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没有夏利,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为它惋惜。
夏利的辉煌,只停留在它那个时代,行业的发展并未及时看到夏利的影子,这是他落后于行业,被消费者淘汰的关键。
操作了许久的一汽夏利破产重组,终于在前段时间落下帷幕。
在中国影响一代人的夏利,如今已经更名为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这意味着曾经那个挂着夏利车标的企业,彻彻底底的离开了汽车圈。
夏利只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它的背后,还有无数个夏利倒下。
过去两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发起了无数次的突围,欲求谋生的中国品牌在增量转存量,外资疯狂碾压的市场中备受打击,力帆、野马、华泰、陆风、众泰、海马等等传统企业在市场中难以为继,它们亦或者发生重组,亦或者破产清算,亦或者徘徊在生与死边缘。
夏利破产重组,只是顺应天命归队而已。
如果不是一汽,夏利或许活的更好,亦或者早早退出市场,年成立的天津夏利其实在年就与一汽联合重组,作为股东,一汽集团拥有50.98%的股份。
从产品布局上来说,夏利早期的确拥有出色的车型服务市场,作为第一个产量过百万的中国汽车品牌,夏利的辉煌是短暂的。
专精小车的夏利强势期仅仅维持到年前后,三大自主品牌强势发力之后,夏利便脱离了辉煌期,销量直线而下。
其中,一汽不是没有想补救,作为大股东,国民品牌不能毁在自己手中。
年,为了壮大发展,华利新工厂开工,新工厂拥有15万产能,设备人员高标准化,随后几年一汽又加码加量,为一汽夏利带去更多的能量。
问题在于,一汽夏利,只知一汽,不见夏利。
夏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似乎只是接受者,对一汽夏利的整体帮助较小,而一汽集团又拥有较多业务,从合资到自主,多个战略围攻下,让一汽集团缺少了继续强化一汽夏利的心态。
毕竟,从一汽集团角度出发,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是完全不用发愁的项目,而自家还有一汽红旗以及一汽奔腾等完全自主的项目,这些都是嫡长子。
一汽夏利,充其量只能是庶出,而且是盈利困难,大势已去的庶出。
世人都将问题归咎于夏利上,事实上夏利只是一个位于天津的空壳企业,如果不是一汽注入能量,这家企业恐怕在很早之前已经丧失竞争力。
夏利的故事有很多,但在年之后就没得聊了,毕竟从技术,从产品,从战略上来看,更多是一汽在操盘。
自一汽注入能量到现在,一汽夏利其实更多的是一汽的影子,而非夏利,夏利的时代仅仅是一汽刚刚入驻的那几年,以及早期与大发的一些故事。
夏利只能是机缘巧合成功的品牌,它的成功离不开当年的大发,其实,夏利是一家合资企业,是早期天津汽车与日本大发合作的项目。
当时的技术,都是日方提供。
后来天津夏利又与一汽合作,这么多年来,一汽也没有为夏利注入多么强势的技术,多么主流的车型,说到底,技术不够硬,状态不够坚定。
其实比起一汽夏利,更值得怀念的是天津黄大发。
那个质量耐用,走街串巷的黄色面包车,是中国一个时代的消费见证者,但不断更替的乘用车市场让黄大发成为过去,也让大发成为了过去。
更让一汽入驻之后的夏利,也成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