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如何陪伴孩子
一起走过小学时光
小学阶段,种下快乐,未来就能收获阳光的温暖;种下好奇,未来就能收获探索的勇气;种下慧根,未来就能收获改变世界的创造。为了能够帮助孩子很好地这段时光,专家告诉我们应该这样做。
孩子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基础,也是一个家庭的对于未来的希望,因此对于孩子的培养于国于家都很重要。但是作为父母的我们,从来没有上过如何做父母、如何养孩子这一课,因此所有的父母都算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都是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摔了跟头之后拍拍身上起来继续再战。
如何陪伴孩子一起走过小学时光呢?那就需要我们先看看在这一阶段中,孩子们都会有哪些生理、心理上的成长和变化,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根据我国现代心理学对个体发展的年龄阶段的划分,儿童期是指从6、7岁到11、12岁的年龄阶段,也就是小学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们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发育已经逐步完善了,此时的脑重量会逐步的接近成人的脑重量,到了12岁,基本会达到和成人一致,孩子们会更好的接受外界的刺激,更好的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7-11岁的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已经迅速的获得了认知操作能力,并能运用这些重要的技能思考事情,能够很好的理解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对客观事物和经验进行更有逻辑的思考。
简单的举例说,7岁之前的孩子(此时的孩子处在前运算阶段),你让他们按照大小个头站好,他们可能并不理解什么是高矮,什么是前后顺序,但是7-11岁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的孩子就可以轻松的达到老师的要求。
因此我们能看到在小学阶段的课本里,很多内容都是针对这几个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进行学习。很多国家也都是从孩子在6-7岁的时候开始正规教育的。
讲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到,在这个阶段中,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和大脑的发育进度成正比的。因此,在这里我们家长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的学业上不要拔苗助长,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接受能力来选择适合他的课程,如果课程的难易度超过了大脑的学习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在身体方面,身高、体重、肌肉和肺活量的发育比较均衡,骨骼的发育比较快,但是由于骨骼发育尚未完成,因此骨骼弹性高,易变性。在这一时期,孩子入学之后会参加很多的书写活动,手眼协调水平和小肌肉的控制力也在迅速发育,因此家长和教师要特别注意孩子的书写姿势和坐姿,书写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产生疲劳或因坐姿不当引发骨骼变形。
在这一阶段,由于课业内容并不是很多很难,可以适当的带领孩子进行一些适度的体育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成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状况,能够帮助孩子生长发育、增加免疫力。
而且运动在情绪方面,是非常好的调节方式。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了一天甚至是一周之后,身心都会有些疲惫的感觉,这和我们大人长时间工作后觉得累是一样的道理。每天都运动一会儿,出出汗,运动后大脑会释放多巴胺,这会让人感觉神清气爽,精神饱满。适当的运动除了帮助调节情绪,还能够促进睡眠,提高学习效率,周末带着孩子出去跑跑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看看风景都会起到解放脑子的作用,既会增进亲子关系,又会让大人和孩子都能够轻松的投入到下一周的学习和生活中,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同伴交往开始变的越来越复杂,此时的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方式经常以同伴群体的形式出现,他们会开始尝试如何融入一个集体,这和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不同,幼儿园中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各自玩各自的游戏,并没有真正的互相融合在一起,而这一阶段的孩子们会真正的成为有规则游戏的热情参与者,并且进行积极的互动。他们会在集体中寻找归属感,培养自信心,学习和他人沟通互动的方式,并且收获友谊。
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孩子会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家长要和孩子建立好亲子关系,在此基础上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了解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同伴之间的交往不见的会一直是风调雨顺,在孩子们受到挫折的时候,要多给与他们关心和支持,鼓励他们走出去学会如何和他人互动,建立健康积极的同伴关系。
小学期间的课业压力并不是很大,加上国家实行的“双减政策”,孩子们就有了很多的课余时间,家长可以趁着这个阶段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而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的性格、喜好、能力各有不同,因此可以和孩子一起尝试找寻他们自己擅长的和喜欢的兴趣爱好,以便在初中或高中阶段给孩子选择学习和专业方向的时候拿来做参考,当然由于孩子现阶段性格和能力并没有很明显的展现或者是固定下来,因此可以在多种方向进行尝试,尽早的发现孩子的优势和劣势,优势加以培养,劣势也可以进行适当的锻炼,孩子们也会从中收获自信心和勇于探索、发展自我能力的精神,为将来进入初中生活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趁着孩子们年龄小,在可塑性强的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家长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渐渐放手让未来的他们能够展翅高飞的过程。因此,家长们要尝试放开手,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承担责任。
在所有的亲密关系中,惟有亲子关系是以分离为目的的,作为父母要看到,孩子终究要离开你的身边,融入社会独立生活这个目标,因此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要循序渐进的让孩子拥有自理、自立的能力,发展出独立意识,而不是一味的包办和督促,因此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要从小做起。
为了将来不发生“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情况,首先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学校里的作业要记清楚,书包书本要自己整理,衣服也要提前自己预备好,这些看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将来就会变成家长们的救命稻草。当他们学会这些技能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能自己打理好自己的书本作业,就等于给家长们减负了,你不需要因为孩子忘了今天留了什么作业发脾气,也不需要因为孩子忘记带课本而气鼓鼓的跑到学校送书,更不需要天天盯着一边写作业一边溜号的孩子大发雷霆。对于家长来说,光是想一想这个结果,就会觉得这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不是吗?
最后,强调一点,父母永远是孩子的榜样,如果你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就先成为这样的人吧。如果你希望孩子饱览全书,那就请你先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吧;如果你希望孩子是一个运动达人,那就请你身体力行每天带着孩子一起出去跑步运动吧;如果你希望孩子是一个谦谦君子,那就请先以身作则作一个明理知理言行合一的榜样吧。当你变成孩子心目中那座高山的时候,一旦他们想要超过父母这座高山,势必要长成比父母更好更高的样子,因此做一个好榜样吧。
每一个孩子的童年转瞬即逝,在孩子成长的过程里,家长不能急功近利,要慢慢的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和爱心,让他们把各个方面的基础都打扎实了,信心满满的去面对外面的精彩世界。
陪伴是最好的关爱,让我们一起陪伴孩子走过美好的小学时光。
本期嘉宾:聂鸿超
个人简介
国家级心理咨询师
绘画心理分析师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会员
黑龙江省妇联“心灵港湾”心理援助服务热线专家组成员
援助武汉“关爱心灵医护,携手共克疫情”心理援助专家组成员
哈尔滨市红十字心理专家服务团队成员
全面系统的学习27种心理疗法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操作,并接受小时以上的案例督导。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5年,擅长以存在-人本为主的分析式咨询的整合式咨询。
咨询风格沉稳、温和,擅长多种疗法整合式咨询。
姐妹们,
为了家庭的和谐幸福,
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吧!
欢迎