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左倾错误领导人在中央的领导,红军没有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年10月,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一长征。
中央红军虽然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但损失惨重。红军由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而且红军还处在敌人重兵包围之中,凶多吉少。中国革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结束了左倾领导人在中央的错误领导。肯定了毛主席的正确主张,选举他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实际上确立了他对红军的领导地位。
临危受命的毛主席,急欲在惊涛骇浪中为红军杀出一条出路。当时,蒋介石调集40万兵力,对红军围追堵截,妄图把红军消灭在乌江西北地区。形势严峻,主席力主放弃原定中央红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主张北渡长江与红四红方面军会师,得到中央大部分领导人的赞同。
1月19日,中央红军兵分三路从松坝、桐梓、遵义地区向土城方向开进,准备由此渡江北上。为了保证红军顺利渡江,主席提议发起土城战役。当时,军委二局破获敌人的情报,只可惜,译电员错把“旅”译成团,一字之差,使红军错估了川军的实力,致使土城战斗失败。主席判明在这里渡江北上的计划己不可能实现。他立即命令红军撤出战斗,并扔掉所有的重装备,轻装前进,开始机动灵活的运动战。红军向西一渡赤水,转向川滇黔交界处、敌人力量薄弱的云南扎西地区,暂时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毛主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根据敌人部署的新情况,认为敌人的主力大都被吸引到川滇交界处,贵州比较空虚的实际情况。他果断命令红军,向东再渡赤水,杀一个回马枪,出其不意地再占遵义,寻机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根据地。
2月18日一20日,红军在二郎滩、太平渡二渡赤水,兵锋直逼娄山关。娄山关是贵州北出四川的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红军曾在第一次占领遵义时,为了建立黔北防御,保证遵义会议的安全,曾夺取过娄山关。
2月25日凌晨,红军一、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的领导下,采取正面强攻,侧翼迂回的战术,再度进攻娄山关。红军在娄山关东侧的点金山侧翼迂回,战斗从清晨一直持续到下午太阳将要落山时,红军奋勇杀敌,战斗极其惨烈。此战,红军歼敌8个团,击溃敌军两个师。其中毙敌余人,俘虏多人。娄山关之战,是遵义会议以来,红军取得的第一次大胜仗,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蒋介石哀叹:“追歼战,是国军的奇耻大辱。”
娄山关战役刚一结束,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人策马来到娄山关。当时,红军正在打扫战场,硝烟还未散去,落日的余晖还映照在娄山关上。兴致很高的毛主席诗兴大发,当即填词一首《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漫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上片写景,描写红军指战员奋勇杀敌的壮丽场景。下片笔锋一转,如铁的关隘,己被红军踩在脚下,还有什么艰难险阻,红军不能克服呢?也抒发了主席从新开始,迎接革命胜利的乐观主义情怀。
至此,中国革命掀开了新的一页。红军在毛主席英明领导下,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彻底跳出了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圈。红军也由战略被动转为战略主动,冲出险境,实现了北上会师的伟大计划。娄山关大捷,是红军长征中的转折点,也是遵义会议精神的巨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