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京榜剧评高山清渠终评真人真事真性
TUhjnbcbe - 2023/9/4 21:35:00
白斑复色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1048099.html

修渠修了一辈子的黄大发是全国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带领村民,历时30余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生命渠”,被誉为“当代愚公”。

去年,在庆祝中国共产*成立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向黄大发颁授勋章的荣耀时刻还历历在目,金灿灿的勋章映照着黄大发朴素无华的为民情怀,而黄大发的事迹也为当下文艺创作给养了极为丰富的素材。

刚刚过去的七月,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根据“七一勋章”获得者,“当代愚公”黄大发的真实事迹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再次让我们对“当代愚公”满怀感动。这部剧用心用情用功为健在的时代楷模画像立传难能可贵,该剧把“老支书”黄大发带领村民修水渠,战天斗地,改变全村贫困命运的故事演绎得引人入胜,生动展现平凡人的英雄主义和基层共产*员践行初心使命,激荡着我们的内心深处。

传奇的人物更有着真正传奇的“脊梁”,《高山清渠》所讲述的,其实就是地地道道的发生在中国大地的故事。该剧以生动、平实的笔墨在讲述故事时掌握分寸,不拔高、不虚脱,一步一步、点点滴滴走进黄大发的生活和内心,让英模故事熠熠生辉而又令人津津乐道,堪称新时代英模题材剧目具有标杆意义的力作之一。

真人、真事、真性情

沉浸式走近英模人物的精神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

黄大发,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尽管在新闻里知道他的事迹,但“光环”背后,作为普通人的他,如何面对人生困境、何以成就伟大事业,又有着怎样的喜怒哀乐,却并不为人们所熟知。

人物深植于泥土中,英雄也有喜怒哀乐,这才贴近现实、接近真实。因为,英雄不是抽象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的。这部电视剧,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

《高山清渠》的笔墨以真人、真事、真性情见长,将人物放在宏大主题和时代变迁之中,以日常叙事的方式,让人物的真性情在生活的溪流中自然显现出来,该剧着墨最多的是主人公丰富的、充满波澜的、坚强勇敢的精神世界。

“孩子,你会飞出大山的”,面对二伯劝其离开,黄大发这样回答:“我是要飞出草王坝,但我还会飞回来的”“我就要守着草王坝”。这既是对草王坝深沉的爱,更表达着黄大发一心为民的无私情怀。

“他要是能把这渠修通,我买一箱鞭炮给他庆贺”,面对村民们的反对和质疑,黄大发不服输、不气馁,反复耐心地讲解修渠的可行性。正是因为心中的信念坚定,才有了虽九死其尤未悔的顽强力量。

别人不敢想的事情他敢想,别人不敢干的事情,只要是对的,他就敢带头干。在思想还没转化过来时,黄大发和平常人一样也喜欢用武力来解决问题,但听了好友的劝,每每挥舞拳头又会让自己克制。年轻时的黄大发是一个乡野莽汉,敦厚善良中也有一股蛮气,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复员回来的徐宏良书记,指明了黄大发人生的方向,让他主动去承担起为村民谋幸福的使命。

一生能有几个36年,从年轻小伙干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最美好的年龄都给了“渠”。为了凑修渠所需木材,老支书以身作则先拆了自家屋子,带着大家一起把材料凑齐;而为了动员群众参与修渠,黄大发厚着脸借女儿婆家彩礼凑工程款、冒雨行走公里审批修渠项目……群众之所以相信黄大发,是他通过实际行动积累出来的。一生做好一件事,修渠既是为了喝上水,为村子尽职尽责,也是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黄大发的这一朴素信念在剧情中的表达既有深刻的思想张力,又有真实的艺术魅力。

“平凡与伟大”成为贯穿《高山清渠》创作始终的主题词。在剧情中,我们看不到高大全式的人物和教科书式的说教,而是非常人性化,注重塑造人物的真性情,用生活化、故事化、写实化的细节打动人,用“接地气”的讲述抒发情感,使人物性格鲜明且真实可信。

此外,围绕着黄大发找水和修水渠的事迹,《高山清渠》不仅让我们重温着那个艰苦的岁月,更可贵的是把原本枯燥的事迹以一种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该剧所展示的不仅仅是黄大发一个人的精神,更是一个村庄里一群普通的村民,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集中所有力量,前仆后继,众志成城。一群人、一条心、一股劲,团结起来力量大,他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等、不靠,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传统文化中的愚公移山的精神,也诠释了自力更生、拼搏创新、苦干实干的中华民族精神。

写实、写意、写山乡巨变

剧情化手法赋予故事可看、可感、可传

《高山清渠》还原了不同时期真实的生活场面,在地域感、年代感、环境感的营造上恰到好处,写实感所带来的代入感让观众沉浸于故事当中。

比如草王坝村,可以说又土又穷,我们能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土味,比如村民们身上的衣服都是补了又补,没有多么鲜艳的颜色,基本上都是灰青布,领子都有磨烂破损的痕迹,甚至还有人因为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裤子连门都出不了;更不用说房间里没有像样的家具,就连地面都是土质的,这些画面就已经直观地让我们感受到这个村子的穷,这就是当时的现状。

草王坝之所以贫穷,直接原因是,常年缺水,水只能靠牛车拉到村子去,按人头分,洗脸洗脚根本想都不要想。当地流传一句俗语,叫“宁把闺女推山崖,不让嫁到草王坝”,话虽然不中听,但一个洗脸都没水的地方,怎么嫁?剧中,为了找水给未来媳妇洗脸,黄大发只能拿着水壶挨家挨户去凑。更为残酷的是,因为缺水种不了庄稼,可想而知,一个连基本温饱和用水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村庄会面临多少困境。

正是这样的现实,让黄大发更加坚定了自己想要修一条渠,引来天河水造福草王坝的村民们。而这一想法萌生后,在时间的见证下,黄大发带领着大家将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围绕“修渠引水”而展开,《高山清渠》在剧情化呈现上也有巧妙的建构,比如开篇黄大发迎娶张巧玲受阻,继而引发两个村寨激烈冲突;黄大发阻挠村寨的“祭山神”活动,寨老欲对其“动家法”;还有黄大发冒着风险庇护“右派分子”王世勋,顶住压力保护老干部徐宏良等跌宕起伏的情节扣人心弦,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矛盾的纠结、激化、解开,赋予了剧情可看性。

一辈子、一根筋、一条渠,一生践行入*初心,《高山清渠》通过生活化的故事拉近了英模人物与观众的距离,通过典型化的抒写提升了人物思想高度和精神境界,让黄大发不仅可信、可敬,而且可学、可追,成为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这是非常重要的当代价值、现实意义。正如剧中所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新时代的青年要有一颗艰苦奋斗的进取心,面对困难所付出的一切,都会成为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可以说,在文艺市场热闹纷繁的当下,《高山清渠》如同剧名一样,就像“一股清流”,为荧屏文艺赋予了内涵、注入了价值,增添了份量。《高山清渠》对黄大发这一英模人物的全景式、大众化的刻画,为英模立传、塑像,可谓欣逢其时;而对我们身边健在的英模进行书写,予以颂扬,凝聚起新时代的精神力量,对于文艺创作者而言也时不我待。此外,该剧的热播热议也佐证着我们的时代、我们的观众需要正能量,更愿为正能量“买单”。

1
查看完整版本: 京榜剧评高山清渠终评真人真事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