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考上985名校研究生,他们为何弃读
TUhjnbcbe - 2024/8/19 16:25:0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近年来研究生招考日趋激烈。然而,一些学生在经历厮杀过后,甚至面对“”院校却选择“录而不读”。近日,中国政法大学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一事引发
  据悉,校方已无法再为空缺名额补录。有观点认为,这事实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录而不读”现象,一直以来颇受争议。


  也有教育学者认为,读与不读均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不读或意味着学生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或更适合的选择。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教育的回报率。


  事实上,所有的争议都绕不过紧缺的录取名额,据估算,今年的考研人数或将突破万人。为何连知名“”大学也出现了弃读现象?


  连年发生


  眼下,多所高校相继发布招生简章,又一年的考研大战即将拉开序幕。像中国政法大学这样的名校,对于广大学子来说颇具吸引力。


  但近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关于陆某某等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公示》,一度引发热议。“”高校也不香了吗?


  32名学生中,有15名内地硕士研究生、7名内地博士研究生、4名港澳台地区研究生及6名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在内地硕士研究生中,弃读专业包括法与经济学、法学(法律)、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法律(非法学)、比较法学。其中,工商管理专业占了7人。


  公示中提到,我校级研究生新生(含往年申请保留入学资格今年报到的学生)应于年8月28日-29日入学报到。


  根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法大发[]62号)第五条“新生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当于报到日前以书面形式向所在二级培养单位请假,并附相关证明,二级培养单位应当在报到日期结束之后,按照学校要求将请假学生的情况汇总后向研究生院备案。请假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未请假、请假未获批准或者请假逾期不报到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据
  事实上,研究生弃读现象已连年发生。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去年,中国政法大学也曾取消38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些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并不会对其个人档案或信用等造成影响。但据了解,校方已无法再递补录取。该工作人员还提到,学校针对研究生放弃录取或入学资格也在
  除中国政法大学外,近几年,也有多个大学因学生“录而不读”引热议。去年,苏州大学68名研究生被校方作弃学处理;前年,太原理工大学49名研究生被学校视为放弃入学资格;年,湖南大学研究生院69名准研究生“录而不读”引起广泛议论,“”大学也开始出现在该话题的讨论中。


  因何弃学


  录而不读的另一面,是研究生报考人数屡创新高。年,已呈快速上升趋势的研究生报考人数首次突破万,达到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约52万人。去年,研究生的报考人数就已经飞升到了万人,年这个数据预计将突破万人。目前,研究生的录取率只在30%左右。


  通常,一些学校会让学生在获得录取资格后签署意向书,也有些会后续电话联系学生确认意向。中国新闻周刊在某研究生退学话题论坛上注意到,录而不读的原因有多种,如同时考上编制、出国留学等。此外,放弃调剂名额也是一种常见情况。按常规流程,放弃调剂名额需要在调剂系统上操作,系统关闭后,一般情况下就不能再补录了。因此,一些弃学的争议也与此时间节点有关。


  在今年的研一新生张劲可(化名)身上,放弃名额的想法源于不愿意及不甘心。去年,他在调剂系统上推掉了4所学校的录取。


  “初试有点紧张没做完试卷,分数刚好差了一点”,张劲可说,调剂的院校中也有两所全国重点大学,因此作出决定并不容易。最终,用他的话说,“哭着放弃了拟录取,把名额递补给后面的同学”。今年,他考上了自己心仪的“”院校。


  李蕾(化名)的名字也一度出现在一所重点大学的新生报到名单上。但在即将开学之际,她还是拨通了导师的电话。在和辅导员、系主任等逐一交流,并得到家长签字后,她向学校递交了入学资格申请书。几周后,学校寄回了她的档案。


  李蕾解释称,其本科也是一所重点大学,且从她的角度看,调剂的院校地理位置更偏,专业也不理想。“与其受苦三年,不如快刀斩乱麻”,她选择“二战”。去年,她的目标是一所“”院校,但今年她最终在一个末流“”院校“上岸”,但她喜欢自己的专业。


  “二战”的风险也只能自行承担。“我就是拒绝了对方学校的拟录取,刚好招生老师打电话给我确认了一下,系统里就解除了”,林淼(化名)向中国新闻周刊说,他的本科是一所“”,虽一志愿失利,但原有机会调剂到另一所“”。


  高考结束后,林淼就有过再来一次的想法,他将“二战”视为这种内心不甘的延续。但因最后一门专业课出现了“滑铁卢”,最终他与自己心仪的院校失之交臂。


  是否影响招生秩序


  学生是否拥有录取资格的完全处理权?客观事实是,如果他们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放弃录取名额,指标就浪费了。针对这种现象,也有专家认为,“录而不读”事实上是一种不诚信的做法,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学校很被动,学生又感觉自己很无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录而不读”现象在本科阶段也存在,主要原因是缺少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学生一方的知情权整体不足。


  在储朝晖看来,学生的这种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是损害了录取学校利益的,但要完善和改进,仍旧要从管理、招生的体制上着手。


  “由于只有一次录取机会,导致招生名额被限制。”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举例称,比如海外一些大学采取的是全年录取制,学校也可能通过一定的比例超额发放录取通知书,因此国内学子在申请海外大学时,往往可以手持多份录取通知。在他看来,不去报到也是学生的选择权之一,这样的权利应越多越好。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以知名大学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为例,这两所美国最难申请大学排行榜的常客,入学率较高的时候也仅在80%左右。


  升学专家梁挺福则并不认为这一现象会影响高校的招生秩序。他提醒到,中国政法大学年研究生招生人数人,录而不读的才32人,1%的比例都不到,“不光是中国政法大学,连北大清华,乃至浙大武大每年录而不读的研究生也不少,但是比例也不超过1%。”


  对于一些学生,保留录取资格被作为兜底选项,“至少有书可读”。在梁挺福看来,这是学生基于求稳心态的利益最大化诉求。另有一点应注意的是,“录而不读”与入学之后退学对于占用录取指标是一样的。


  “其实还是公平的,我努力来的分数让我能够得到这个名额,我就有了自主选择权。”在学生张劲可看来,有人选择出国,有人选择工作,“录而不读”的情况难以避免,但若有再次招生的机会,有下一步的补录政策,也不会导致名额浪费。


  作者:陈威敬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上985名校研究生,他们为何弃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