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势Auto-First
刘天鸣
财年丰田汽车实现销售收入31.3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2万亿元),较财年同期增长15.3%,营业利润近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亿元),同比大增36.3%,纯利润达到2.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亿元),较财年同期增长26.9%,依然是全球最赚钱的跨国车企。
经过年金融危机后,丰田汽车开启了自生产、研发到组织架构的变革,使得收益结构不再受到销量、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在丰田财年(年4月至年3月)业绩中,其变革带来的收益结构优化显露无遗。
销量增长拉动业绩飘红财年,丰田汽车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8.6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8万亿元),较财年增长16%,实现营业利润2.2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亿元),同比增长42.1%。
销量上,财年丰田汽车全年批发量为万辆,同比增长7.6%,丰田及雷克萨斯品牌累计零售销量为.2万辆,同比增长4.7%,含大发、日野等品牌累计零售销量达到.1万辆,同比增长4.7%。
随着丰田汽车电气化转型加速,纯电动车型以及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据官方数据显示,财年,丰田和雷克萨斯品牌共销售电气化汽车.3万辆,较财年同期增长25.4%,渗透率达到28.4%。其中,混合动力车型零售.6万辆,同比增长22.9%,插电式混动车型零售销量为11.6万辆,同比增长95.7%,纯电动车型零售销量为1.6万辆,同比增长.7%,氢燃料电池车型零售销量为0.5万辆,同比增长61.7%。
销量汇率对业绩影响降低除了销量带来的业绩增长外,丰田汽车财年业绩飘红还得益于其13年前开始的改革。财年(年3月-年3月),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丰田汽车全球销量出现大幅度下滑,全财年亏损亿日元,是其自年开始公布纯利润数据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面对业绩下滑,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曾指出,丰田要坚定“制造更好的汽车”理念,开展“以商品为中心的经营”。随后,丰田汽车开启了自上而下的变革。在组织架构上,丰田汽车引入地区CEO体制,将各地区市场需求放在首位,使决策更加贴近各地区实际,引入“社内公司制”,将以职能划分的组织架构变为以“产品”划分。在研发上,丰田汽车推出TNGA架构,确保产品拥有出色产品性能的同时实现高度零部件共享。在生产上,丰田汽车联合零部件供应企业,通过VA(价值分析)、制造改革等措施,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经过变革后,丰田汽车扩充了产品矩阵,产品更符合各地实际消费需求,进而使得丰田汽车的产品价值提升,销售价格得到调整,销售成本进一步降低,并且改善金融业务收益。
对比财年和财年营业利润可以发现,财年丰田汽车联合销量较财年减少45万辆,日元汇率同样较财年有所提升,但在丰田汽车一系列变革后,财年营业利润较财年增加亿日元至近3万亿日元。由此可见,丰田汽车的收益结构得到改变,不再受销量、汇率等因素影响。
在华利润增长疫情、芯片短缺以及原材料价格飙升对丰田汽车的业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财年第四季度(年1-3月),丰田汽车实现营业收入8.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营业利润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2.7%,净利润为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亿元),同比下滑31.3%。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市场依旧是丰田汽车最为重要的单一市场。据财报显示,财年,丰田汽车在华合营公司及子公司实现营业利润亿日元(约合人民币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95%,丰田汽车所占权益的投资收益为亿日元(约合人民币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7.5%。虽然丰田汽车在华收益得到提升,但销量却出现下滑,财年在华累计销量(包含雷克萨斯)为.5万辆,同比下滑4.25%。
丰田汽车在华销量下滑主要集中在财年第四季度(年1-3月),该季度销量(包括雷克萨斯)为44.5万辆,同比下滑6.1%。销量下滑使得其在华合营公司及子公司营业利润出现下滑,较财年同期减少8.3%至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丰田汽车所占权益的投资收益为亿日元,同比增长45.13%。
财年预计盈利承压丰田汽车预计财年,丰田及雷克萨斯预计销量为万辆,同比增长4.1%。含大发、日野等品牌预计累计零售销量为万辆,同比增长3.1%。电气化转型方面,丰田汽车预计财年丰田及雷克萨斯电气化车型销量为万辆,同比增长13.6%,渗透率达到31%,其中,混合动力车型预计零售销量为.5万辆,同比增长10.9%,插电式混动车型预计零售销量为12.5万辆,同比增长7.8%,纯电动车型预计销量为9.5万辆,同比增长.8%,氢燃料电池汽车预计销量为0.5万辆,与财报保持一致。
面对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丰田汽车指出,原材料上涨预计将增加1.4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亿元)的成本,即便是销量上涨,并展开成本改革,也无法弥补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财年预计出现收益减少情况。
因此,丰田汽车预计财年销售收入为3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市1.7万亿元),与财年相比增长5.2%,预计营业利润为2.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亿元),同比下滑19.9%,预计纯利润为2.2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亿元),同比下滑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