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问禅师:“我老大不小了,还找不到工作,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完全是一无是处啊。以后不能功成名就,我有何脸面见父老,请大师指点我如何成功逆袭。”
禅师笑着回答:“没关系,什么都不会的话,去当诗人吧。无需文凭,无需水平,只要熟练使用空格键,文学的殿堂向你敞开大门。运用起自己诗人的禀赋,试着作上两句诗吧。”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
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
非常非常十分白特别白特白
极其白贼白
简直白死了啊——
“大师,您看我这首诗写得怎么样?”
“妙则妙矣,只是施主还得另作一首,这一首有人作过了。”
先锋诗人:乌青没错,这一首的确有人作过了,他就是所谓的“先锋诗人”——乌青。大诗人乌青以生活气息浓郁的诗句闻名于世,诗作之中充斥“这种梨很好吃”之类的诗句。自打读了乌青的诗,我再也不敢夸梨子好吃了,不仅如此,我简直不敢用现代汉语说话了,谁知道哪句“我今天吃得很饱”之类的就成了抄袭。
与乌青齐名的大诗人赵丽华也擅长写这样的诗,比如:
一只蚂蚁
另一只蚂蚁
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妈蚁
这也是诗?这当然是诗。赵大诗人还是鲁迅文学奖的评委之一呢,没错,就是评选出“炎黄子孙奔八亿,不蒸馒头争口气”的那个文学奖,该奖设立宗旨是尽量用获奖作品使鲁迅先生复活,方式不限,气活过来也行。把鲁迅先生气活不太现实,全国的文学爱好者被气死的倒是不少。
先锋诗人:乌青关于乌青的诗,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无非是一派挺,一派倒。每当看到挺乌派抛出种种高深莫测的观点,我就诚惶诚恐,生怕自己的无知被别人发现,只好在心里默默地说:“我书读得少,你可别骗我。”
这是诗?
——这是先锋诗。
哦,先锋诗,这个“先锋”是不是类似英语里“en”、“de”之类的词头,就像中国特色……嗯,我什么都没说。
有人说乌青、赵丽华之流最大的贡献就是使诗歌平民化,这一点我万万不能苟同。我所看到恰恰是平民百姓对所谓的“先锋诗”表现出极大的不理解,而某些著名作家却把它夸上了天。
国家一级作家:赵丽华这样的“诗”,只能让诗歌艺术更加边缘化、非主流化,而不是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以大众之名普及。平民写出来的诗都是那样的?我也是平民,你骗不了我。
其实乌青与赵丽华确实也有许多不错的好诗,但这掩盖不了被网友们扒出来这几首“诗”的不可理喻。而某些“作家”、“学者”非要跑出来鼻孔朝天地跟我们说:“这就是诗,看不懂是你们无知!”
关于乌青体的争论,早已不再局限于文学理论的范围,而是大众与学者圈子对文学艺术话语权的争夺。学者们一边说诗应该贴近生活,一边又把真正大众的审美撒到一边,自娱自乐自己High,用一句“你们不懂”就垄断了对于高雅艺术的解释权。
我们且不评论乌青的新诗到底是改革还是颠覆,倒是那些借着乌青体事件积极站队,把与大众审美决裂当高雅的所谓“作家”才确实是令人恶心。想到这里,我突然诗兴大发,也想去评评鲁迅文学奖:
那些把与众不同当作刻意追求的人啊
当他们互相看着对方
才发现彼此原来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