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質公下五十五世諱思清分遷休寧邑舊市轉遷方
TUhjnbcbe - 2020/12/27 17:10:00
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的是哪家         http://m.39.net/pf/a_4781479.html

汪长富汪湧/整理

質公下五十五世諱思清分遷休寧邑舊市轉遷方塘至六十三世圖凡一圖

湘按:《足徵錄》以先達司直蓉峰譜系,越國公長子建十二世孫思清,自績溪遷于休寧舊市,子遠寧始居縣西三十里,曰方塘。遠寧生開、成、收。開,六世弗传。收,传云“汪割方腦下。”成三子:虫、豹、彪。彪無傳。虫六傳曰宗智。宗智六子:曰通,曰適,曰遹,曰遷,曰遇,曰逸。通七傳曰聖,遷溪口。適居故土,五傳曰燦,遷查村。六傳曰椿,出紹黟縣黄陂樞密勃公五世孫洵之,之後曰椿鄉,詳見本卷。七傳曰福,四子。八傳曰朝,三子,俱遷外郡;曰寄,遷淮。十二傳曰思離、思華,俱遷太平。十四傳曰百、千、萬,俱遷巢縣。十五傳曰瑞,曰端,俱遷無為州蒲家坡。燦之五傳曰選,遷外郡;曰拱,遷淮。遹遷渠口,四傳曰八,出紹西門汪氏;曰騮,仕安慶府教授,因家焉。五傳曰大德,遷南溪。十傳曰真祐,遷黟。十一傳曰義安,遷七都橋東。十四傳曰奇敖,遷壽州。十五傳曰巖壽,遷江潭;曰添春,遷安慶。遷、逸俱傳二、三世而止。遇六傳曰壽,隨母住池州吳田十字路。此皆虫公分遷之派也。豹世守故居,七傳伯達,遷湖村。九傳德強,遷淩村。十傳勝老,遷黟。十一傳曰呈,遷淮;曰萬一,遷黟。十二傳曰迪,行福一,遷桐城孔坟;曰武,遷桐城。十三傳庚華,居霓湖。十四傳曰巳干,贅居祁門左田;曰丑干,遷璜川。然查村去故土未遠,渠口、南溪皆以先世質庫基所居之地,椿鄉謂其為紹勃公後,故獲錄收其系;左田、璜川、霓湖,皆以派附方塘;開續桐城孔城,聞其後尚衍;及其餘遷之支,惜皆未之有考。夫稽《足徵錄》始遷之由,合方塘以後居徙之實,而再觀趙東山先生及憲副方塘公所序方塘之譜,並入統宗于以著其圖系云。

祺按:思清公由績溪遷休寧邑舊市,季子遠寧轉遷方塘,丁衍人稠,衣冠蟬聯,派遷甚夥,皆虫、豹二支後也。苐南渠所引《足徵錄》,二支分遷三十餘處,今收族。所到詳考諸處,渠口、查村、南溪數派,係虫後分遷;凌村、霓湖、左田、璜川等處,豹後分遷;餘雖註遷多所,皆莫可考矣。至謂開六世弗傳,查開生船,歷傳五代,分三大支,亦頗多人,或流離轉徒,遠適異地,脩譜時未克聯合耳,豈皆絕而弗傳?兹照現在赴局派属,列圖、表、系。餘仍其舊,以俟稽考。

五十五代思清,休寧舊市始祖。

五十六代遠寧,遷方塘。

五十七代收,傳云“汪割方腦下。”

五十九代仁德,內殿崇班。

五十九代仁愛,屯田郎中。

五十九代仁順,秘閣校理。

五十五代

思清,行十三。先世居績溪縣登源。高祖諱質,家於新建。曾祖諱融,祖巨山,復居登源。父諱亢,母吳氏,生思清,遷休万歲山下,復徙西鄉汪塢。生後唐長興庚寅,歿宋雍熙丙戌,葬汪塢東山園壬山丙向。娶吳氏,生後唐天成己丑,殁宋端拱己丑,葬同穴。三子:希寧、順寧、遠寧。

五十六代

遠寧,字達源,行四五,思清第三子。因夢巨蛟自塘躍出,北遊西源,宛如夢中所接,遂徙居之,名曰方塘。公生宋建隆元年正月十八日未時,卒天聖九年九月十二日申時,葬本里住後西坑大塢艮山庚向。娶楊氏,生開寶八年二月初二日戊時,卒景佑三年五月二十日子時,葬本都四保寒村之鹳山艮山坤向。生三子:開、成、收。成孫仁順,置祭田奉祀,迨今子姓追遠弗怠。

附《方塘志》

方塘之名何始乎?始于吾祖遠寧公之夢叶,由汪塢徙西源,因地定居,因塘命名,殁則葬於斯。越三世生聚,厥地不能容,秘閣公胥宇卜于宅之東、南、北閭聯屬,遂成村落,施舊名于新居,猶鄭之徙虢檜而施舊號於新鄭也。同宗徙自西源而布散以居者,雖各因地名村,而沂其源,亦曰方塘,猶唐改號晉,晉徙曲沃,徙絳,其詩猶必繫於唐也。此則有徵而足信者,官書所載,土地之名不與焉。吾村視各遷族土廣人稠,其子孫旅寓于外者,亦必曰方塘。形諸問名之姻牘,載諸名氏之壻譜者,亦莫不曰方塘。盖從吾祖始,遷之定名與他因地命名者,則既有間矣。吾用是誌之,懼後之子孫,或止或遷,皆知循其名而繹其義。方其行也,而弗納於邪;方其外也,而弗同於俗。庶幾不負名村之意,而於遷祖亦與有光云。

淳佑辛丑十月朔旦

遠寧公十一世孫大發謹志

五十七代

成,字克脩,行端二。惇敏好學,補貢士,終宋文林郎。生咸平庚子正月廿六日申時,卒嘉祐己亥十一月廿一日亥時,葬大林亥山丙向。娶朱氏,生景德甲辰三月十八日卯時,卒嘉祐丁酉二月廿六日亥時,葬鴨欄止艮山庚向。子三:虫、豹、彪。豹子仁顺,置墓田,立祠宇,扁曰“三禮堂”。繼娶楊氏,生大中祥符癸丑八月十一日辰時,卒嘉祐辛丑十月初四日未時,葬湖口。出宋嘉定十四年閹書証據。

思清公下六十三世諱宗智至七十二世圖凡一圖

六十四代遹,遷渠濱。

六十五代之翰,仕將仕郎。

六十六代邦正,仕宣議郎。

六十六代邦本,遷舒城。

六十七代石,仕學錄。

六十八代燦,遷查村。

六十八代炳,居方塘祖宅。

六十九代惟熙,進士,仕僉府。

六十九代惟康,仕書郎。

六十九代立節,仕判鎮。

六十九代椿,出紹黟縣黃陂洵之支下。

六十九代壽,遷池州吳田十字路。

七十代樺,贅五城吳氏。

七十代三十、福,四子俱遷外。

七十一代朝、劉、南,三子俱遷外。

思清公下六十世諱鄧至七十七世圖凡四圖總計一十八圖

祺按:豹公三傳松亮,生四子,長曰珉,次曰淳,四曰子才,孫支亦頗多人,及後或散居他所,或播遷無傳。而地着方塘者,惟三子仲良之七世孫禮,生巘、璿、玞,分三大支,奕世流傳,孫子蹌濟,簪纓組綬,理學名儒,純純未艾,不媿望族。凡忠孝節義,嘉言善行,備載流芳,會合通譜。因列圖系於后。

六十一代松亮,进士,仕待制。

六十二代珉,司法。

六十二代仲良,進士,仕禮部郎中,轉建章閣待制。

六十三代彥彰,學士。

六十四代仲賢,宣議郎。

六十四代伯達,遷胡村。

六十五代元清,遷盤野。

六十五代安朝,遷貴池縣泰田。

六十六代子順,將仕郎。

六十六代德強,遷淩村。

六十七代萬一,遷黟葉村。

六十三代伯通,以才幹上恢復中興策,仕朝奉大夫。

六十五代思興,制幹。

六十五代思懋,宣議郎,葬心經堂。

六十六代克寬,學諭。

六十六代克仁,文林郎。

六十六代從龍,仕瀘州路判。

六十七代稀老,司戶。

六十七代龍老,字翔甫。

六十七代勝老,遷黟邑。

六十七代忱,貢補進士。大發三子,紹從龍。巡撫江浙。

七十一代巳干,贅祁左田。

七十一代丙干,遷廻溪。

七十一代丑干,遷璜川。

六十七代深,教諭。

六十七代恕,國舍。

六十七代忱,紹從龍。

六十八代棠,正一上舍,葬黟縣黃衣坦。

六十九代杰,葬吳干。

六十九代顯,葬吳干。

六十九代頤,紹廉

七十代瑒,字子溫,又名晹谷,葬揷坑。

七十代玕,葬芹坑塘。

七十一代孟清,又名添福,葬後山。

七十一代孟仁,又名添酉,葬汪六山。

七十一代孟文,又名添文。

七十一代孟慶,又名添慶。

七十一代孟餘,又名添興。

七十一代孟善,又名添善。

七十三代鎮安,又名鎮得。

七十三代履安,又名履用。

七十代瓛,葬蔓坑。

七十代璿,洪武初,薦為縣尉。葬吳玗。

七十一代犀兆,葬斫船塢。

七十一代麟祥,遷東流縣。

七十一代亨嘉,葬吳玗。

七十一代貫道,居東閣。

七十一代亨義,巘六子,紹玞。

七十二代文禮,亨義四子紹。葬項家前。

七十二代福積,葬大塘源。

七十二文文*,又名昱宗,葬大塘口。

七十二代文敬,葬項家前。

七十二代文恭,葬金星塢。

七十三代浫,葬金星塢。

七十三代福山,葬項家前。

七十三代舟頃,葬上郎+土。

七十三代舟顯,遷河南新蔡縣。

七十三代齊山,葬龍山。

七十三代恒山,葬項家前。

七十三代仁山,葬金星塢。

七十四代茂昌,義官,葬潛山縣。

七十四代茂正,壽官,葬項家前。

七十四代茂芳,葬金星塢。

七十四代茂林,妻謝氏守節,葬木家坑。

七十四代璹,配張氏,同葬項家前。

七十四代瑞,配張氏,葬黃陂。

七十四代發,配楊氏,同葬項家前。

七十四代斌,葬金星塢。

七十五代鑽,周府典膳。

七十五代賜,葬楓木塢。

七十五代璁,夫婦同葬項家前。

七十五代琢,葬金星塢。

七十五代璋,葬上郎+土。

七十五代洪,夫婦同葬黟縣黃陂。

七十五代奇相,字廷輔,壽官。

七十六代冲,绍诏。

七十七代湝,志寬次子,紹志正。

七十七代灏,即潛。

七十七代演,即潯。

七十七代友明,遷霍山東門外。

七十八代一顺,即一序。

七十八代一正,即一聘。

禮公下巘公支七十五世至八十三世圖凡一圖

七十七代滔,字伯泉,號三峯,庠生。

八十一代億齡,可裕三子紹。

八十二代之濤,梓齡次子燦紹。

七十六代志貴,葬黟縣黃陂。

七十七代洋,號少東,增廣生。葬吳八塢。

七十七代泮,字汝化,號少瀛。葬抱兒嶺。

七十七代洠,字汝逹,授迪功郎。葬楓木塢。

七十八代一龍,庠生。

七十八代一位,又名雲麓,太學生。

七十八代一蔭,字敬承,葬黟邑三都黃陂坦。

七十九代宗望,又名士珍,太學生。

七十九代宗任,又名士行,儒士。

七十九代宗訓,庠名朝宗。

七十九代宗官,字德卿,號綠竹山人。

七十九代宗嶲,字于凡。

八十代可紹,宗春次子,紹宗望。

八十代可官,禹(宇)子,紹舜(训)。

八十代可镕,衍次子,紹驊。

八十代可進,字爾升,號心源,鄉飲郡賓。

八十代可暹,字旭升。

八十代可觀,字爾游。

八十一代兆齡,纓子,紹經。

八十一代鶴齡,二子皆居蕪湖。

八十一代洵齡、淳齡、海齡,三人皆遷上海縣。

八十一代淇齡,居東流縣張家灘。

八十一代椿齡,字譽年,考授州同。

八十一代楠齡,字喬年,楚游溺水。聘楊氏,未婚,服斬就節,大宗伯任公為立傳。

八十一代檀齡,字兆年,號惺齋,考授州同。

八十一代檍齡,字斯年,號南宅,考授州同。

八十一代杞齡,字南有,考授州同。

八十一代櫆齡,字拱辰,考授州同。

八十一代梓齡,號辛木,脩職郎居無錫南門外跨塘橋。

八十一代普齡,紹可義,更億齡。

八十一代浩齡,字清源,號養吾,脩職佐郎。

八十二代之虹,衛子紹。

八十二代之棟,居蕪湖。

八十二代之楧,紹沿齡,更名之茂。

八十二代之祺,居彭澤。

八十二代之祐,紹淑齡。

八十二代之福,字履吉,號坦齋,考授州同。

八十二代之祿,字君受,脩職佐郎。

八十二代之曦,铿五子,紹晉齡,更名之澍。

八十二代之蛟,輝五子,紹。原名之祐。

八十二代之璵,字文遠,監名明理,考授縣丞。

八十二代之珩,紹楠。溺於漢口。配吳氏,青年守志。

八十二代之璉,字文儀,太學生。

八十二代珣,字東琳,號巫閭,仕阜寧縣學訓導。

八十二代璜,字呂佩,早卒。配程氏,成婚半載,守節四十七年,文學朱君為立傳。

八十二代瑛,字渭陽,授職州同。

八十二代璂,字彩五,號沖嚴,議敘州同。

八十二代之玢,字蔚石,太學生。

八十二代之瑞,字君錫,號學山。

八十二代之璒,字信夫,葬蘇州陸墓俞窑頭。

八十二代之璋,字吉士,蘇州府學廩生,住蘇州。

八十二代之璞,今名心蘭,字右亭,住蘇州。

八十二代之璨,紹億。

八十二代之元,居蕪湖。

八十三代懷琇,字瑩照,棟次子,紹之鵬,更名德琇。

八十三代懷珍,字思夔,候選經歷。

八十三代德璜,字語上。

八十三代德珍,福次子,紹禮。

八十三代德珂,字鳴玉,監生。

八十三代守禮,之璵次子,紹珩。

八十三代大高,字漢珊,貢生。

八十三代岱,字惟青,珣次子,紹璜。太學生。

八十三代崙,字上軍,邑庠生。

八十三代大經,字綸園。

八十三代峑,字仰皋,瑛次子,紹璜。

八十三代麟定,又名麟翔,瑞次子,紹璒。

八十四代晉镕,荷次子,紹蓁。

八十代可親,字子宗,號閬山。

八十一代鴻齡,字儀六,儒林郎。配戴氏贈安人。

八十二代之清,字兆聖,儒林郎,候選州同。

八十二代之瀇,鴻三子,紹泊。

八十二代之茂,字良玉,鶴齡次子紹。居蕪湖。

八十三代德柱,清子紹。

八十四代振漢,懷琳子紹。

七十五代錥,廣次子,紹奇。

七十六代邦弼,錥次子,紹欽。即邦佐。

禮公下璿公支七十六世至八十六世圖凡五圖

七十七代瀚,又名文瀾,字于觀,邑庠生。

七十八代一善,又名一壽。

七十九代宗秀,遷霍山。

八十一代长齡,字公震。

八十一代頤齡,遷丹陽珥村。

八十二代之錞,字西武,修職佐郎。

七十八代元慶,即守德。

八十三代孟灏字翰遠,國學生。

八十四代文杰,字蕃若。

八十五代光鑍,林子,紹相。

八十五代光鏧,字士初。

八十五代光鑾,字佩和。

七十八代大成,即守成。配陳氏,年十七守志,鞠遺孤成立,冒火救姑,事載《郡縣誌》,邑侯旌曰“節垂青史!”族孫尚縉為立傳。

八十代可兆,遷海州。

八十二代肇正,字端仲,太學生,以孝友聞于鄉。邑侯趙公旌之曰“孝符曾閔!”,徽州府學教授黃公師瓊作《孝子傳》。

八十二代肇基,字惟恭,監生。

八十三代孟邦,字式南,浙庠名庸。康熙壬午科薦元,一時名士多出門下,學者稱“海峰先生”。

八十三代孟郢,字季柳,候選州同。

八十三代孟郊,字尹東,候选州同。

八十三代孟鄖,字楚瞻,州司馬。

八十四代文祐,字方來,監生。

八十四代文祿,字受天,監生。

八十四代文裕,字昆眙,監生。

八十四代文禧,字翰翔,邑庠生。

八十四代文祉,國學生。

八十五代光鎮,字守真,監生。

八十代可昺,遷滁州來安縣順山集。

八十三代孟源,居镇江府。

禮公下玞公支七十四世至八十四世圖凡四圖

七十八代一雷,淑子,紹涫。

七十八代一斗,居嚴州。

七十八代一星,出紹。

七十九代宗元,字永貞府經歷。

七十九代宗瑗,字楚琳。

七十九代宗蔭,居富安場。

八十代可興居金華府蘭溪縣。

八十一代昌燦,昭子紹。

七十八代一鯨,庠名士京。

八十二代之泰,紹琪。

八十二代啟基,銓子,紹镜。

八十三代德敏,爵子,紹鼎。

七十八代一清,字希伯,礼部儒士。

七十八代一澄,良次子,紹友賓。

七十九代宗運,字人文,號閭溪,進士,考授州同,举鄉飲大賓。

七十九代宗通,字子上。

七十九代宗達,字德謙,候選州同。

七十九代宗道,字季修,太學生。

八十代雙龍,字雲二,號星源,欽授州同知,誥贈中憲大夫。配李氏,陳氏,俱誥贈恭人。

八十代士龍,字雲毅。

八十代猶龍,字雲日+冉,太學生。

八十代辰龍,字雲震,國學生。

八十代天龍,字雲五。

八十代齊龍,字雲集,國學生。

八十代起龍,字雲□,監生。

八十代躍龍,字雲升,監生。

八十代攀龍,字雲彩,監生。

八十一代昭賢,字思齊,誥贈奉直大夫。配金氏,誥贈宜人;繼配吳氏,誥封宜人。

八十一代昭信,字思誠,號存齋,候選州同。

八十一代昭和,字思中,候選州同。

八十一代昭敬,字思禮,號約齋,候選知府,誥封中憲大夫。配陳氏,誥封恭人。

八十一代昭任,字思尹,號莘野,太學生。

八十一代昭忠,字思貞,號恕齋,太學生。

八十一代昭治,字思臻。

八十一代昭溥,字思周,邑庠生。

八十一代昭銘,字思美。

八十一代昭昺,字思白。

八十一代昭儀,字思昭,監名霦,授修職郎。

八十二代尚志,字惟熙,钦授州同知,誥封奉直大夫。配金氏,誥封宜人。

八十二代尚昌,字克光,太學生。

八十二代尚昂,字仲頫,太學生。

八十二代尚純,字昆瞿,州同。

八十二代尚緒,字續三,太學生。

八十二代尚縉,字右紳,邑廩生。

八十二代尚綸,字鳳詔,郡庠生。

八十二代尚綬,字漢儀,太學生。

八十二代尚裕,字穀詒,邑庠生,名殿兆。

八十二代尚勳,字于鼎。

八十二代尚學,任子,紹忠。

八十二代尚柱,馨三子,紹溥,更名尚義。

八十三代永槐,邑庠生。

七十六代棋,遷舒城縣中梅河。

七十六代棨,又名樂。

七十八代一佑,字啟我,浙江秀水縣庠生,理學名儒,載邑誌,稱“星溪先生”,從祀紫陽還古書院。

七十八代一僎,字公升,修家乘,編輯《方塘墓誌》。

七十九代宗鑑,字晦叔,理學,不仕。

八十代可涵,字敬先,善承家學,自號“松坡逸士”。

八十一代楨齡,字翰臣。

八十一代杭齡,葬蘇州。

八十二代之全,字文御。

八十二代之泰,康四子紹。

方塘八景诗

方塘水活

閬溪宗運

古里唐時建方塘,一鑑開空光無室。凝碧影,絕塵埃。汩汩清波滿,粼粼活水來。安心此垂釣,終日坐莓苔。

福嶺峯廻

百派環村遠,峯嵐面面廻。人家依澗住,樓閣倚雲開。松色當空落,泉聲繞屋來。誰人能卜築,清雅勝蓬萊。

千年株木

始祖手植以卜興替

此木何年植?森森直至今。祥開宗祖业,老得歲寒心。七抱盤根固,千層作蔭深。風飄愛清響,終日落煩襟。

八德靈泉

有時看欲竭,祈禱復澄浤。秉德宜高譽,因靈得擅名。漾來幽澗淺,流處石床平。煩慮勞煎滌,塵心得共清。

東瀛秋月

曲徑攀幽蹬,廻盤返照中。亂山留夜月,暮靄落冥鴻。河瀉雲光斷,天寒霧影空。清輝三五夜,玉露結丹樷。

西閬旭日

莫說扶桑遠,扶桑到處逄。此山宜曉望,初日在高峯。碧落疑無外,紅輪看幾重。曈曈光欲瀉,端為照芙蓉。

南巘積雪

絕巘瞻天表,高仾色盡同。冬來常是積,春盡未全融。凍合連衰草,寒深阻塞鴻。相看清徹骨,身在玉壺中。

北樓晚烟

日日平原上,浮烟繼夕曛。冥溕凝淡霧,縹緲散輕雲。月上參差合,風廻幾缕分。凭闌時一望,細草亂湘裙。

五十八代

豹,字文炳,號畏齋,成之次子也。就成有道,居家孝友。生天聖乙丑十二月十六日酉時,歿熙寧己酉二月十九日子時,葬文坑。娶葉氏,生天聖庚午十月初四日戍時,沒治平己巳七月初三日丑時,葬十二都栗木塢。生五子:仁進、仁腎、仁德、仁愛、仁順。

五十九代

仁順,字景昇,豹之第五子也。幼好讀書,昼夜不輟。家人見其苦心,勸之少綏,公奮然曰:“聖人猶發憤忘食,況吾人乎?”自是入大學,問學愈力。宋神宗朝,仕為秘閣登仕郎。生嘉祐元年六月十四日,歿紹聖丙子九月初十日午時,葬西坑。娶楊氏,生三子:子鄧、子軫、起修。

六十九代

禮,字貴和,又名志和,虢梅隱,棠之第四子也。早失怙,事母孝,事兄悌,以一身任創垂之責,先後咸賴焉。藤溪陳自新先生撰其行狀。葬母連充。娶江潭吳掌儀女,側配江氏,生二子:瓛、璿;孫氏生一子:玞。

禮公行狀

公諱禮,字貴和,號“梅隱”,姓汪氏,徽之休陽人也。曾祖諱大發,字敷之,號“騰坡”,築精舍于里之平山,納交當時名士,學者尊稱“騰坡先生”,有文集藏于家,經火不存。祖諱深,字萬頃,號“主静”,湖州安吉縣儒學教諭。父棠,宋太學生,妣楊氏。生母李氏,持身淑慎,綜理家*,教公嚴謹,故公德器成就,實由于此。昆季有四,三兄一紹,公居第三。生未及月而失父,徃伊姑夫程梅溪家撫育訓誨,至九歲始返故居,即知義讓,產業悉歸二兄,一毫不較。早自樹立,絲積寸縷,家道克拓。每有贏餘,即賙恤宗族親朋。鄰里遇歲歉,則設饘粥以活饥者,略无靳色。禀性敦朴,爱好亲友,下榻開樽,情无不至。闻人有善行,必称扬以劝勉子孙。乡里有纷争欲興讼者,必谕以理法而劝止之。壬辰兵變,举室奔窜山谷,经历险阻,眷属故廬皆无恙。事母尽孝,延明师教训子孙。宗族有贫窶者,则出学俸以成就之。新创室廬,宏敞完美,岁在戊戌厄丁隣火,复加缔搆,劳心竭力,不惮朝夕。娶江潭吴安抚孙女,实大族,有德。子男三人:曰瓛,曰璿,曰玞。女二:长适同里杨胜祖,次适叶章。孙男十一人:狮贞、象宜、犀兆、麟祥、亨嘉、亨会、亨义、贯道、玉贞、元贞。孙女眷适璫溪金公錿之次男金齐云。曾孙曰魁*、馀庆、诚宗、荣宗、辉宗。璿以人才举授长沙府醴陵县税务大使,再除桂林府临桂县典史,被逮赴京,犀兆侍行。公每怀忧念,遘疾而歿。公生于延祐三年丙辰十二月二十一日卯时,终于洪武二十二年己巳二月初二日子时,享年七十有四。瓛请于陈新曰:“先人歿于十年,未遂窀穸,誌墓之碣未立,先美未彰,不孝之罪滋甚,愿求先生状其行实,将刻銘于大手,垂训子孙,以图不朽。”新虽驽钝,弗敢固辞,遂次第其事于右,使持文衡君子有所考焉。

洪武三十二年己卯春三月既望

藤溪陈自新撰

七十三代

岳山,字伯高,号“環轩”,文敬之长子也。性谦和,善书计。乡里事不能平者,多取裁之。侍御凡山舒公慕其高谊,揖其像而赞之。公生正统戊辰十二月十九日,歿嘉靖戊子闰十月十七日,葬本地草鞋充。娶西馆程氏,生二子:瓒、珠;继娶環田吴氏,生子二:珪、璧。

岳山公像赞

行人舒遷

厥貌云何?尚留其真。厥行云何?尚有其名。传之孙子,播之乡评。浑厚无际,物我不形。煦煦者愿而同俗,硗硗者衒而有声,其视公之风为何如耶!

七十三代

恒山,字伯寿,号“月轩”,文敬之次子也。有潜德,好族事,而贻谋尤恢大,人多敬之。生于天顺丙子年正月初一日巳时,歿*靖癸巳年七月初八日未时,葬十一都项家前辛向。娶县南街程氏,生三子:长发,次斌,次璈。

恒山公像赞

行人舒遷

未见其人,乃瞻其容。未稔其行,乃闻其风。为可继足以裕后,为可法足以睦宗。色温而毅,论和而中。思之者不独若孙与子,荣之者不在若卿与公。孟子曰“一乡之善士”,谓公其一人也,非耶?

七十六代

志贵,字道充,号“东瀛”,赐之子也。奇伟不群,通习经传,尤精于堪舆。遇事仗义,推重于贤士大夫。享年六十有四。娶陈氏,生三子:长洋,庠生;次泮、次洠,吏员。

志贵公传

东瀛先生名贵,字道充,休治西親义里人。其先由登源徙今居,出唐汪华公冢子建公裔。思清公,其始迁之祖也,世以礼让闻于乡。曾祖父浫,祖父茂正,父赐,皆好遯不污。先生自幼奇伟不群,始读《小学》、《四书》,辄能领其要,于是通习经传,旁及子史百家。至于音律之妙,靡不究竟。尤潜心于卫生堪舆之学,仰探轩岐之奥,默契曾杨之旨。通达世务,田里之休戚利病,当时之是非得失,莫不熟思详究。意薄进取。挟赀游皖城,先达谢公辅,奇其刚毅不挠,器度宏伟,日与讲论诗文,远近商游于兹者,咸师事之。日激余公庙貌之頹廢,率練達者聞諸郡,願捐貲修葺,其篤忠義類如此。荊江漢侯知皖事聞而禮之,遂成交契。先生遊赤壁越九江,適與工都李鏡山公遇,高其行誼,謂“金鐘大鏞混于土鼓瓦缶之中,其音韻自不同也。”先生事親孝,敬子嚴,處友信。父喪,歸隱不復外出,益肆力于問學,築精舍以育人材,崇信義以端俗尚,重宗族以萃人心。憲使汪方塘公則謂其“知四慮四美二要”,行人舒凡山公則謂其“確有見”,侍御洪覺山公則謂其“所養之高”,大尹三泉林公感其首義皖城,不受旌獎,則深加嘆賞,至于卜地卜葬,省魁夏懷公則誌之曰:“可以觀孝子之心”。先生不以所得于己者自足自私,必推以濟人。凡鄉里婣戚,有疾病而危者,賴之以全;有死而未瘞者,賴之以藏;又有頑訟于官不能決者,質之而两得。其情于族黨,推尊祖敬宗之義,闢祠址,架虹橋,造羅星,勤力不怠。嘉靖戊午,始與予遇。予見其戚里之秀而慧者、材而達者、戴髫而垂白者,莫不惟先生之言是聽,惟先生之教是行。先生以嘉靖己未年二月二十五日午時卒,距生宏治丙辰年八月初四日巳時,享年六十有四。其子姓之習服其教猶昔也,其鄉之慧者、達者、戴髫垂白者,企慕其德猶昔也。配孺人陳氏,有賢行,家*無巨細,皆躬理之,不以勤先生,故先生卓然有立于世,才德兩優,未至于用而以隱終,惜哉!雖然冑子之經綸,仲子之幹濟,季子之靈修,諸孫之翘楚,行將大有光于家國,可謂無憾矣!冑子以狀示予,使為傳。予弗敢任,然知敬爱先生舊矣,敢以筆力弱慊辭。

繡溪生曰:君子所以有立于世者,豈獨有猷有為而已哉?亦以仁不遺親,義不復君,外無愧于形,内無愧于心,孰謂山林中乃有全夫所性之蕴而垂休光于後世如東瀛先生者乎?其為名流所稱如此。其言論風旨皆足以師表後來,其文采才華皆足以焜煌一世,其德行道藝皆足以化教勸率,則先生之所自立誠有足書者,蓋不待余之言而有不亡者矣,後有君子,尚

克表章之。

嘉靖癸亥歲中秋日

婺晚生繡溪江守貴撰

七十八世大成德配陳太安人節孝傳

吾族自遷方塘里,宋元之際,腾坡公親受業文公高弟魏鶴山先生,得道學之真傳,主静公克世其學,國朝則星溪先生起承墜緒,主盟紫陽、還古兩書院。渊源理學,代有其人。故不獨流風餘澤被於黨庠,閭閣中亦蒸蒸向化,貞女節婦足以光家乘,而芳彤管者,指不勝屈。以予所聞,節孝陳太安人,其尤卓卓者也。安人年十五歸我高祖伯父大成公,踰年而公客亡盱眙。訃聞,安人欲以身殉,繼姑在堂諭:“以一线單傳,藐孤在抱,若即死,誰為鞠此呱呱者?”安人乃勉為其難者焉。當是時,鬥內無期功可倚之親,惟白髮與黃口茕茕相依,茹荼飲蘖之苦,皆人情所難堪,而安人甘之。無何,所居不戒於火,姑方臥病,安人倉皇奔救,甫負之出,而火已延及床箦。使非安人之救,則姑必爇於火,即救之少遲,兩人且俱爇焉,此中若有天幸,而安人之純孝不幾於格天哉!其後,孤授室有子,忽以痘疹,三十而亡。安人哭之慟,曰:“孤之身,未亡人之身也。以孤在,未亡人故未即亡;孤死,未亡人何可不亡?且幸一线者之不絕,吾將不報吾夫地下矣!”於是以孫屬新婦,遂絕粒,七日而歿,里之人莫不唏嘘泣下。公舉而告之邑侯李公,公旌以額曰“節垂青史!”採風者又載其事郡縣誌中。竊嘗讀詩,見共姜之矢志,及覲唐史鄭義宗妻盧氏冒刃救姑事,未嘗不廢書而嘆。今安人之節,共姜之之死靡他也;安人之孝,盧氏之幾死不懼也!若身與孤為存亡求之,古人罕有其匹如安人者,洵足與青編俱不朽矣!縉生百餘年後聽老人之傳頌,瞻綽楔之高懸,又念夫大成公後裔至今號稱蕃衍,一线之賴以不墜者,微安人之力不及此!故不辭簡陋,為傳其梗概如此,而執簡流連之下,益惕然思所以紹承家學云。贊曰:

古今斯理,阴骘下民。所學何事,首重明倫。惟我方塘,踵接偉人。閨門被澤,亦化貞淳。猗歟節母,生何不辰。藁砧之歿,方在青春。事姑鞠子,茹苦含辛。何圖厝火,不戒積薪。皇然以蹈,孝思克伸。試之盤錯,彌顯松筠。視生如寄,弱草輕塵。雲礽昌熾,奕葉逾新。何以擬之?一髮千鈞。蘭臺載筆,垂美無垠。化由道學,允矣扶輸。

七十九世宗運公傳

吾鄉自予朱子倡明道學以來,士之沐浴教澤、墨守遺書、以著述標儒林者,後先相望,號稱“東南鄒魯”,蓋流風所漸,延至五百有餘歲而未之斁也。其在方塘汪氏,宋元之際,有騰坡先生大發從魏鶴山游,得朱子之傳歸,築平山書院,教授于鄉子,吉安教諭主静先生琛克世其學;國朝有星溪先生佑,會講紫陽、還古兩院,皆天下言朱学者所宗。其以騰坡之裔而受業於星溪之門者,又有閬溪先生在焉。先生諱宗運,字人文。曾祖父榔,嘗客馬當,罄貲賑荒。祖父、通判友良,以養母辭職。父、禮部儒士一清,負氣節,工篆書,恪承世德。先生實為冢子,生而端穎,弱不好弄,聞道於星溪甚蚤,嘗從星溪會講紫陽、還古,吳敬庵、施誠齋諸前輩皆亟獎之。平生砥礪廉隅,返躬踐實,上溯伊洛渊源,尤殫心於慎獨之功。事父暨妣胡孺人,盡其孝。當胡孺人考終時,先生鴆兹奔喪,備歷崎嶇不少惮。與諸弟相友愛,推財撫孤,門内之事,卓然可紀。嘗謂:“尊祖敬宗收族,禮莫重於祠堂。”歲久傾側,獨輸數千緡,新其棟宇。族有不肖者構鄰盜葬,上籲三載,力請起举,囊為之空弗顧也。與人交,誠信不渝,有古義俠風。中牟史廉夫卒,先生千里赴弔,經紀其事,兼擇為之後者。西江李容玉妻子被難,先生匡救而允殖之。其他往來推解窮窘而得委命者,未易更僕數。以視輓近之交,大相逕庭矣。在鄉哀鳏寡,振乏絕,置漏澤,奠周行,為德於桑梓最夥。康熙中,蕪湖、繁昌等縣連傷巨澇,癘災流行,先生設廠,給麋施藥,全活多人。少為諸生,有聲貢入太學,應選訓導,稱疾不赴。舉鄉饮大賓,厥後年高德劭。与施廼梅、黃魯山、葛希文、陳廷玉諸子,聯老友,會觴詠,適情傲香山洛中故事。康熙丁酉十二月十二日戌時卒於鳩兹旅舍,距生順治乙酉十一月初八日寅時,享年七十有三。扶櫬歸里,郡守重其行誼,率文武寮屬,素服送登舟次;邑之食其德者,待香帛酒脯以祖道,哭聲盈兩岸,一時傳為僅事。娶李氏,側室錢氏、孟氏、韓氏。子七人:雙龍,州同知;士龍、猶龍,太學生;辰龍,太學生;天龍、六龍、齊龍,太學生。孫曾繁衍,聰聽先生彝訓,其諸韓吏部所謂“文與行不失其世守”者乎!

贊曰:予家去“還古書院”數十武,舞勺時施誠齋主講院中數得。摳衣座末,親炙名賢,曰閬溪先生其一也。雖聽而弗問,未及探淵,澥以自溉,而有道威儀,玉今猶能仿彿其為人。迨交文孫,思禮、明經,益聞所未聞,蓋卓乎儒林之拔萃者也!於騰坡、主静為亢宗,於星溪為高第。弟子後必有知先生之學者,予幸先睹之為快矣!

年家眷世晚生同里趙繼序拜撰

中憲大夫侯選知府汪昭敬父母誥命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求治在親民之吏端重循良教忠勵資敬之忱聿隆褒獎爾汪雙龍乃候選知府汪昭敬之父禔躬淳厚垂訓端严業可開先式穀乃宜猷之本澤堪啟後詒謀裕作牧之方茲以爾子克襄王事贈爾為中憲大夫錫之誥命於戲克承清白之風嘉茲報*用慰顯揚之志昭乃遺謨

制曰朝廷重民社之司功推循吏臣子凛冰淵之操教本茲幃爾候選知府汪昭敬之嫡母李氏淑慎其儀柔嘉維則宣訓詞於朝夕不忘育子之勤集慶澤於門閭式被自天之寵茲以爾子克襄王事贈爾為恭人於戲仰酬顧復之恩勉思撫字載煥絲綸之色永賁幽潛

制曰:奏績在公已慰勤劬之念推恩及下寧遺鞠育之勞爾候選知府汪昭敬之生母陳氏持躬以慎助簉能賢無忝所生常念屬毛而離裹永锡爾類俾能盡分以達情茲以爾子克襄王事贈爾為恭人於戲特申母以子貴之文用昭善則歸親之義頌茲休命表厥遺徽

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初九日

中憲大夫候选知府汪昭敬並德配恭人陳氏皓命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先領郡虎符寄千里之權職重專城熊軾表萬民之牧爾候選知府汪昭敬才猷卓犖資性寬和易俗移風廣德心而登治理飭躬率屬謹亮節以樹風聲鉅典式逄鴻章宜鍚兹以爾克襄王事特授爾階中憲大夫錫之誥命於戲登御屏而紀績永勵素絲沛綸誥以推恩式榮華袞

制曰:良臣宣力於外效厥勤勞賢媛襄職於中膺茲寵錫爾候選知府汪昭敬之妻陳氏終溫且惠既静而專綦縞從夫克贊素絲之節蘋蘩主饋爰流彤管之輝茲以爾夫克襄王事封爾為恭人於戲敬爾有官著肅雍而並美職思其內迪黾勉以同心

乾隆十四年十二月初九日

八十二代珣公像贊并跋

猗歟誰歟,惟我巫閭,其容衎衎,其度于于。汛濫乎時書之圃,逍遙乎道德之區。業專薈粹,化洽蘇湖,居寵若驚,稟哲若愚,人稱是正笏垂紳之士,我見為光風霽月之儒。

余與東琳交近二十年矣,講藝衡文,實多教益。其官阜寧也,親見君賑灾卹刑,饒有古循吏風。作古詩三章以贈,乃不鄙棄而進之。俄而闢崇聖祠,定分學案,事無大小,悉以相諮。今其事猶在人口,予固無能為役,而先生之澤,已與射陽之湖共深遠焉。雖逮養未幾,即修文地下,其於臣職子職,俱可無負。君生日與大士同,哲嗣以像贊請,因憶訂交杵臼之间,雅有他日諛墓之託,遂不辭而為之弁其首。

乾隆庚辰花朝

石圃弟金士林跋

肇正公孝行傳

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七月吉日,休寧進士趙公繼抃仝合邑紳士,以故太學生汪肇正孝行,公舉以告其邑長趙公國用。公故雅意表彰潛德,風勵士民,夙知汪太學之力行孝道不求人知也,亟為赞扬,題額旌廬,顏曰“孝符曾閔”。維時距太學之歿十有七年矣,溯厥生平,至是適當八十其中。子曰庸,捧扁額、獎詞再拜稽首,告於太學之祠。既成,禮而退。臚列事畧,請傳於長洲黄子。時黃子課士於郡庠,明倫其任也。庸為淅諸生,虛懷好學,時以所業相質,有文章之雅,不得辞,為立《孝子傳》。

按:孝子汪姓,肇正其名,字端仲,江南徽州府休寧縣西鄉方塘人也。宋碩儒腾坡公,諱大發,其子、名宦主靜公,諱深,均得紫陽正傳,蓋腾坡公親受業紫陽高弟魏鶴山先生。孝子其後也,生有至性,事其父母,先意承志不翅,視於無形,聽於無聲,自其孩提時已然逮事。曾祖母、祖父母四世一堂,孝子以髫龀之年承奉顏色有逾成人,鄉黨有孝童之目。高祖母陳,十七而寡,曾冒火救姑,節孝膺旌,事載郡邑誌中。孝子每痛念其矢志撫孤、備嘗艱苦,歲逄忌辰必涕泣拜奠,數十年如一日。性躭誦讀,因奉父命,從遊四方。甲寅之警,兵戈載道,聞祖父病,即倉皇奔赴,擔簦徒步,冒險而前,卒得歸襄大事焉。父病且革,孝子百計醫藥,終莫獲效,乃齋心祷天,願以身代,時奉湯藥以進,既而獲愈。人皆謂誠孝所感,而孝子嘗謂:此實出於分所宜然,固子道之常也。父歿,事母益篤,凡母心所欲然者,先已嘿喻,奉甘旨進,服御必躬親。食未獻,雖饥不先食;衣未奉,雖寒不先衣。及家少裕,體親之志,凡所入,與所置產,均之昆弟,一錢尺帛不入私室。孝子行居二,伯兄初艱以嗣,孝子廣為似續計,後連舉三子。居行事無巨細,行必稟命。與季弟親愛無已,老而彌篤。友愛两妹,豐其資奩,以慰親心。淑配朱安人,有賢德,得姑章歡,今屆大耋,婦道母儀,鄉黨則之。孝子故長於才而識見高明,立心仁恕,任人之事,盡己之忠,既絲毫不分其潤,亦終身不伐其功。孝子常以母壽寓書乞言於侍御張公都甫,公見其書,蹶然起曰:此誠純孝人也!蓋言者,德之符也,余於孝子之子亦云。

賜進士出特授内閣中書舍人

分館纂修除江南徽州府儒學

教授加一級長洲黃師瓊撰

家孝子端仲先生像贊

碩儒之裔,名宦之孫。箕裘紹先業,孝友啟後昆。春秋歲感夫霜露,定省無間於晨昏。披子衿為菜綵,芳聲大振乎閭門。克家令子,終光泉壤,羣推為空比之冀、徙南之鯤。衣冠是肅,瞻是愈尊。我欲方諸古人,太邱萬石庶幾可以比倫。

鹏原愚弟三省拜題

汪氏通谱资讯

喜欢这篇文章

1
查看完整版本: 質公下五十五世諱思清分遷休寧邑舊市轉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