到商铺消费并向商家付费。
到了年,又涌现出生鲜社区团购模式。到了年底,该模式在二三线城市快速拓展,引来大量资本加入——据QuestMobile《社区团购洞察报告》显示,年下半年“社区团购”开始第一轮井喷,整年融资约23起,累计金额高达40亿元。
但到了年,随着经营中涌现的种种问题,行业迎来大洗牌,大量玩家退市,资本热度骤降,市场趋于沉静,又留下满地狼藉。但如今大批资本重新回归,意欲何为?
其次,与之相似的担忧是,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对生产力的提升并不明显明显——实际上,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可概括为“预售+次日达+自提”。在此模式下,消费者的住宅小区会有一个“团长”,负责在小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