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成语新解成语的典故故事之义不容辞飞鸟惊
TUhjnbcbe - 2024/5/11 17:05:00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153160.html

本号,用自己的想法解说成语。

义不容辞这句成语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张昭曰:“可差人往鲁子敬处,教急发书到荆州,使玄德同力拒曹。……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股割据势力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由于曹操势力较大,又“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刘备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连孙抗曹,并将计就计,娶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为妻,加强了刘孙联盟。建安十三年(公元年),刘孙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孙权地位更加巩固,刘备也据有了荆州大部地区。赤壁之战以后,曹操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整,决定再次亲率大军南征,遂发兵三十万,直取江南。孙权得到消息后,急忙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谋土张昭说:刘备曾受恩于鲁肃,可以派人到鲁肃那里,让他赶快发信到荆州,请刘备出兵共同抗曹。刘备是我们东吴的女婿,让他出兵助吴,对他来说是义不容辞的。如果刘备前来援助,江南便无祸患了。

孙权同意了张昭的建议,让鲁肃写信给刘备。刘备接到鲁肃的信以后,马上派人请来诸葛亮进行商量,并回信鲁肃,让他转告孙权,不用害怕,刘备自有退兵之计。“义不容辞”这句成语,常用来指就道义上说不允许推脱和拒绝。飞鸟惊蛇:这句成语是由《法书苑》中“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一语引伸来的。

我国的书法,有一种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字体叫草书。草书始于汉代,当时通行的是草隶,即草率的隶书。后逐渐发展成为“章草”。到汉末,相传有一个叫张芝的书法家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划形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成为“今草”,即一般所称的草书。

到了唐代,草书又有新的发展,出现了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据载,唐代有一位僧人叫释亚楼,善草书,他曾自题一联:“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意思是说,草书要写得活泼生动,犹如鸟儿飞射出林,惊蛇窜入草丛根据以上记载,后人引伸出“飞鸟惊蛇”这句成语,称赞优美的草书。例句:这次书法展览会上,有工整秀丽的正楷行书,也有飞鸟惊蛇的草书,真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大发雷霆:这句成语是由《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中“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一语引伸来的。

公元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当时,曹魏的当权者是魏明帝曹睿。曹睿是个荒淫无度又无真才实学的家伙,曹氏政权已失去了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时的生气。魏国的辽东太守公孙测见此情形,便偷偷地跟孙权结成同盟,孙权封他为燕王。但是,辽东和建业相距遥远,公孙渊担心一但被魏国攻打,远水解不了近渴,和孙吴结盟并非上策,于是又背弃盟约,杀了吴国的使臣消息传到东吴,孙权大怒,淮备马上派大军渡海远征,讨伐公孙渊。吴国名将陆逊见此情形,上书劝阻。陆逊指出:公孙渊凭借着险要的地势,背弃盟约,杀我使臣,实在令人气愤。但现在天下风云变幻,群雄争斗,如果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恐难实现夺取天下的愿望。我听说,要干大事业统一天下的人是不会因小害大的。孙权觉得陆逊的意见很对,便取消了讨伐公孙渊的计划。“大发雷霆”这句成语,常用来比喻大发脾气,高声斥责。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语新解成语的典故故事之义不容辞飞鸟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