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著名诗人李发模写四千行长诗命的边缘讴
TUhjnbcbe - 2023/5/7 21:17:00
寻常性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zjdy/150516/4624565.html

年10月10日采访;
  年11月06凌晨3点初稿;
  年11月23凌晨1点二稿;  
  年12月09凌晨3点三稿。

至此,71岁,心脏上装了4个支架,平均医院的中国著名诗人李发模先生,将笔尖对准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84岁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名誉村支书黄大发。历时二个月,近四千行长诗《命的边缘》完成,现征求意见中。

著名诗人李发模(右)和时代楷模黄大发

今年9月,贵州启动“相约,诗写脱贫攻坚”之“长诗书写大英雄”活动,旨在通过名家诗人的笔力,将贵州脱贫攻坚英雄的工作与艰辛、精彩与苦乐以诗的方式展示给全世界,让全世界的人们知道和
  英雄的惺惺相惜
  有文友告诉我,你已70有余
  还去写野山,应活好余年
  健康才是真正的靠山
  我说自己本是山里人,灵肉与庄稼同根
  趁活着还有一口气,该去拜访英雄
  诗写天渠的诞生
  未曾蒙面之前,两位老人便相互敬仰。  
  这份敬仰,除了同是山里人,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同是从上个世纪的艰苦岁月中走过来的人,同是上了年纪却一直俯首不停歇的老人,同是为社会奉献毕生所能的人。长诗《命的边缘》开篇中,回答了李发模为什么要写黄大发,也显示出李发模和黄大发注定的惺惺相惜之情。

著名诗人李发模

“时代楷模”黄大发

今年10月10日,担负“相约,诗写脱贫攻坚”之“长诗书写大英雄”重任,李发模第一次来到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采风,拜访了84岁的黄大发。两位老人一见面,两双为时代创造过英雄奇迹的手便一直握在一起。黄大发从出生开始聊到懂事,然后怎么修渠,到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握手,两人像拉家常一样,像是两位久别重逢的老友相聚。离开之时,两位老人再三告别并相约,“老哥,书出版后先送给你,并且多送几本给你。”“好,要的,要的!”

李发模在黄大发家里

“黄大发父母早逝,母亲临死前叮嘱黄大发不要乱拿别人的东西,很小他成了孤儿,他是吃着百家饭穿着村里人送的衣长大。成年后,他想的是怎样报答村里人的养育之恩,就是多为村里做事,就是如何改变村的落后的生存生产条件。后来出名了,他久久的站在*旗下、站在为人民服务的刻石前,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呈现这么多年为*做事、为老百姓做事的经历,他履行了不忘初心!”10月16日,李发模向四次兰亭奖获得者、著名书法家冯泽松、影视家吴言等10多位文艺工作者现场讲述了黄大发的故事。并表示,“要以大发精神进行创作,要以大发精神提振创作激情。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创作。”
  “李老师懂黄大发,因为他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和黄大发有很多相似的经历。”畅销书《哈哈写字》第一作者、哈哈围棋推广者王明夏说。
  英雄的不朽故事  
  一个是时代楷模,一个是坚持为新时代鼓与呼的诗人,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不朽英雄,用生命书写不同的传奇篇章。

李发模走访大发渠

李发模,生于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诗人协会主席,一级作家,著名诗人。已出版诗集、散文集等共60余部作品。长诗《呼声》获中国首届诗歌奖,被前苏联作家叶甫图申科誉为“中国新诗的里程碑”,是当前中国最有诗人气质和诗歌才情的作家之一。几十年来,李发模笔耕不辍,出版诗集、散文集60余部。  
  黄大发,贵州遵义人,年出生,年加入中国共产*,年至年先后担任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民主村村委会主任,年至年担任民主村*支部书记、草王坝村*支部书记。年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名,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年被评为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获得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年,黄大发荣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时代楷模黄大发(图网络)

贵州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老支书黄大发,历经36年,让干涸千年的山地绝地逢生,滋润了多个村民干渴的心田,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年4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36年带领村民绝壁凿通米的“生命渠”,这事迹可歌可泣,黄大发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

李发模参观大发渠陈列馆

而著名诗人李发模,虽患重病,仍用艰辛的脚步,深入团结村走访采风,从黄大发的身上发现了更多的诗意与感动,并最终以以三万余字长诗《命的边缘》,深刻反映了黄大发的道德情操与时代风范。
  英雄的时代风范  
  讴歌英雄事迹,接到邀请之初,他欣然答应,半点也没推辞。虽已古稀,但李发模仍然经常参加采风活动,与青年诗人一起探讨怎样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回馈人民,以精品力作回应新时代。

李发模走访大发渠

采访黄大发回来,他迟迟没动笔,也不愿出家门,更是常常整夜整夜的失眠。问他为何?他说:写诗难呀,写黄大发更难!但遇到知道或熟悉黄大发的人,他象打了“鸡血”,马上兴奋赶往,打破沙锅问到底。

创作期间,他晚上心脏难受之时,总是合衣躺睡在客厅的长沙发上。问他为何?他说:“如果真的死了,也好让抬尸体的方便些,免得拐弯抹角。”他常说,要帮助他人活得比自己更好,自己才好。他还说:“71岁了,是老天爷恩赐,多活的每一天都是借用青年人的时空和地盘,要学会多听他们的劝说和呵斥。”他还说,若把71反过来读,是17岁,还不到法定成年人,更需要听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李发模和黄大发畅聊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对黄大发的颁奖词。

英雄的事迹不尽相同,但英雄总是有着相同的情怀。李发模和黄大发两位老人,亦如是。
  他入*有过宣誓,他说这也叫“山盟海誓”
  共产*人,要自信,厚道做人
  永不过时
  ……
  ——摘自李发模长诗《命的边缘》  
  中共贵州省委副秘书长李裴说:“发模老师这首长诗昨晚已粗略一读,历史历程厚重扎实,文化承传义理深透,实属难得,这是燃烧生命和情感‘熬’出来的文字,很受感动!”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徐春燕

编审 郑德忠

1
查看完整版本: 著名诗人李发模写四千行长诗命的边缘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