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贵州日报刊登乾兴平署名文章千年之变伟 [复制链接]

1#

千年之变伟大跨越|写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之际

乾兴平

感恩奋进的强音,如此激昂!

千年追梦的脚步,如此铿锵!
  激情燃烧的奋斗,如此豪迈!
  今日之贵州,欣欣向荣,幸福满满;今日之贵州,人心思进,风华正茂。在我省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大时刻,总书记来到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给予全省上下巨大鼓舞、巨大激励。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贵州扎扎实实推进相关工作,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减贫人数为全国之最,对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的纳灰村,灰瓦白墙的民居被峰林环抱,错落在田野和峰林之间,河流、人家、田园、山峰,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田园山水画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谢强摄

贵州曾经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明永乐十一年()贵州成为中国的第13个行省时,为“天下最贫苦之地”。清乾隆年间贵州“岁赋所入不敌内地一大县。”年,贵州贫困人口万人,比同期全国贫困发生率高出近3倍。年,贵州贫困人口仍有多万,要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艰巨繁重。
  *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挟千钧之势、聚万壑之力,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坚定意志和昂扬奋进的战斗姿态,书写了艰苦卓绝、煌煌赫赫的“千年之变”!
  火热战场砺初心。贵州创新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以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战实绩诠释对*的绝对忠诚。省委全会多次以脱贫攻坚为主题和重点,省委、省*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抓脱贫,带头挂帮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县和乡镇,带头督战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贵州干部精神好、群众斗志高,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万众一心、克难奋进。  
  改天换地创奇迹。贵州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经济增速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质量效益同步提升,进入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基础设施变化最大、发展动力活力最足、生态建设成效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黄金发展期。

天柱县是全国油茶发展重点县,有油茶林30万亩,年产油茶籽2.2万吨、茶油吨以上,带动1.2万户4.8万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精准方略舒画卷。贵州推动资源向脱贫攻坚战场集聚,集中力量攻克难点破解问题,农村“组组通”打通“最后一公里”,易地扶贫搬迁万群众搬进幸福新家园,产业扶贫实现广大农民持续增收,“3+1”成果巩固拓展保证脱贫攻坚质量高成色足,大数据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推动脱贫攻坚高效精准。一项项惠民*策泽润人心,一个个贫困村寨化茧蝶变。
  制度优势出伟力。五级书记抓扶贫,创新*建模式促脱贫攻坚,基层*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颁布施行《贵州省大扶贫条例》,以法治化方式推动大扶贫战略行动。在东西部协作中实施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持续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医疗水平。开展澳门特别行*区帮扶行动,脱贫攻坚在“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中创造成功经验。开展民营企业包市包县帮扶,广泛凝聚脱贫攻坚磅礴力量。
  攻坚克难铸丰碑。脱贫攻坚波澜壮阔,贵州大地英雄辈出。在苦干实干铸就的脱贫攻坚伟大史诗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矗立起一座座令人敬佩、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凝聚成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脱贫攻坚这个时代熔炉,锻造了贵州儿女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豪迈的志气信心、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优良的*性作风。
  千年追寻今朝圆梦,亘古未有伟大跨越。脱贫攻坚的成功实践,激荡起生机勃勃的贵州气象,把贵州建省以来不甘落后渴望奋起的富民强省追求,推到一个新境界;把贵州人民积蓄已久赫然昂扬的精气神,推到一个新高度;把长期在历史视野中“隐遁”的贵州形象,推到一个新站位。一

易出广厦万千,扶出火红生活。书写“千年之变”,山里人变新市民。
  作为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脱贫攻坚战“头号工程”,“十三五”期间,一场贵州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迁徙,改变了近两百万人的贫穷命运。  
  站在实践前沿,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五个体系”工作法应运而生,在破解难题中创造贵州经验,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在三都自治县城南社区移民安置点,三都自治县中和雪花湖移民社区,水族妇女正在集体制作马尾绣。徐健摄(贵景网发)

大搬迁,啃下最硬骨头——
  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关于“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重要指示,吹响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的冲锋号。同年12月2日,贵州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
  “十三五”时期,贵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总规模万人,成为全国搬迁规模最大的省份,创造了中国易地扶贫搬迁的“贵州奇迹”。
  大搬迁,带来绝地逢生——
  贵州贫,很大程度上贫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贵州的一些贫困山区,喀斯特地貌突出、耕地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有专家断言很多区域“不适宜人类居住”。
  围绕“搬得出”,贵州创造性探索出“六个坚持”,即坚持建设资金省级统贷统还、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城镇化集中安置、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不让贫困户因搬迁而负债、以产定搬以岗定搬,让这场大搬迁绝地逢生。
  今年42岁的杨老厦,原住月亮山腹地的兴华乡高排村,靠种田为生。如今搬进了榕江县城卧龙小区,“不仅搬进城,还当上了产业工人,真是做梦也想不到。”
  大搬迁,写好后续文章——  
  为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年2月,贵州作出了长远性制度性安排,即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建“五个体系”,确保满足搬迁户子女入学需求,每个安置点有1个卫生服务机构,有劳动力家庭1人以上稳定就业。

寒冬时节,黔东南自治州丹寨县各乡镇的蔬菜迎来丰收,村民们忙着采收、搬运、分装新鲜蔬菜,及时供应各地市场,实现增收。黄晓海摄(贵景网发)

随机入户调查显示,搬迁群众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为99.03%;住房满意度为98.28%;就业脱贫措施满意度为97.95%。
  跨过千山来,奔向幸福去。易地扶贫搬迁让贵州万群众搬出贫困大山,居新家务新业,迎来崭新人生。贵州城乡格局、生产力布局发生深刻变化,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二

乡村“组组通”,发展“步步高”。书写“千年之变”,堵心路变舒心路。
  数万公里通组硬化路,接通村村寨寨,联系千家万户,贵州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为山区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通组路修好以后,引来了不少自驾游的车主来游玩,多的时候百把张桌子都不够。”盘州市卡河景区布依农家乐老板吴明很高兴,路通了,大山深处旖旎的山水风光成了村民们的“取款机”。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地理环境决定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落后。年8月,贵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奋力打通农村出行“毛细血管”。

印江自治县创新推进“电商驿站+”模式,启动运营集农产品批发、交易、仓储、配送等一体化的“电商云仓”项目,助推农产品从“小农户”迈向“大市场”。目前,该县电商销售额达6.4亿元,带动名贫困人口增收。图为印江自治县电商云仓智慧集配中心工作人员忙着包装红香柚。左禹华摄(贵景网发)

加速向前进,跃马再扬鞭——
  为加快推进工程进度,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协调力度,形成了“省级指导、市州统筹、县区主责、乡镇实施、村民参与、多方协作、各方监督”攻坚决战合力,在全国率先研发农村“组组通”硬化路监管平台,通过监管平台“规划管理、建设进度、质量验收”等15个应用模块,扎实推进项目进度。
  到年6月,仅用20个月时间,贵州全面完成了“组组通”7.87万公里路面建设任务,完成投资.12亿元,全省3.99万个30户以上村寨通畅率从年6月的68.9%提高至%。
  打通产业路,发展天地宽——
  “如今路修通了,我种了烤烟和高峰竹柳共亩,一年就挣了30万元。”威宁草海镇吕家河村村民夏勇说,通组路成了他的致富路。年,吕家河村新建通组公路10.5公里,吸引了余名外出务工的村民回乡创业。
  “组组通”公路建设完成后,兴义市为条通组公路分别配备了“管家”,选聘了当地名村民作为路长,并签订了责任状,负责做好公路养护,让一大批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
  如今的贵州农村,山还是那些山,路却已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有快捷方便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更有让群众触手可及、收获满满幸福感的农村公路,这些畅通的“毛细血管”,于绿水青山之间,架起乡村振兴的桥梁。
  高山挡不住,大道踏歌来。贵州交通翻天覆地的巨变,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全新的空间支点。三

黔货出山如泉涌,风行天下山珍鲜。书写“千年之变”,“抱鸡赶集”变“接二连三”。
  乌蒙深处,纳雍“滚山鸡”飞进粤港澳大湾区;麻山腹地,“望谟跑山牛”跑进“长三角”。产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广阔市场,农民成为产业工人,黔货走向四面八方。  
  贵州,曾经因山而穷,受困于山。贵州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让千年沉寂的土地焕发勃勃生机,千年渴盼的幸福触手可及。

纳雍县利园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恒大第一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进行彩虹伞游戏。陈炯吉摄(贵景网发)

年,省委提出在全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深入推进思想观念、发展方式、工作作风“三场革命”,全面推行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建“八要素”,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特色资源优势不断转变成经济增长优势。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农村产业革命在产业选择这一环节上,既瞄准市场需求,又立足贵州土壤、气候等资源特征,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变成有规模的优势产业。贵州明确提出以坝区提质增效和坡地耕地结构调整为重点,选准茶叶、蔬菜、食用菌、辣椒、水果、刺梨、中药材、特色林业等12个特色优势产业,组建专班由12位省领导领衔推进,有效推动传统农业实现“六个转变”。
  在威宁自治县的一个个坝区,随着蔬菜、苹果、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的不断做大做强,产业激发了能人返乡创业,并带动了搬迁群众、年龄大无法外出务工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我家有3个人在蔬菜基地务工,每月的工资收入有近万元,还流转了17亩土地给公司,每亩元一年的流转费。”威宁自治县双龙镇凉山村村民马敏万说,“以前靠吃荞麦洋芋过日子,现在拿着工资心里安稳。”
  产业革命春风化雨,贵州大地生机无限。全省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茶叶产量全国第一,辣椒产加销全国第一,食用菌产业跻身全国第一梯队,农产品深加工和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呈现美丽画卷,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四

基本民生有保障,发展成果人人享。书写“千年之变”,“苦脸”变笑脸。
  贵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补齐“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短板,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以前出山要攀‘手扒岩’,吃水要到江边背,住着茅草屋,病了挖草药……”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村干部说,在精准脱贫*策推动下,化屋村年底贫困人口清零,苗寨旧貌换新颜。
  教育斩断穷根,从“紧财*”到“大教育”。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涵养内生发展动力。贵州举全省之力,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着力补齐教育短板,持续多年压缩6%的行*经费用于教育扶贫,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全覆盖,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教育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人人都有更多“出彩机会”。
  医疗资源下沉,从“看病难”到“有医靠”。  
  率先建成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和覆盖全省的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和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家庭医生实现应签尽签、应管尽管,“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应保尽保、应资尽资、应报尽报……贵州坚决打赢健康扶贫硬仗,在66个贫困县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进基层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全面实现贫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有制度保障,群众就医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梵净山。(来源《多彩贵州美美与共》画册)

居有所安梦圆,从“忧居”到“优居”。
  从摇摇欲坠的茅草屋、土坯房到住进宽敞明亮的安全房,从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到告别人畜混居……为了让贫困群众不住危房,从年起,贵州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为全国农村危房改造提供了借鉴。*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万户,确保住房安全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千万农村群众居有所安的梦想变为现实。
  千年水困破解,从“望天水”到“幸福泉”。
  “十二五”以来,贵州举全省之力攻坚克难,接续推进水利建设“三大会战”、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农村饮水安全攻坚决战行动等,目前已全面解决了万人次农村居民和.5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年供水保障能力达.7亿立方米,基本解决了工程性缺水问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重要的*绩,贵州民生福祉大幅增进,“民生三感”暖透心窝。五

聚真情八方来援,战贫困合力攻坚。书写“千年之变”,“走单骑”变“群英会”。
  众人拾柴火焰高。贵州主动对接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大力推广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扎实用好统一战线帮扶毕节、澳门帮扶从江等各方力量,深入开展国有企业“百企帮百村”、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形成了各界倾力支援、干群携手攻坚的生动局面。
  “毕节不脱贫,我们不脱钩;毕节脱了贫,我们不断线。”统一战线倾情倾力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在决胜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的接口践行庄严承诺,继续书写乌蒙大地上的精彩。  
  年以来,东部帮扶城市向贵州投入财*帮扶资金逐年增长,累计达.97亿元。“白茶苗苗生了根,脱贫不忘感*恩。一要感谢习近平总书记,二要感谢黄杜村。”两年前,普安县10个村种下由浙江安吉县黄杜村捐助茶苗的0亩“感恩茶”,让户贫困户受益。

年11月10日,来自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地的10支队伍参加了直播带货竞赛。直播带货主播通过网络平台,带动和扩大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助力“黔货出山”和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互联网+消费扶贫”新模式。蔡兴文摄(贵景网发)

恒大集团在大方县打造的奢香古镇,如今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恒大集团还计划无偿投入亿元扶贫资金定向用于毕节市扶贫工作,已到位资金70亿元。
  年,澳门特别行*区*府、中央*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与贵州签署首批9项帮扶协议,正式开启澳门对从江的帮扶,为脱贫攻坚在“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中创造成功经验。
  山风见海浪,帮扶显真心。贵州脱贫攻坚广泛凝聚攻坚强大合力,形成了各界倾力支援、干群携手攻坚的生动局面,植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沃土结出累累硕果,更为贵州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发展新格局积累合作共赢优势。六

*员干部打头阵,各方英才战深贫。书写“千年之变”,“血肉躯”变“钢铁侠”。
  干部精神好,群众斗志高。五级书记率先垂范,4.5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11.2万名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帮扶干部扎根一线,他们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沉下身子,向贫困堡垒发起总攻,用坚强毅力担当使命,带领广大群众攻坚克难。
  责任在肩,奋勇向前;鼓足干劲,不辱使命。带头搬迁、志愿服务,创办夜校、发展产业……全国人大代表、惠水县新民社区*支部书记罗应和用满腔热忱,书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在第一书记付刚的带领下,曾经“有雨遍坡流,无雨水无踪”的沿河自治县中寨镇大宅村告别饮水困难,源源不断的“安全水”流进家家户户。

贵州省年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图/杜朋城贾智林民

在脱贫攻坚伟大进程中,全省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姜仕坤、黄大发、邓迎香、陈立群、余留芬、陈大兴……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就是一个个能征善战的先锋。
  省委连续三年召开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表彰先进个人名,先进*组织个,追授“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员”9名。
  全省上下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坚持比学赶超、见贤思齐,在学习先进中提升自我,在对标先进中接续奋斗,在争当先进中赢得荣誉,奋力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坚守阵地、再立新功!
  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广大干部群众心连心、手牵手、肩并肩接续努力。在播州区平正乡团结村,“大发渠”潺潺流淌,通村路蜿蜒逶迤,老百姓精神焕发;在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美丽乡村特色凸显,*员群众干劲十足……
  黄沙百战穿金甲,征衣不解再扬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贵州各级*组织和广大*员干部走在前、作表率,步履坚定,昂首前行。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乘势而上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站在坚实的新起点上。
  新起点天地开阔,新征程豪情满怀,新目标催人奋进。  
  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执笔乾兴平

编辑刘思博

编审王璐瑶李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