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奋斗永不止步
TUhjnbcbe - 2023/9/26 19:00:00

今天(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我们可以告慰先烈的是,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我们以奋斗致敬英烈,做新征程上的奋斗者,勇当逐梦先锋。

从今天起新闻频道推出系列节目《砥砺奋斗新征程》,聚焦那些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砥砺奋斗的榜样,讲述他们在新征程上可学可做的奋斗事迹,探寻他们可追可及的奋斗精神。

贵州遵义山区的老支书黄大发,带领乡亲们前后历经36年时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10公里的“天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拔掉了村子的“穷根”。

今年七一前夕,一心为民、艰苦奋斗,被称为“当代愚公”的黄大发获得了中共中央颁发的首批“七一勋章”。带着“共产*员就是干一辈子”的誓言,如今已是86岁高龄的黄大发仍在为村里的事忙前忙后,他要和村里的*员们一起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谱写新的奋斗故事。

临近“十一”国庆,贵州大山深处的团结村稻子也熟了。在这收获的季节,当记者来到村里探访时,看到每天都有许多游客来到这里,吸引他们的不仅是乡村的小康新貌,更是冲着给这里带来巨大变化的“当代愚公”黄大发而来。86岁的黄大发至今仍是村里最忙的人,常要带着慕名而来的游客参观这条开凿在悬崖峭壁上,以他名字命名的“大发渠”。

大图模式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原草王坝村*支书、团结村*支部名誉书记黄大发:水不过来,我拿命去换。没有这种决心的话,这个渠是修不过来的。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这首祖祖辈辈传唱下来的民谣曾是黄大发所在的草王坝村的真实写照。这里地处喀斯特山区,干旱少雨,常年缺水,是远近闻名的“穷窝窝”。很多人甚至一辈子没吃过大米饭。上世纪50年代末,当选村干部的黄大发入*时就暗下决心,在村里要帮老百姓干几件事,先把水修通。

大图模式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原草王坝村*支书、团结村*支部名誉书记黄大发:老百姓说,你要是把水(渠)修过来了,我用手掌心煎鸡蛋给你吃。我说要是水(渠)修不过来,我请你们把我的名字倒着改,我可以拿生命来换水。

为了凿山修渠引水,只有小学文化的黄大发从基础开始苦学水利知识,不顾危险带头用绳索悬在峭壁上作业。在他“拿命换水”的誓言带动下,村民们跟着黄大发一锤锤凿、一钎钎撬,在崇山峻岭间创造着愚公移山的现代奇迹。

大图模式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团结村村民徐开兵:擦耳岩前面一点,连续放了15天的炮,一放炮就滑坡,老支书说我们一直打到底,就能把水渠修过去。什么地方最危险,老支书就干在前面,他带头在前面。

年,一条跨越三重大山、十多个村民小组,总长米的水渠全线贯通。黄大发带领村民历经36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让清澈的山泉水源源不断地流进草王坝村的田间地头,彻底告别了“滴水贵如油”的历史。

大图模式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原草王坝村*支书、团结村*支部名誉书记黄大发:我们(以前年产)5万斤谷子,水过来了,我们增加到(年产)80万(斤),老百姓有大米吃了,有水吃了,老百姓高兴,家乡变了。

一渠通,百业兴。在老支书黄大发和*员干部的带头奋斗下,引水、修路、通电,黄大发当年的三大愿望一一变成现实。如今的草王坝村和周边村组成了团结村,村民住上了新房,做起了民宿。村里也发展起中药材、有机稻米、肉牛养殖等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大图模式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团结村村民唐恩举:现在每家的米都吃不完,还要卖大米,这个“大发渠”能修通,我们全村老百姓都要感谢黄支书。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尽管年事已高,但在黄大发心里,共产*员就是要干一辈子,不干半辈子。这几年他引进的柚子产业,在团结村已经落地生根,种植面积达多亩。第一个跟着老支书干的徐开兵种了十多亩柚子,目前已经进入丰果期,每亩收入能到一万元,再加上养牛和养蜂,他每年收入可以超过十万元,比以前增加了一倍。

大图模式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团结村村民徐开兵:黄老支书他真的了不起,因为他不管干什么事,他说干就干,并且一定要干成功。所以我们大家(在家发展)的信心,就越来越好了。

大图模式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原草王坝村*支书、团结村*支部名誉书记黄大发:团结村的变化主要是我们*的*策好,如果我们不去创造条件,我们就还是穷。我们有*有人民,我们就能够有决心有信心,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就能够改变我们人民的生活。

团结村的日新月异吸引着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至今已有上千人。90后赵金山是最早回来创业的年轻人。他帮助村里打通了和外界的快递渠道,每天都忙着帮村民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出售土特产,购买生活用品。赵金山的爷爷曾经跟着老支书黄大发修渠引水,在他们的影响下,小赵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

大图模式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团结村村民赵金山:我也想像黄大发老支书一样,在这个乡村振兴里面,带上我们这帮年轻人,为家乡做点事、出点力,让更多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把乡村建设得更美好。

大图模式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原草王坝村*支书、团结村*支部名誉书记黄大发:不怕山高石头多,苦干就能把贫脱。打岩饮水造梯田,穷村变成金银窝。

今天的团结村,这首新民谣取代老民谣,唱出了黄大发和村民们的心声。每隔几天老支书就会带着村民上山,巡护这条生命之渠、发展之渠。途经村子的高速公路明年也要开通,团结村的致富路将越走越宽。“思想齐不齐,想想大发渠”,已成为团结村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大图模式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团结村*总支书记王朝海:老支书*治坚定、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下一步,我们将这个乡村振兴产业大力发展好,让我们的群众有幸福感、获得感,让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

来源:光明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奋斗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